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困境的成因与对策初探
2012-08-15张晟
张 晟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当代大学生道德困境的成因与对策初探
张 晟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困境问题也不断地凸现出来。文章从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这几个方面来揭示当代大学生道德困境的成因,并针对这几个方面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
当代大学生;道德困境;成因;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高校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在校大学生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然而,另一方面,自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起,再到2010年的“李刚事件”和药家鑫事件,当代大学生中间出现的一系列恶性事件无不使国人深感痛心疾首,促使全社会对这个身处“象牙塔”中的群体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痛定思痛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其成因和对策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 当代大学生道德困境的表现
1.1 消费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盛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原本起源于西方社会的消费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已经渗透到了当代大学生当中,甚至有许多大学生把它们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和奋斗目标。“在现代消费主义的影响下,青年学生在生活上明显地表现出消费的相互攀比和超前消费的意识。他们早已淡化了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意识。对于珍惜劳动成果、节约支出、合理消费的传统勤俭节约的作风,在他们眼里更多的是‘落伍’的表现。”[1]143在这种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中的拜金主义倾向也十分明显。许多大学生放弃了在校期间人文精神素养的培育,盲目信奉“金钱至上”,急功近利,把学习目标单纯的定位为找到高薪工作,甚至希望能够不劳而获。
1.2 个人主义倾向严重,自我中心意识浓厚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个人价值总是与人的社会价值相联系,并且在事实上是从属于社会价值的”[2]。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应该追求个人幸福,使个人利益最大化,对学校、班集体的事情极度冷漠,仅仅把‘个人奋斗、自我实现’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当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只会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往往忽视社会价值的实现问题”[1]143。在当代大学生中,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逐渐淡化,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自我中心现象普遍存在,许多人只是忙于自己个人需求的满足,而往往缺乏与他人、与集体的合作共赢精神。
1.3 突破道德底线,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
近年来在大学生中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违法犯罪事件,令人唏嘘不已。2004年2月,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在宿舍行凶杀死四名同学,震惊全国。这一事件可以说是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一大标志性事件,自此以后,大学生道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持续的广泛关注。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撞人后竟然杀死对方,完全突破了道德底线,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道德问题的思考。事实上,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远远不止这两起。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与当代大学生道德问题密切相关,值得深思。
1.4 网络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方式,网络的迅猛发展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便利。但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日渐凸现出来,许多大学生不能做到网络空间中的自觉自律。可以说,在现今的网络时代,在虚拟空间中诋毁一个人的成本几乎为零,因此,大学生在各大高校论坛和社会论坛上互相人身攻击、谩骂的现象以及对他人恶意诽谤和诋毁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有些大学生利用网络之便在网上公开发布和叫卖考试答案,进行作弊并帮助他人作弊,严重扰乱了考试秩序。更有甚者,部分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迷失了自己,走上了网络违法犯罪的道路。
2 当代大学生道德困境的成因
2.1 社会加速发展和转型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社会发展和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随着我国社会加速发展和转型,我国社会正不断地朝着多元化和多样性的方向发展,信息流量剧增,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前所未有的对外开放在带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良信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社会的信仰缺失问题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作为社会精英群体,当代大学生也普遍面临着信仰缺失的问题。而且,近年来社会大环境渗透大学校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一些不良信息在当代大学生中间造成了思想混乱。另外,随着我国社会加速发展和转型,社会分配不公现象明显,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近年来有关“官二代、富二代”的负面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2.2 家庭教育与个人因素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出生和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一代人被称为“80后”和“90后”。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这一时期我国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家庭开始成为主流。在这种背景下,这一时期我国家庭教育模式倾向于溺爱型,家长对子女过于宠爱和娇惯,而这种家庭教育模式又必然会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这样一来,他们就很难在家庭中养成对他人宽容、与他人妥协的习惯,也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和体验,容易形成“以我为主,唯我独尊”的道德认知。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比较安逸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缺乏挫折的锻炼,责任感和自主性比较薄弱。
2.3 新兴传媒方式带来的舆论引导难题
近年来,新兴传媒方式在我国迅速发展和普及,所谓“新兴传媒方式”,主要是指网络及其带来的论坛、空间、博客、微博等传媒方式。新兴传媒方式为当代大学生带来了空前的学习和生活便利,但是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网络对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事件的不实报道和过度渲染容易在大学生中造成思想混乱,并极易引发“模仿效应”。另一方面,网络上的色情暴力问题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虽经有关部门多次整治和打击,但是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而这一问题在当代大学生中间也表现得甚为突出。以上事实表明,新兴传媒方式给我国大学生舆论引导出了一道难题,而且由于网络引导的特殊难度,这一难题成为我国大学生工作的一大重点和难点。
2.4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严重脱节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日渐式微。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突出的表现出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然而,我国高校长期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轻视甚至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长期滞后。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始逐渐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纷纷建立了相关机构和师资、设施保障机制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尽管如此,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严重脱节的情况依然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各自为政”的现状导致二者均收效甚微,无法为当代大学生提供道德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与引导。
3 当代大学生道德困境的对策初探
3.1 加强社会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方面,针对我国当前道德滑坡和信仰缺失的问题,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已是势在必行,而加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夯实我国社会道德基础,提升我国社会道德水准,是我国当前在社会道德方面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我国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正义,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医疗、教育事业改革;加强对房地产的国家宏观调控,促使房价回归理性;大力发展慈善公益事业,保护社会弱势群体。
3.2 推动家庭教育模式和学生道德认知的改变
一方面,我国以往倾向于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模式必须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来个人面临的生活压力会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在家庭教育模式中加入“挫折教育”的元素是非常必要的,家长要有意识地在家庭教育中适度地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子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认知。另一方面,“在挫折教育的进行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外因,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可以起作用”[3]。因此,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学会面对逆境、克服困难,学会自主、自立、自强,自觉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锻炼顽强的意志,培育高尚的品格。同时,当代大学生还要自觉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3.3 重视新兴传媒方式,积极创新舆论引导
近年来,以网络为主要标志的新兴传媒方式已经渗透到了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舆论引导工作难度和压力剧增。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要遵循“宜疏不宜堵”的原则,重视并利用新兴传媒方式的价值和作用。既然网络为信息传播和观念碰撞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平台,那么,高校同样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来开展大学生工作,充分利用网络的新颖形式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更人性化的信息和服务,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同时,高校还要联合其他社会力量共同着力于净化网络环境,引导大学生关注积极健康的信息和内容。另外,高校要对舆论引导方式进行创新,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关心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发展,努力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和指路人。
3.4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当代大学生身处这样一个五光十色的社会中,心理上和思想上极易出现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当前我国大学生工作不仅要为大学生提供思想上的保证,而且要为大学生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机结合。一方面,高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同时也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相符合。另一方面,高校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建立起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例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发挥二者的整体效能,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和思想疏导。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困境的成因和对策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通过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困境问题,才能真正从整体上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1] 胡传明,陈施施.后物欲时代大学生道德困境解析与路径选择[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42-48.
[2]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41.
[3] 李永前.青年学生开展挫折教育的原因及其对策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37.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Moral Dilemma
ZHANG Sheng
(School of Marxism,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But on the other hand,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moral dilemma has shown up as well.The paper tries to reveal the cause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moral dilemma from aspects of society,university,family education and personal growth.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moral dilemma;causes;countermeasures
G 641
A
1671-7880(2012)02-0083-03
2012-02-04
张 晟(1987— ),男,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