APP下载

“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2-08-15

文教资料 2012年4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体态律动

王 澜

(绍兴市昌安实验学校,浙江 绍兴 312000)

早在1900年,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授就创建了体态律动学,它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中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核心部分。他认为:人的身体运动包含着对音响和情感反应的一切基本要素,任何乐思都可以通过身体表演出来。

体态律动是在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运动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感受和认知。它不是用音乐伴奏的舞蹈,也不是伴随着音乐的体育运动,不注重身体姿态和外表形式,而是将再现音乐所必需的要素“融化”于我们的身心。

体态律动教学从音乐入手,先让学生聆听音乐,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接触到音乐的各个要素,由于身体的表现使音乐要素成为可以看得见的身体活动,这些要素的作用就先后或轮流地显现出来了。

一、体态律动的价值

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体态律动,可以引导学生将身体的各种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可以让学生用听觉感受音乐,而且可以让学生用整个机体和心灵感受音乐,体验旋律的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表现音乐的结构和情感,使他们的心灵和音乐产生共鸣,从而实现真正的音乐审美,塑造高尚的情怀。

绝大部分初中生没有好的演唱、演奏能力,此时,体态律动将成为帮助他们进入音乐、认识音乐、感受音乐和音乐相融的上佳途径。

二、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已经意识到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步在课堂上尝试运用,但是学生的表现总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了以下一些情况。

1.“长线观望型”。始终以旁观者的姿态对待,不愿意跟随教师的示范律动。

2.“盲目跟从型”。机械地跟随老师做拍手、摇摆等动作,头脑中却始终没有音乐意识的存在。

3.“蜻蜓点水型”。能够实现律动,但是动作幅度很小,点线面比较粗糙,缺乏美感,未能到位地体现音乐。

为什么会取得上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效果?我发现,以下一些原因导致了律动教学有效性的缺失。其一,律动的设计存在着不合理性;其二,律动的示范不够到位;其三,律动的体验不够完善。

三、体态律动实施的身体途径

我们对初中音乐课中的体态律动教学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有了深入的认识,最终找到了能促使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成功实施的具体途径:

1.律动的设计要贴切

(1)律动的设计要贴切,必须从音乐中来。

教师要培养的最重要的品质是对音乐的聆听与关注,律动的设计要建立在对作品反复聆听和倾心关注的基础上,有了这样的基础,设计出来的律动才能很好地反映音乐作品的全貌。值得强调的是,听赏不能停留在感性层面上,除了关注到音乐作品的情绪、速度、力度、音色、调式等音乐要素之外,还必须把作品放在背景、时期、体裁、风格、地域等层面聆听分析,深入挖掘音乐作品的文化意韵,才能够在教学中将学生引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使律动语言得到理性升华,这样的音乐诠释才是饱满的而不是片面的。

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加伏特舞曲》,从听觉上我们感受到的是乐曲的活泼、欢快,而根据这一听觉体验设计出的律动会是轻快跳跃的,但是我们让初中学生的听觉感受仅仅停留在这样的情绪体验上是不够的,需要深入了解加伏特舞曲的时代背景与创作风格:加伏特是一种轻快的舞蹈,在民间流传时,舞者会充分展示自己高超的舞蹈技巧;后来这种舞蹈进入宫廷,失去了淳朴和豪放之风,变得彬彬有礼,提高了舞蹈的技巧难度和规范。作曲家根据这种舞蹈的音乐形式,谱写出的器乐作品便是我们聆听到的《加伏特舞曲》。当有了这些了解,对《加伏特舞曲》的风格就会把握得更恰当:讲究对称与重复,活泼中带着典雅、欢快中带着含蓄。只有把握住这些,对音乐的捕捉才会更全面,我们所设计的律动才不再是无节制地活泼跳跃,在活泼的基调中,我们要让律动透着点典雅,透着点矜持,透着点含蓄。当学生能够举手投足中尽现作品的风格,我相信律动设计就相当成功了。

(2)律动的设计要贴切,切不可走入具象化的误区。

记得某老师在《当兵的人》一课中运用了律动教学,他按照歌词的意思给每一句都设计了所谓的律动,因为这是军旅歌曲,所以设计出来的每个动作都颇有点像以前样板戏中所摆的造型,学生跟着歌曲的律动笑声一片。毋庸置疑,这样具象化的律动违背了体态律动学的本意,用在课堂上只能取得负面效果,根本起不到律动教学的审美作用。

律动的设计是要有灵性,不应该是具象的、沉重的,而要与音乐的神韵相通,例如《水族馆》音乐的律动,双手交替从上至下走出波浪线,末尾刮奏的一句很舒展地向外做出抛物线并自由落体,让人感觉到进入了微波荡漾、清澈纯净的水族馆的感觉。

(3)律动的设计要贴切,必然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和心理转折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会导致他抗拒用肢体语言跟随音乐的律动:如果他感觉到老师所设计的律动存在幼稚的成分,那么不成熟的心智会阻挠律动反应;如果他感觉到老师所设计的律动存在着夸张的成分,那么他的羞涩心理会干扰律动反应;如果他感觉到老师设计的律动存在有难度的成分,那么他的畏惧心理会抑制律动反应。

