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凝小说人性探索的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2012-08-15

文教资料 2012年4期
关键词:铁凝人性建构

李 波

(日喀则地区上海实验学校,西藏 日喀则 857000)

铁凝从登上文坛之初就一直关注人性,经历了一条不断发现、探寻、叩问人性的创作之路。从表现一般的人性到表现特殊的人性,从对自然、纯美、和谐人性的赞美到对异化、卑琐、丑恶人性的批判,再到对人性善恶交织并存的冷静审视,铁凝一直在不断地超越自己、突破自己,在热情关注当下现实生活的同时,为探索建构一条现代健全和谐的人性之路而孜孜不倦。可以说,铁凝的小说历程,其实就是她不断追寻、不断寻找的心灵历程,孤独而温暖。无论是对优美人性的礼赞,还是对丑恶人性的批判,乃至对复杂多维人性的审视,无不倾注着铁凝关注当下的热情,以及重塑善良美好人性的热望。至此,铁凝的小说创作摆脱了同时代女性作家专注于“私人化”写作和“身体写作”的局限,而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空间。

铁凝的小说创作始终充溢着一种普遍的人文关怀,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生命律动。她始终都在坚持一种普遍的人文主义关怀,在人性探索过程中体现着她建构现代理想人性的文学追求。铁凝的小说虽然缺少一种令人心灵飞翔的冲动和让人醍醐灌顶的理性升华力,却因为有着人性探索这个终极而厚实的底本,而使她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总体而言,铁凝小说的人性探索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探寻和建构整个民族在走向现代文明过程中的理想人性,重塑现代民族性格的人文追求。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社会进入经济转型时期,现代化在取得巨大历史进步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其自身的矛盾性。与物质的极大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相伴而生的是精神的迷惘、理想的缺失。当代作家越来越多地把目光转向人的生存状态和在此状态下人自身发生的观念动摇和精神迷惘,以及现代化、工业化过程中人性的畸变与异化。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积极寻求理想人性的建构,在精神出现危机的时代重塑现代民族性格,成为铁凝小说创作所追求的人文理想。

从乡村来到城市的嫦娥(《寂寞嫦娥》)最终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确立了自己在城市中的价值,赢得了城市对她的尊重。在嫦娥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自强、坚韧品格在现代社会的变通。白大省(《永远有多远》)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化身,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仁义”这一典型的儒家道德特征。或许,在这个物欲横流、躲避高尚的时代里白大省的做法多少显示出来一点“傻气”和不合时宜,但她身上承载的是铁凝对人性的冷静思考和对人性出路孜孜不倦的探索。同时,铁凝在《笨花》中通过对向喜父子、同艾等人物形象的塑造,谱写了一曲人类向善向美之歌,体现了儒家文化对塑造健康的现代人格的重要作用,以及为民族文化的再造与民族灵魂的重铸提供重要思想资源的可能。铁凝是个有责任心的作家,她对人性的探索体现了她执著地寻找人性回归的出路、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的努力,也体现了“五四”以来知识分子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二、承继“五四”文学所开启的人性传统,具有人性启蒙的价值。

“文革”后兴起的新时期文学由于突出和张扬“人性”而成为“人的文学”,而这种“人的文学”其实是承接了“五四”文学的传统。“五四”文学的主题是启蒙,铁凝小说对人性的追寻与叩问,以及建构现代和谐人性的审美追求,是对“五四”时期所倡导的“人的文学”的继承和呼应,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和价值。在她一系列批判人性丑恶和对复杂人性进行冷静审视的作品中,通过对特定环境下变异人性的勘测,以及对人性复杂的呈现,引发人们对人性、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在展示畸变心理与荒诞生存的同时,进一步揭示出造成人性异化、灵魂扭曲的时代根源——“极左”思潮盛行的“文革”时期与欲望泛滥的物化时代。另外,铁凝小说中除却对他人畸变心理与荒诞生存的剖析与拷问,还充满浓厚的自我审判意识,这种自省显然融合了中国传统的自省意识。无论审视他人,还是对自我的反省,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启蒙意义。

三、为当今浮躁、功利、世俗的现实人生营造了一方诗意的精神家园。

铁凝站在现代启蒙立场上,把对“立人”的呼唤与建构和谐的人性理想并重,呼唤理性的同时呼唤人道主义和美好的心灵的培养,为人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坚守精神健康、在浮躁的消费时代中诗意的栖居提供了形而上的指向,在这个意义上,铁凝“以对同时期作品的可贵的超越性和对其后作品的标引性脱颖而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现代性价值的选择可能,以对启蒙理性成功的审美置换而在新时期文坛散发出独特的光芒”。[1]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带给人们物质的丰富和生活的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付出了相当的精神代价。美好人性悄然委顿,诗意生活无从寻觅,人间真情湮没在世俗中。正如同沈从文营造出精致的湘西边成,汪曾祺建构淳美的高邮故乡一样,铁凝在对乡村生活的温情叙述中为我们寻觅到一方诗意的精神家园。“香雪”的纯洁,安然的率真,“孕妇”的纯净,山村的淳朴,笨花的纯真,以及充盈其中的理想的生命形式,这些“纯净的瞬间”定格为永恒,感动着我们,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物化的世俗社会里,善良与美好乃是生命的底色。

