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农产品物流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2-08-15宋宝瑞

物流技术 2012年13期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区域

宋宝瑞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管理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

1 引言

我国农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的差距,农业物流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瓶颈。针对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农业物流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我国农业物流发展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物流服务需求为依托,最大限度的整合区域农业资源构建一体化的农业和物流体系,通过降低农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从而促进和支持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尽快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农业物流发展战略,明确农业物流在产业发展的地位作用,把握农业物流的总体发展方向,以引导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2 区域农业一体化发展需要物流一体化作为支撑

2.1 分散性的区域农业物流现状制约了现代农业的集约化发展

农业生产中的种子、饲料、农药、化肥以及农用设备的采购、农产品的销售多采取分散方式进行,没有依靠农业物流系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度低,难以满足市场对小批量、多品种的需求。分散采购和销售的方式导致设施利用率低,生产要素的供应时间长而不稳定,农副产品销售的盲目性大,造成农业流通费用比例大,农业物流成本过高,农业物流渠道不畅。这些已严重影响了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必须打破这种分散型体系,构建基于采购、储存和销售的物流一体化模式。

2.2 现代农业物流的供应链特征决定了物流一体化是必然性选择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生产商与批发零售商的关系尤为重要。“供应-生产-批发零售-消费”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依赖于完整的供应链而存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企业可以与上下游生产企业联盟,也可以和农产品批发零售商联合,形成产、供、销一体化[1]。总之,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企业必须走出各企业分散搞物流的现状,主动与相关的上游(农资提供)、下游(农资消费)结成紧密的供应链联盟。而这必然对区域物流一体化提出了现实需求。

3 区域农产品物流一体化缺乏持续发展动力

由于分散采购、储存、销售,因此农业流通费用比例大,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损失严重,已严重阻碍了区域农产品物流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3.1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长期以区域优先、城市优先的经济策略为主,农村经济发展一直较为落后,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无法获得长足进步,而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撑的农业物流更是如此,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物流相关鼓励和支持政策缺乏。现阶段的主要表现为各种农产品及农资的存储设施不足、农村道路交通条件较差、农业作业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人员素质低等,都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农业物流发展的客观原因。由于这些基础能力的缺乏,往往造成大量的农产品积压,无法快速流通。而对于一些对物流要求较高的农产品而言,如生鲜蔬菜、海鲜、水果等农产品,物流设施差很容易造成产品积压、变质或腐烂,导致农产品价值大幅损耗。在我国,农产品在交通运输环节上的损耗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标准。随着国家三农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村经济开始步入快速发展之路,农业物流设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而言,还是呈现个体分散经营的状况。小、散、差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基础特点。小主要就是规模小、经营主体小;散主要表现在数量多、分布不集中,使得集约化程度低、效率低;差则是作业条件差、技术装备差、人员素质差。

3.2 物流渠道不畅,专业化程度低

流通渠道是否顺畅直接关系着现代物流的效率和水平。效率是评价一项工作的主要标准和依据,除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外,目前制约农业物流一体化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物流的渠道不畅。中国城乡二元制的经济结构由来已久,从目前来看,这种结构和体制型的差异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水平失衡的重要原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村地区消费能力不足,使得很多农产品或者生活资料只在农村内部进行交易,这种自行销售和购买的产品内部消化模式与外部市场形成一定程度的流通隔绝。外部很多能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工具、知识、技能无法进入农村地区;而很多农村的优良产品也无法通过有效的渠道流通到外部市场。这种半封闭式的流通模式正成为现代农业和农业物流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阻碍。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商贸体系的改革,这种内部消耗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超市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两种交互模式的发展,但是从现实效果来看,这种模式仍然是以城市物流为中心的延伸,其效果远未达到农村地区应有或者需要的水平。许多城市为了保证自己农产品的供应链[2],利用行政规划和区域权利的划分阻拦了农产品进城流通,这种交易的不平等性实际上反映出城乡双向物流体系间存在着阻碍,而这种阻碍是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

3.3 物流市场欠缺规范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意识形态逐渐转化,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体制以及政策的滞后性,农业物流尚缺乏规范的制度和管理措施。城乡区域一体化物流、农村一体化物流还只是个概念,并未形成健全的操作模式,农业物流的市场行为模式更是未成气候,这就使得农业物流的市场化迟迟不能建立。加之区域分割,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各种不合理的审批制度,各种不合理的税赋及流通环节的人为因素,严重制约着农产品物流一体化的建设。由于当前在城乡物流方面并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所以这些阻碍区域农产品物流一体化构建的行为也难以得到禁止和消除。从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基于制度、体制和市场层面的不规范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4 区域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我国农业资源分散,集约化发展程度较低,而发展区域农产品物流一体化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为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整合区域物流资源就成为区域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4.1 区域农业物流一体化要统筹规划物流资源