比如,某老师在《彼得与狼》一课中为彼得的主题音乐设计了一个双手翘起大拇指,大幅度前后摆动双臂,模仿孩童快乐行走的律动。当音乐响起时,仅前排几个小个子同学用很小的动作跟随着律动。大片后排同学或是纹丝不动,或是抿嘴暗笑,或是埋头躲闪,导致老师一人在那里唱独角戏,这就是设计过于幼稚导致的律动环节的失败。

设计的律动一定要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符合其年龄与性别特征,不夸张不张扬、难度适中,让学生乐于接受,达到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的和谐一致。

2.律动的示范要到位

(1)律动的示范要到位,教师的律动必须充盈着音乐性。

我们一定要用充满美感又承载着音乐性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肢体律动语言是音乐形象和特征外显的具象。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感受、体验、表演、创作、理解、判断音乐艺术表现力的机会,通过律动准确到位地演绎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处理、表现与实践,可以使学生获得比单纯理论表述更为深刻和丰富的领悟,帮助学生逐步增加对各种音乐素质的敏感反应,引导学生投入音乐艺术实践中,在不知不觉中走入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感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和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2)律动的示范要到位,教师的律动要中性。

音乐教师是女性占多数,所以示范体态律动的时候,女教师们要考虑到自己的律动是否太过女性化,如果是,对男同学来说就有点勉强,他会迅速感觉到这一律动存在着与其性别特征不符的成分,性别倾向心理就会抗拒律动反应。

3.律动的体验要完善

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对于学生而言,音乐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因此,运用体态律动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

(1)律动的体验要完善,必须遵循音乐的认知规律。

音乐本身是在逻辑中展开的,所以体验音乐也应该是有规律的:聆听音乐的时候,学生的意识是在逻辑思维当中流动的,所以音乐的体态律动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经历由冷到热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完善需要教师很好地把握。

在上《雷鸣电闪波尔卡》示范课上,我给一段波尔卡音乐设计了三个律动的动作,这三个动作是在对这个波尔卡音乐有一个很到位的分析的基础上,与音乐特点紧密结合设计出来的:第一个动作是双手握拳敲打,左右分别进行一次表现乐句的变化;第二个动作是手指做钢琴的音阶跑动,并且根据旋律的上行与下行呈斜面进行;第三个动作是起立,双手叉腰踏步。在音乐旋律的进行中这三个动作将反复出现。

第一遍是由我带领大家做律动,最初学生都显出放不开的样子,只用手很简单地笔划了几下,但是我依然微笑着努力地带领着。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当律动快接近两分钟的时候,全体学生就像约好了似的,动作开始规范起来,节奏也卡得很准,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分多钟,大家对这段音乐越来越熟悉,动作越来越流畅,他们甚至已经不需要带领了。

在这个小环节中,我发现老师的带动很重要,高年级学生的律动需要预热的过程,从起先的敷衍了事到后来的热情洋溢,教师要不厌其烦,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使学生的律动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第二遍我把全班分成三个组,每组分别承担一个乐句,当属于他们的乐句旋律出现的时候就由他们组做律动,并且在做律动的时候同桌的两个同学面对面做。同学们很专心跟着音乐的旋律做律动,同桌面对面做的时候就如同照镜子似的,彼此间会心而赞赏地微笑,这时的气氛是轻松又愉快的。

第三遍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乐句的前半句不做,后半句做,每个同学的注意力都那么集中,就像有人在喊口令似的,在后半句起音时一致做出动作,几乎没有同学出错。

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第一遍律动是让学生和音乐逐渐亲近的过程;第二遍律动是让学生将律动体验相互交流的;第三遍律动是让学生始终高度关注音乐的过程。教师对于音乐的把握、学生的把握、律动的把握都十分到位,正是有了这些,学生的音乐体验才是完善的。

(2)律动的体验要完善,必定让学生成为主体。

最近我听了节《西班牙舞曲》一课,执教老师设计了很贴切的律动,非常到位地示范了律动,但是老师的律动自始至终没有停止过,学生的眼睛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老师,遗憾的是,从音乐的开始到结束未曾听到音乐真正流淌过学生心中。

放手太重要了。我们要相信音乐的情感特征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也要相信学生富有深刻感受和理解艺术的能力,每个人都将有独特的听赏见解。教师设计了很贴切的律动,做了很到位的示范,这只是律动教学环节成功了一半;音乐真真切切地从学生心中淌过,学生能在律动中体现自身对音乐的成功解释,那才是值得期待的另一半。让美好的音乐走进学生心里,使美感在他们心中多次发生,自然而然地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从而完成一个完美的音乐体验和审美过程。这才是体态律动运用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最终追求。

四、结语

“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能够让音乐课的轻松和愉悦被一点点地拾回或保留。学生参加律动活动的时候是沉浸在快乐和良好的自我感觉氛围中的,律动活动成了一种社交的游戏,又是一种艺术上的追求。当我运用一些有效的律动手段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在很短的时间内,初中音乐课堂愉悦了、生动了、有灵性了。一周一节的音乐课真正成为了学生精神和美好情绪的加油站,在每个同学的内心,也与音乐慢慢结下了不解之缘。

[1]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2]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4]音乐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体态律动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歌唱和体态律动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