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材料的思考基点,把握辩证统一的角度——材料作文讲评
2012-08-15植明友
植明友
(韶关市曲江区第一中学,广东 韶关 512100)
作为选拔人才手段之一的高考作文题,既要让考生读懂文题,人人有话可写,又要有一定的说理深度去辩证地论证观点,从而拉开得分“档次”。考生要找出材料的思考基点,运用高中哲学课所学的基本哲学观点,对文题与材料做辩证的分析说理。
然而许多考生对作文题目和材料并没有整体把握,不知话题或材料指向,又加命题的隐藏性(命题一般回避了那种一目了然的直截说理,而是往往通过寓言、童话、漫画、图表及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等材料渗透暗示),增加了文题的理解难度,造成了作文说理肤浅、片面、偏激、绝对化甚至跑题的现象。因此,只有掌握了一些技巧或有了明确的步骤,拿到文题,才能心中不慌。
一、定好“基准点”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就是学生阅读理解、观察思考、联想想象的过程的展示。这一步,好比打洞要先定基点一样,是决定性的一步。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这个基点定得好,写作起来,就会思路顺畅,一气呵成;定偏了,或是无从下笔,或是半途而废,或是不入法眼,白费工夫。审题立意时要做到客观全面,虽不必面面俱到,但要重点写好一个方面就必须全面地看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要看到局部与整体,正面与反面的关系,能够做到由因推果,由果思因,由主到次,由表及里。辩证思维像一面洞烛幽微的明镜,运用它去分析作文命题中所包含的生活图景、社会现象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避免进入“以偏概全”、“执此一端”、“滞于表象”、“因果不明”、“全盘肯定” 等立意上的误区。
二、定出“新颖点”
《高中语文考试说明》对学生作文等级的评定有两级:基础等级、发展等级。在发展等级中,有一条“见解新颖”的要求。现在我们要知道的是如何才能做到“见解新颖”,怎样才能少冒风险。
我把作文的审题立意看做为 “打洞”找基点,“见解新颖”要求我们找的这个“点”要有新意。用揣摩法来审察题目的文字义及感情倾向,用观照法来联系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用追问法来敲定我们的初始立意是否合题意,这一过程,是初学立意者必须掌握的,是作文水平高些的人为下一步打定的基础,这是为立意的创新“定点定位”,没有这一步,下一步就容易偏题离题。在求新颖时做到有哲理性地思考,进行辩证阐发,也就不难切中题旨中说理的内核,进行准确全面精密地说理,文章思想上有自己的个性见解,自然就会提高文章的档次。
为此,我以高考作文模拟题及学生作品为例,旨在分析落实这两大基点的同时贯彻辩证统一思想的重要性。
[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在一个平静的大海边,住着一个老渔人,他每天在海边打鱼,他从没有到过外面任何地方,但他生活得很快乐,他说:“这个地方挺美,适合我生活。”
有个亿万富翁,一生经历坎坷,在商界打拼几十年,到过世界上许多的地方。最后,他选择了这个海边,打算在此度过余生,他说这里有别处没有的宁静、安详和自由。
两个老人在海边相遇了。
有人说,亿万富翁追求一生,最终就是为了这个,那他还不如那个老渔人呢。也有人说,他一生毕竟经历过。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1:
追寻自己的苍穹
或许,伴随着人类的意识的萌动,一个永恒的人生悖论,一个真正的两难选择即摆在每一个真正的人的面前:一边是冰蓝的一湾,足以舒展地栖居自己的灵魂,安放自己的一生,祥和而明媚;一边是残风萧萧雨淋淋,你将或独自踽踽在痛苦困顿的泥泞中,或与千军万马冲杀于独木桥上。或许此后你会收获阳光,重带着满足与疲惫回到那个港湾……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呢?你彷徨。
但人生之于宇宙,如长河一沙,或许就在你茫然四顾中倏忽而逝,空留余叹于西风瑟瑟中。那么何不依从本心,毅然摒弃杂芜、犹疑,追寻属于自己的苍穹?又何必患得患失,锱铢必较于人生之路的省便而忘却舒展自己的灵魂出世抑入世不都是一种自我的追寻与安放么?