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环节的设施建设等。这些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征地,对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和影响,这就要求在实施区域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建设中必须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在物流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努力将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降到最低,尽可能实现零污染零破坏,构建生态型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生态农业物流以降低农业发展成本,减少农产品交易环节,提高物流产业效率,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实现区域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配送和销售的一体化为目标,生态的重要性须贯穿整个产业链之中。

首先要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区域物流体系在资源层次上强调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整合,避免不合理的区域物流设施重复建设;选择区域中心位置构建与市场配套的农资加工园区,将种子、化肥、农机具、饲料、兽药等农资商品的展示交易、仓储加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融为一体,打造成区域一站式农资商贸物流平台。同时还要构建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实施一体化物流运作,构建农产品展示交易、农资仓储加工配送、农产品科技研发(培训)、农产品检测、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综合行政办公、酒店等业态等。通过这些加工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实现农产品物流功能的全面整合。

4.2 区域农业物流一体化建设要坚持协调发展

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尚在发展之中,各方面尚未形成协同效应,当前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仍然非常明显[3]。区域农产品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必然要统筹区域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主体。农民、农村、农产品加工企业、经销商等是实施区域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建设的主体,必须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构建共同的利益关系和资源支撑体系。要综合区域农业物流的发展现状、问题,寻找适合区域农产品特点和农业经济特点的物流新模式,不能纯粹为了物流而物流,而置区域特点于不顾,造成物流建设的盲目性和浮夸性,使其反而成为阻碍农业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壁垒。

区域一体化物流协调发展的重点在于:第一,物流模式适应农产品的特点。如冷鲜或水产类农产品,打造冷链物流就是适应的物流模式。第二,物流认识要清晰和理性。区域经济主体要充分认识到物流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唯有如此,区域农产品物流一体化构建才能形成合力。第三,物流人才要满足区域农业物流的发展。在构建区域一体化物流体系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的作用和价值,不断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农业物流的一体化建设之中。第四,要大力发展农业物流的供应链体系。农产品物流属于系统性产业链,从种植、养殖到加工、仓储、销售、配送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条,必须重视环节的统一和协调[4]。第五,技术支持要满足物流发展的要求。现代化的农产品营销体系、物流信息技术、高效的仓储技术是构建区域农产品物流一体化的必备条件。要抓住政策机遇,围绕 “三农”需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资源整合为手段,着力培育和构建资源协调型的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使之真正成为搞活农产品流通、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和主导力量。

4.3 区域农业物流一体化要坚持多元规模发展

目前,在农业物流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资金周转慢、库存积压大、退货率高、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这种现状将成为整个产业现代化的障碍,只有实现产业重组,实现物流规模化运作,才能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同时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业物流系统,加快原有农业物流企业的资产重组改革,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创新体制和现代管理决策体系,打造规模化、专业化、开放化的新型物流企业。

多元化还表现在实事求是,根据区域内各农产品的特征构建“以农为本”的区域农业物流。重点就是从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实际,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为农民提供确实可行的农业信息服务,建立起区域性的农产品信息平台,实现政府服务农民、服务农村、服务农业发展的功能。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以农为本”已有不少成功的实践,“一村一特色农产品、一镇一特色农业、一县一特色农业产业”就是典型模式,这种模式客观上要求农业物流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农业物资流通服务。还有一些省市针对特色农业专门制定了诸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政策性文件,以此促进特色农业为本地农民、农村服务[5]。为此,从“以农为本”的理念出发,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农业物流一体化体系,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4.4 区域农业物流一体化要坚持信息物流建设

目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对整个农业配送系统的运转越来越重要,并已成为农业物流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农业配送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由于农村地区原有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所以应该着力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构建农业物流信息化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实现生产者、销售者和购买者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要构建针对农业物流各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机制,并逐步搞好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发布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农业物流信息化应该依据农产品物流各环节构建完整的信息化平台(如图1所示)。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农产品一体化物流,要求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实现农产品循环物流系统运行模式[6]。“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发展农村市场物流体系作出的总要求。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大力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区域农业物流一体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大发展[5]。随着区域物流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农业落后的面貌有望改变,但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优化提升和合理配置物流资源,坚持多元化、规模化和信息化物流发展方向。

[1]柯健.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24(1):1-5,8.

[2]何玲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浙江省化工企业绿色物流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1,(3):22-24.

[3]梁芷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四个“维度”[J].东南亚纵横,2010,(7):67-72.

[4]毕凤玉,张名磊.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对策研究物流技术[J].物流技术,2012,(3):110-112.

[5]惠春梅,李严锋,曹杰,等.组合预测法下的云南特色农产品物流需求预测及分析[J].物流技术,2011,(2):79-81.

[6]严雪晴.西部民族地区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物流技术[J].物流技术,2011,(11):30-32.

猜你喜欢

农产品物流区域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分割区域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区域发展篇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