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作文教学中相关理论问题探析

2012-08-15李花香

文教资料 2012年4期
关键词:归因动机初中生

李花香

(安福县横龙初级中学,江西 安福 343224)

一、前言

理论知识是规律性内容的总结,来自实践并反过来指导实践。要做好作文教学实践工作,不仅要有丰富的经验,而且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初中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较难把握的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培养创新能力一直以来是教师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初中生学习心理角度出发,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要求和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就初中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运用语文教学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希望找到作文教学背后的规律性知识,给初中作文教学以启示。

二、初中生学习心理及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或九年制义务教育第四阶段,即七到九年级段,是学生发展的黄金年龄阶段。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他们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思维渐成熟且有很广泛的兴趣。同时此阶段的学生还有比较薄弱的一面,正如美国精神分析学者艾里克森所指出的,这部分学生有目标不确定感,身心不是很成熟,心理意志薄弱。初中学生在这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时常会碰到家庭困难、考试失败等挫折,如果不加以引导,可能会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需要老师积极引导的一个阶段。

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我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学生普遍害怕写作。少数学生对作文兴趣浓厚,而大多数学生却自信心不足,对老师布置的作文仅仅是应付,自卑心理严重,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有的初中语文教师没能领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安排作文题目时比较随意,命题作文多,自拟题目少,在布置作文写作之时没有完全考虑学生的真实水平。很多教师没有意识作文批改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在写评语之时较为随意,对同一题目的批改没有一致的评价标准。一些教师重学生写作结果评价,忽略作文创作过程和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较少考虑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失落,结果是学生害怕写作文,被动写作文。

三、初中作文教学常见问题理论分析及启示

下面对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类列举,结合《课程标准》和前人研究的成果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希望找到与常见问题相关的理论知识,把握规律,借以改善初中作文的教学工作。

(一)作文命题问题理论分析

1.命题的难度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能为初中作文命题难度提供启示。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指的是现有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初中语文教师对作文题目的布置不应是随意的。教师要熟悉课本,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看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通过写作能提高的内容与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在作文命题中不要设置难度系数很大的题目,学生可在“似懂非懂”的作文命题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而不至于因为题目太难而受挫。初中作文教学的本质是调动所有学生的创作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正确发展。“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倡针对个体提出不同难度的作文题目,结合学生能力实际帮助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指导、激励和帮助学生发展。

2.命题的兴趣问题

动机理论能为作文命题的兴趣问题提供帮助。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来维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呢?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状况和《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写作要尽可能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设置题目来描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活动,如与自己有关的声音、图片、旁边的老师、同学、家庭等比较直观的而不是很抽象的内容,符合初中生的思维和学习特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喜欢命题的内容,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分析写作的原因,排除外在动机所造成的干扰,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作文,选择有所挑战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内部动机水平。

(二)教师的作文评价

1.分数(评语)背后的理论分析

作文评定可以理解为教师在分数的基础上对作文进行的等级评价和评语。学习效果受教师反馈影响。学生能通过教师的反馈信息发现问题,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国外学者哈特和佩奇都对学生的作文做过研究。哈特通过研究指出:相比对学生的作文只给予等级评定却不指出存在的问题而言,对学生的作文给予实质性的评定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恰当地评定等级能激发学习的兴趣。美国学者佩奇也认为给学生顺应性评语,即除评定等级外,还按照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加以个别矫正效果最好。

初中学生处于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的发展阶段,对自己的认知不是很清楚,教师的评价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给出不同的作文等级和顺应性评语,做到评定个性化和对象化。

2.如何运用奖励和惩罚

面对不一样的作文,面对不同写作风格的学生,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态度。如何奖励和和惩罚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扰教师的问题。奖励或是惩罚都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影响。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点评应多运用奖励的方式还是惩罚的方式来进行呢?研究表明: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有效。但是教师不能滥用奖励。根据布洛菲的研究结果,教师要针对作文的良好行为做出表扬,通过真诚的表扬来表达对学生的关心。

初中学生心理是脆弱的,一个不适当的动作或者眼神就能打击他们幼小的心灵,教师不恰当的言语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挫折甚至自暴自弃,所以教师在课堂中针对作文写作的某些点评要适当正确。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有更多的关注,因为他们似乎永远得不到表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对哪些东西是期望和看重的,表扬要针对他们内心的需要,而不是空洞的过场式的行为。

(三)作文比赛背后的理论问题

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不管是在课堂内外都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多伊奇通过研究提出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三种课堂结构形式。大量的研究表明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改善同伴关系。竞争能使优秀学生拥有优越感的认知,相反失败者更容易认为自己天生无能。虽然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完全取消竞争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正确使用竞争手段。

初中生作文比赛是一个经常性的项目。如何把作文比赛当做真正提高学生成绩的一个手段也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在作文比赛的背后,成绩会影响学生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初中是人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阶段,教师要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目前中国学生合作精神的欠缺让我们认识到合作教学的紧迫性,可是竞赛往往不利于合作协作精神的建立。在作文竞赛中如何平衡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呢?我们在鼓励初中生作文进步的同时,可以组织学生用集体或者小组方式去参加比赛,同时鼓励学生同自己比赛,通过设置独特的奖励标准来督促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参与比赛。

(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作文成败

韦纳把平常的个人行为成败原因归纳为6种: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其他因素。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把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或者努力不够,那么以后不大可能期望失败。这两种不同的归因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韦纳等人还认为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成败归因。

作为不成熟的心理群体,初中生对自己作文写作的成功与失败的归因会影响到自己今后的学习行为。初中生完成作文写作之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积极归因。引导成绩不好的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因为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积极归因训练对于学困生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有不同的情感、态度特征和发展水平。作文的创作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完美的心理素质正是生活所必须的。初中学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运用新的方法去启发学生的创作。初中语文教师在熟悉教材知识的同时,还要钻研教学理论知识,结合初中学生独有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方式来处理作文教学中碰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在作文领域得到提升的创造力还可以迁移到其他学习生活领域,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分析作文创作中所涉及的常见问题,对教学现象不断总结,把握其中的规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1]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修订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归因动机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