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课程与学前教育艺术类课程互渗策略研究
2012-08-15张祖清
张祖清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0)
一、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状况分析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对教育性特别强调。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古人曾用素丝作比喻:“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儿童由于年龄特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意教育性。文学教育目标一般都包含在语言教育或艺术教育之中。儿童文学对于幼儿有着教育、认识和审美等多重功能。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材绝大部分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体裁上有儿歌、散文、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等,这些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幼儿园语言教学和幼儿语言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都说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在幼儿园开展好儿童文学活动,幼儿教师对儿童文学的兴趣也很关键。幼儿园儿童文学活动可以通过专门的教学活动进行,也可以渗透在其他活动中开展,不同的活动方式体现着不同的儿童文学观念,也使儿童文学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教师对儿童文学活动方式有着辩证的认识:专门的儿童文学活动更多地服务于幼儿语言的发展,而将儿童文学活动渗透到幼儿园其他活动之中,则能发挥其多方面的功能,如教育、审美、娱乐等。这说明教师在观念上应该改变,能较为全面、正确地认识儿童文学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由于幼儿园教学工作繁忙,教师获得关于儿童文学活动的培训和指导机会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儿童文学活动在幼儿园的广泛、有效开展。大多数教师们在缺少专家指导和外出参观学习机会的情况下,能积极地面对现实,通过阅读儿童文学刊物或相关教育教学杂志等途径,努力提高自己在儿童文学及儿童文学教育教学方面的素养。教师只关注到自己在幼儿园组织的儿童文学活动,而忽视了幼儿在家庭中或其他环境中获得的儿童文学经验,因此失去了这方面的教育资源。鉴于对儿童文学活动目标的定位,部分教师觉得幼儿园儿童文学活动是在语言活动中开展,而在综合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区角活动中开展儿童文学活动的几率却很低。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是比较受重视的,但就其具体功能和作用来看,目前还局限于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幼儿也主要在语言活动中接触儿童文学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儿童文学活动除了“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外,还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儿童文学作品的要素与具体内容,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文学作品的运用与目标有直接的关系。在儿童语言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只限于开发认知和德育功能、语言功能,只把儿童文学教育当工具,而忽略以儿童文学为对象的审美教育,这是对文学资源的一种浪费。《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指出:幼儿园应该有两种类型的文学教育。
第一类,为各领域教育服务的文学教育,其有两种结构形态。
1.以相关领域的教育整合文学内容
2.以儿童文学作品为网结点,整合多方面的教育内容。
第二类,以文学作品为学习对象的活动。通常选择一些重在表现“情感”的诗歌、散文,还有童话中的“精品”“名品”等。这类作品有鲜明的文学美的特征,能带给幼儿极大的快乐。教师在引导欣赏时,可以通过很多种方法将作品的整体形象和形式审美及其细节描述加以凸显。抽象地说教是儿童不容易也不乐意接受的。对儿童进行教育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儿童年龄越小,越依赖于形象化的手段。儿童文学要求富于动作性,更多地以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儿童文学应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来。
因此,幼儿园除了选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语言教材,还可以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渗透儿童文学要素,比如在音乐舞蹈活动中用歌声、节奏、舞蹈动作表现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二、儿童文学在学前教育艺术类课程中的互渗状况
儿童文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教育、审美、认识、娱乐等功能。舞蹈是艺术类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相互渗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专业性及职业性,舞蹈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而且要在儿童舞蹈创编过程中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