一向以“梅妻鹤子”卓然于中国历史的林和靖不可谓不博学广才,出世当能博“一官半爵”进而垂裕后昆。可他却淡然笑着隐入山林,将一段“疏影横斜”,一段“暗香浮动”品咂得有滋有味。或有人暗羡其闲适从容,或有人指斥其不思奋斗,然而我却赞叹他的那份执著于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终不易移心志的决然。
又想起那个令人嗟之叹之的武侯诸葛,想他蜇居于卧龙坡,酒饮冬霜,箫吹秋月,又何等清闲自在。可他却抑不住那搏动的热血,随刘备出山,从火烧新野大战赤壁,到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虽无力回天,但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至今为人传颂,其锦囊妙计,神机妙算,至今仍为人乐道,这又是一种怎样波澜壮阔的人生呢?他虽失却了那份闲适,却捕获了一种精彩,一段与林和靖不同的精彩,然孰是孰非又有谁难断然划定呢?
平淡宁静的生活固然滋润,坎坷曲折的人生也多彩,又何必幼稚地争辩好坏优劣,说服他人对自己人生范式的认可与仿效呢?如果功利地争论,权衡此得彼失,而不去问问自己的内心指向,盲目选择一种自以为轻松有利可图的人之路,则此且必少一种百折不回的气概,少一种坚忍不拔的定力……到头来,这种投机之人只怕“鱼”与“熊掌”皆不可得,空留一弯冷冷的悔恨了。
历史使人明智,冷眼看一桩桩已凝固的悲喜剧,我发现人生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尽力追寻自己的苍穹,并且,无悔!
例文2:
同一片海
这一刻,灵魂在清爽的海风中小睡,生活的意义便在于此。
——题记
同一片海,同样清爽的海风和温暖的阳光,同样的宁静安详和自由,幸福地享有即可,何必去计较到达这里走过了怎样的路?
岁月的车轮碾过千年,历史的天空繁星灿烂——
是那个梁上观鱼笑鱼之乐的乐者吗?是那个不知我是蝶抑或蝶是我的痴者吗?是那个尾于涂中的智者吗?庄子斜倚着那棵灵魂之树,在溪边垂钓逍遥之梦。人世的苦乐不属于他,官场的争斗不属于他,属于他的是这自在的天地,是这浩渺的星空,是这清风明月。而他自己在这逍遥之中早已化为乌有了,剩下的只有逍遥,逍遥。
庄子如此,那个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逋不也这样吗?那个海边的渔人不也这样吗?没有经历世俗,没有体验风浪的坎坷,可是谁又说过没有这些就没有快乐呢!
他们快乐是始终未变由生到死的快乐,是自然的快乐。
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歌者吗?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浪子吗?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人吗?
苏轼有着一颗治国安邦的赤心,有着一份为政为民的热情,然而,贬,再贬,又贬!失意的他经受了始料不及的一次又一次打击,而当落魄的他来到黄州之时,在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诗人与清风明月把洒言欢,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正在飞舞的灵魂,他很快乐。
苏轼如此,那个辞官还乡种豆南山下的陶潜不也是这样吗?那个走出官场且放白鹿青崖间的太白不也是这样吗?亿万富翁,还有他们,或在商界中起起落落,或在官司声中浮浮沉沉,这样的经历让他们体味到的是弥足珍贵的快乐。走过挫折之后享受的快乐是达然的快乐。
同一种自由,渔人和商人在乎的是对灵魂的守候。
同一片海,来时的路已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有宁静和自由。
例文3:
奋斗,人生最华美的乐章
蝴蝶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经历过与茧的殊死奋斗;苍松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经历过与石的不懈奋斗;人生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经历过与一切困难的顽强奋斗。
奋斗,才是人生最美丽的乐章
人生鄙视平庸,所以当老渔父同亿万富翁站在一起时,尽管他与富翁的角色已然一致,但他永远将是一个失败者。上帝创造人类是要人奋斗而不是心安理得的得过且过。虽然他不必忧心商场上的尔虞我诈,也不必忧心商场上的物价不稳,整天只需要哼个小曲垂钓度日。看似悠闲,但这样的生命只是一潭死水,永远不会有大江的奔腾与大海的博大,也永远不会有人生对他的眷顾。
人生崇尚奋斗。它从不管你受了多大的委屈,它只认你做了多少贡献,为目标进行了多少奋斗。
项羽是个悲壮的作曲家。他悲壮地奋斗,悲壮地谱写,悲壮地失败。乌江的自刎将这一千古绝唱绵延至今。项羽之前,有无数人死去;项羽之后,也有无数人死去,但再没有谁能像项羽那样让人叹惋,让人悲伤。因为项羽奋斗过,用自己的奋斗谱写了人生最壮丽的乐章。
老眼昏花的华盛顿在自己的葡萄架下静坐,但谁也不会把他和随便哪个葡萄架下的老头儿混为一谈,因为他是华盛顿,他是美国的三军总司令,他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他是美国当之无愧的国父。在美国历史上怕再也没有人能够和他比肩。他尽管坐着,却能高出整个世界。因为他为美国人民的奋斗,为自己的目标的奋斗。他告诉世界,只有奋斗才是无愧于人生的唯一方式。
泰戈尔说:“天空留不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是的,只要奋斗过,经历过,人生又怎能叫虚度呢?或许你通过百倍的努力终于取得成功,那你是个英雄,因为你的人生里,你奋斗过,或许你通过百倍的努力却依然失败,那你也是个英雄,因为在你的人生里,你也曾奋斗过,只有那种蜗居一室更怡然自得的人才应该感到可耻。他们的存在只是在浪费口粮,浪费上帝的心血,浪费宝贵的人生。
奋斗吧,用自己的信念做弦,用自己的行动为指,去奏响那人世间最华美的乐章!