四、突破了长期以来文坛上城、乡二元对立的创作格局,以城市、乡村两个视野展现生活的丰富性。

城市与乡村作为两个对立的空间领域和两种相抗衡的文化形态,一直是现代中国文学关注的重要主题。一般来说,更多的作家在创作时习惯于采取城/乡对立的模式。包括鲁迅在内的诸多乡土作家,如台静农、蹇先艾、废名、沈从文,以至上世纪40年代的赵树理等。在他们的乡土小说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启蒙”的立场、国民的愚昧与麻木、农村农民“问题”,即以启蒙为核心理念,于城乡差别中探寻启蒙的道路,这一点即使是在被认为田园风光写作的沈从文那里我们依然能看得到。而铁凝则更多地看到了城、乡的和谐统一,她落户农村四年的知青经历,以及返乡后先后在保定、石家庄、北京的城市生活就是连接她笔下都市与乡村生活的自然契机。表现在她的创作中,铁凝就具备了两个视角,一个是城里的,一个是乡下的;她以城里人的眼光看乡下,又以乡下人的眼光看城里。在铁凝的小说世界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不同的世界,那就是乡村小说所营构的乡村世界和城市小说所营构的城市世界。一方面,她在不断地回望乡村,书写着她心灵中的“乡村情结”。一方面,她又不断地眷顾都市,书写着她难以忘怀的都市人生。“我试验过,在农村,写城市题材作品;在城市,反而构思农村题材的作品。这种互相交叉、互相关照的方法,产生了一种距离感,反而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笔下的故事”。[2]怀恋乡村,回归土地,渴望城市,向往文明,这是典型的文化两栖状态。铁凝没有使自己陷入“亦此亦彼”或“两难”的选择困境,作品中的人物也没有内心张力的撕扯。她是以明朗的创作心态,以“对人类和生活永远的爱和体贴”,呈现人们内心深处最真诚最自然最本真的情感状态,以消解这种两栖状态的痛苦抉择,从而,也以自己对城市、乡村两个世界的不同展现,形成了当代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

五、拓宽了女性写作的视野,使其由私人空间向公共空间延伸。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女性文学从 “人的自觉”转向“女人的自觉”的过程中,铁凝的创作体现出重要的桥梁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史意义。“她以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扩展了80年代张洁、张辛欣的女性书写领域,开拓了90年代林白、陈染等的女性个人化写作的潮流,实现了由传统的女性观到现代的女性观的超越,对女性性别主体的探索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3]

自90年代以来,女性创作过分热衷在“自己的房间”里展示女性的欲望、压抑与扭曲。当然,我们不否认寻找“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女性独立自主的第一步,但女性创作如果固守一己的房间而无视“房间”之外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则无疑会使女性文学创作道路走向狭窄。铁凝小说对人性的探索,在关注女性心理、情感,展示女性命运的同时,又能跳出女性写作的视野,观照到无限广阔深厚的社会历史人生。在她的创作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人性的美恶对立,又可以看到善恶交织并存的复杂呈现;我们既可以看到如“浸润着毒汁的罂粟花”般开放的司猗纹,又可以看到在她身上承载的作家对于历史深刻而富有理性的反思;我们既可以看到尹小跳通过忏悔所营造出来的自己的心灵花园,又可以看到围绕着尹小跳所构织起来的那张“关系”网。追寻、质询、叩问、反思,铁凝以她的人性书写,让我们看到了个体的纯净,同时又给我们呈现了世界的复杂。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铁凝对人性探索的书写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有着相当重要的启示作用。“无论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我们的笔下是如何严酷的故事,文学最终还是应该有力量去呼唤人类积极的美德。正像大江健三郎先生的有些作品,在极度绝望中洋溢出希望:文学应该是有光亮的,如灯,照亮人性之美”。[4]铁凝还在创作着,并没有显示出衰颓的迹象,她似乎正在进入一个更为成熟的境界,因此关于铁凝的评述是一个远远没有休止的未知数。在当代文坛,铁凝创作无疑已经成为一种文学现象,当我们把“铁凝现象”放在21世纪这样一个更为阔大的背景上来考察的时候,我们好像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1]闫红.“启蒙理性的审美置换”——论《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的现代性及其文学史地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19.

[2]闫红.“疯狂玛格”:神话窥破之后的镜城突围——论铁凝作品中女性主体身份的现代性诉求[J].理论与创作,2006,(4):59.

[3]方土人译.小说美学经典三种[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180.

[4]铁凝.文学是灯——东西文学的经典与我的文学经历[J].人民文学,2009,(1):101.

猜你喜欢

铁凝人性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逼近人性
建构游戏玩不够
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探讨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