只有具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才能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舞蹈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如在欣赏舞蹈作品 《千手观音》时,学生需要用语言描述作品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文学修养好的同学,用词准确贴切,语言通顺流畅,理解能力较强,而文学素养稍欠缺的同学则三言两语不着边际。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就针对性地选择经典的诗歌及文学作品改编的舞剧、歌剧让学生欣赏,然后到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查阅资料,收集阅读作品的文字资料,再次组织学生谈谈观摩舞剧、歌剧及舞蹈作品后的感受。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学知识后,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好的文学作品是音乐舞蹈创编的好素材。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在教学过程中先帮助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再选择风格比较相近的音乐进行伴奏,学生进行配乐朗诵,感受音乐及文学作品所营造的氛围。学生根据对作品的内容及情感的理解,创编哑剧或者舞蹈作品。第一个场景是一个孤独的小女孩在下着雪的大街上走;第二个场景小女孩看见了温暖的火炉;第三个场景小女孩看见了香喷喷的烤鹅;第四个场景小女孩看见了慈祥的奶奶;第五个场景孤苦的小女孩躺在黎明的雪地上。学生通过创编活动更好地感受了儿童文学作品的魅力,同时也训练了创编能力及表演能力。
学生根据已有的音乐作品创编简短的儿童故事并创编舞蹈。如:加沃特舞曲《小灰鼠的故事》本曲为ABA的结构,轻快活泼,充满童趣天真单纯的情调。学生听完了音乐,集体创编小故事:在那高高的大桥上面,有一所小小的灰房子。里面住着一只小小的灰老鼠。朋友们来了,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小灰鼠感到非常快活。朋友们走了,小灰鼠感到很寂寞。小灰鼠竖起耳朵仔细听,仔细听,来拜访他。“咚—咚—咚”,桥面上传来了沉重的脚步声。小灰鼠赶紧把门打开,唉,原来是大力先生从桥上走过。“咚—咚—咚”的是他的脚步声。灰老鼠又竖起耳朵仔细听,仔细听,希望能有朋友来拜访他。“刷—刷—刷”,桥面上传来了脚步声。小灰鼠赶紧打开门,唉,原来是皮球小姐的脚步声。小灰鼠竖起耳朵仔细听,仔细听,希望朋友来拜访他,“的多—的多—的多”,桥面上传来了轻快的脚步声,小老鼠赶紧打开门,原来是他的伙伴们小灰老鼠们回来啦……
在那高高的桥面下,有一所小小的灰房子,在这小小的灰房子里住着一只小小的灰老鼠。朋友们来了,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小灰老鼠感到非常快乐。学生们根据自己创编的小故事再进行幼儿舞蹈的创编活动,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又训练了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这种形式的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三、儿童文学课程与学前艺术类课程互渗状况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很多幼儿园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大多数没有系统学过儿童文学课程,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相当有限。在师范院校,儿童文学专业课程依然不受重视。在各类师范院校的图书馆,儿童文学图书配备也很缺少。这样的环境中培养的幼儿园教师,在儿童文学方面明显是先天不足。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因为工作的压力和整体环境的影响,教师比较注重对专业书籍,以及实用性书籍的阅读,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相对缺乏。传统的阅读习惯和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缺乏,使教师面对教材时缺少良好的驾御与把握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广阔的人文视野”、“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一定程度的教育理论水平”三大块,其中,儿童文学素养应该属于幼儿园老师必备的专业素养,要有全新的教学内容和信息内容,先进的教学理念。黄云生教授指出:“婴幼儿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型,其根本的标志在于它是一种人之初生命本质凝聚而成的审美形态。”儿童文学负有培育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天职。“人类应当将最宝贵的赋予儿童”,这是联合国提出的原则。赋予儿童“最宝贵的”当然首先是美。“育人始于立美,立美始于儿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教育内容进行了重新划分,而且对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幼儿园艺术教育改革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要贯彻《纲要》精神,落实艺术领域的目标,幼儿教师有必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已经不仅仅限于知识传承者的角色。如何在活动中灵活地扮演最适宜的角色去与幼儿积极地互动,是幼儿教师工作中最本质、最富挑战性的环节。教师必须确立与《纲要》教育理念一致的幼教观念,深入了解和掌握幼儿艺术学习的规律,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完成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1]楼必生,屠美如主编.学前儿童艺术综合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学前教育(幼教版).
[3]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黄云生.儿童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