在对上面文章评价之前,我们先对上面的材料作以下分析,可以得到几点材料所暗示的信息:
(1)从头读到尾,材料中最后说道:“有人说,亿万富翁追求一生,最终就是为了这个,那他还不如那个老渔人呢。也有人说,他一生毕竟经历过。”这句话暗示了思考基点:这里其实是在讨论两个老人的人生,在探讨两种生存价值,是在引领我们围绕人生价值取向这一范围展开立论。
(2)再来重新阅读材料:首先,材料客观地展示了两个老人的一生,没有褒此贬彼的倾向。其次,两个材料中有一个共同点,一个是一直平静,一个是最终归于平静。
(3)再考虑“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这样的要求,作文立意必须两方面均能照顾到,最好的立意应当俯视材料,材料的两个主体是不是存在一个共同的东西,是不是可以在两种人生当中搭一座桥?老渔人在生命的开端选择了大海,矢志不渝,终身与大海为伴,他选择了直线人生。亿万富翁从一开始选择了搏战商海,一生经历坎坷无数,最后将平静的大海作为人生的终点站,回到了生命开始的地方,他选择了曲线人生。
所以这则材料的最佳立意为:种植一种态度,收获一种人生。直线或曲线给了我们选择的余地。不管哪一种人生,只要我们在浮华中能够真正依从自己的灵魂,不会“心为形役”,选择真正的恒心,就必定能够获得充实而精彩的人生。
由此不难对上面三篇文章的做出判定,例文1属于一类构思——“辩证派”(48分以上)。
例文2属于二类构思(45分上下),其中还包含以下几种写法:(1)“宁静派”:《王子和乞丐都在欣赏月光》、《绚丽之极归于平静》、《心灵的栖息港湾》,这种写法能够抓住材料两个重要部分的共性——都归于宁静,这样写也是一种全面的对材料的理解。(2)“经历派”(立足富翁):《隽永的历程》、《曾经拥有》、《曲线之美》、《美在旅途中》、《回忆时的充盈》。 (3)“闲适派”(立足渔翁):《固守心灵的圣洁》,这种写法从这两种角度立意,只要不否定另一种人生态度,然后集中写自己的见解,就是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然后选择一个侧面来写。
例文3属于三类构思——“奋斗派”(36分上下),这类构思写人生不能没有奋斗,而贬斥材料中另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最可怕的一种材料作文的审题误区:他们只抓住了材料中的只言片语“他一生毕竟经历过”就阐发开来,没有了对材料的整体分析,忽视了思考的基点,缺乏辩证的角度。若还有其他构思则均为偏离材料,例如泛泛地写“追求”,写“寂寞”之美,等等。
由此看来,在明确作文立意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精准而不是“剑走偏锋”,否则,“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如果我们为了标新立异而失去了“准”,作文写起来就会是净打擦边球,或是脚踏西瓜皮,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如果我们为了贪大求全而失去了“精”,作文写起来就会是囫囵吞枣,或是蜻蜓点水,甚至是假大空全;所以,立意先要“准”,对材料全面分析,选准角度,采用辩证法,准确立意;立意还要“精”,精小、以小见大,精确、准确无误,精炼、一个观点贯彻到底,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的切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