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画家与画的生存主义之初探
2012-08-15宋文文
宋文文
(淮海工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在历经着史无前例的巨变。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传统绘画与市场经济发生激烈碰撞并产生巨大变革,推进了艺术经济的迅速发展,当代中国画画家不得不面对市场经济冲击下的新体系的挑战,他们的创作与生存有机的结合,用创作丰富自身的生活,又以经济基础来保障自身的创作。
一、市场经济中的当代画家
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品经济已成为大众的日常消费突出的表征。21世纪来,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涌现出不少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作品,都表现出市场经济对当代传统中国画的影响,市场需求已成为许多画家们的关注对象和创作源泉。成功的画家成了画家们效仿的对象,部分画家在追逐市场需求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为自身的物质基础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艺术品市场日益浓厚的氛围中,高端艺术品、代表性名家的作品逐步被市场认可,尤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家们来说,他的作品已成为一个消费符号,作为纯粹的消费符号的绘画自然成为消费的目标,这也成为市场经济介入的目的和动力。由于市场经济的操控,符号性价值被市场所认可,品牌效应成为市场经济的成功语言符号和效仿对象。于是出现大批的“孔六庆、何家英、江宏伟”式的作品,他们的“画作”,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速成和追逐经济的捷径,随处可见。
许多中国画家在市场经济的诱导下,已经不能潜心作画,市场价值取向成为这些中国画家们的奋斗目标。现如今,如何保持画家自身对艺术精神的追求,谁的作品值得收藏,哪位画家在20年后能留下,哪些画家不用为生存担忧?联想市场经济中的当今画家,他们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一次又一次地改写了价格的传奇。
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所有交易机构都是民间的组织,这些投资人和收藏家多以自身的审美情趣和市场需求来挑选中国画作品,而不是中国画的真正价值,但大部分中国画画家们为了生存和大多藏家们一样,在尊重内心创作的同时希望能追逐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二、市场经济中的中国画
中国画富有中国文化内涵及中国传统的人生观。在市场经济中,中国画依然传承着自身的程式感和文化内涵,但是市场却不尽如人意,只有培养一种新的中国画市场模式,与市场接轨,这样才能出现顺应时代,着眼于画家的内心的作品,这样才能给艺术产业增添新的发展方向。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盛世收藏”的说法,现今收藏成了热门的投资和时尚的话题。但是,作为艺术品市场来说,理性的研究则有所欠缺,从市场经济和传统收藏角度来看,中国画需求不仅仅是物质需求层面,更多的是精神层面。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阶段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水平,中国“先富起来”的中上阶层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其中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转向精神艺术方面的追求,于是这部分人所拥有的资金开始有计划地转向艺术作品的收藏上来,且艺术品普遍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术上却是立不住脚,导致了人们对这方面的不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画呈现了独特的市场格局。中国画无论是作为艺术品还是作为商品,其创作的题材、图式、表现形式都成为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在中国画的市场格局中,出现了地域的局限性,地方市场多收藏本地的名家作品,外区域的一些画家很难进入这个区域的高端市场。例如江苏,作为文化大省,其市场多收藏一些标杆式的当代名家(如喻继高、孔六庆、江宏伟、周京新),这些名家作品占有了市场大多数的份额。在这些画家中当属孔六庆最有名,他特立独行、远离世俗,保持着内心的宁静。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又有多少画家还能达到他的“静境”呢?
即使这些标杆式的名家,也还是无法摆脱市场经济,社会环境导致名家的应酬画越来越多,精品越来越少。一些年轻画家还在不停地模仿、抄袭,使这些名家的风格在市场上越来越多,没有任何创新,也使中国的大师级名家越来越少。市场格局也导致这样风格的作品被所谓的投资人和收藏家认可交易。
三、机制的完善是当代画家与画的生存的最大有力保障
任何创作都要为生存提供保障,画家与其作品也不例外,虽然这几年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市场颇具规模,消费需求也异常突出,但尚属于一个新兴的市场,且市场发展过快。在市场中急功近利的人太多,虽然投资的氛围浓,但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赝品多,精品少,缺少规范有序的机制。
1.制定行则有效的行业规范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画家及作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对名家字画和精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对艺术交易行业制定规范的单位(政府),应该尽快完善和制定行业规划,并使其最大限度地符合艺术交易行业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说明制定行业规范必须符合画家与作品、画廊、投资者、收藏家等各方面因素,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中国历史文化内涵。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要突出艺术家的特色,体现特点(包括区域特点),只有在制定行业规范的前提下,按照制度行业规定,严禁赝品,降低人情画在市场流通的份额。而且要坚持规范与法制同步,使艺术品市场的建设步入持续发展的正常轨道中来。
其次在行业规范制定的同时要打造突出和宣传精品、有社会责任感的名家。近几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热,出现很多的问题,有效的行业规范要能使赝品和人情画在市场不能流通,同时法制化制度要让人情画减少,要让画家形成有效的以画养画的法规制度。建立有效的制度要注意:一方面要规范投资、收藏人员,二是规范画廊市场、交易市场,特别是规范拍卖行的交易规定,三要对从事绘画行业的人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四是用制度来鼓励名家和大师,做社会责任心和社会前进方向的引导力,五是建立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流程、规范标准。让制度来杜绝一些伪画家和赝品,让市场有轨迹地发展壮大。新一轮的中国画市场,最需要建设的是渠道与秩序,这是艺术品市场成长阶段的象征。
2.责任、品行、职业操守
当代画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着文明,启发后人责任不能忘。我们也一直考虑当今这些标杆式的画家,一幅作品成千上万,给年轻人以经济上的榜样;但是又有多少画家在做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榜样呢?①成为名家的人,你们负起了多少社会责任呢?普通人可以蜗在自己的世界里,不闻窗外事,但是你是社会给予的圈内认可的名家,你应该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因为你是被模仿的群体,同时也是个人的修行。
当然人品也是品评体系的一对核心范畴,蕴含着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理想。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中,经济利益的追逐成为锤炼画家人品的试金石,形成画家人品画品的分水岭。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今天,有很多名家在形成自身的风格后,不断地复制前期艺术探索的“剩余价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版画家”。当代画家们关键在于立品修身,尊重自身职业的操守。要用坦然的心态、深远的思想、高尚的人格去创作,这样才能融入社会,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生存,这也是当今画家成为大师的必经过程。
注释:
①刘伟冬.艺术作品中的国家形象,p9.
[1]刘伟冬.艺术作品中的国家形象.
[2]樊波.中国画艺术专史.国画作为国家形象的艺术表率需要一种新的“情致”.
[3]黄厚明.什么是艺术史?为什么是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