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2012-09-26李一凡张银霞
李一凡 ,张银霞 ,王 红 ,李 娜
(1.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2.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6)
1 研究背景
1983年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曾提出过一个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从提出到现在受到了众多国家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并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1]。时隔20年,加德纳又在《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1999年出版)中,对智力进行了更为精确的补充定义:智力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2]。
相对传统的智力理论,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存在以下的创新:
(1)强调智力就是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而不再局限于逻辑(言语智能和数理智能);
(2)智力作为一种潜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发展能力,而不被肉眼看到或被跨时空的同一标准来衡量;
(3)智力是相互独立,相互平等的多元智力,而不是一种能力或以一种能力为中心的;
(4)智力这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潜能有可能会被激活,也有可能不被激活,而是否被激活取决于特定文化下的教育与环境。
在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七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此外,加德纳认为还可能存在其它的智能,如灵感、幽默感、直觉、创造力,以及综合其它智能的能力等。
物流管理专业应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尤其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该专业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将高职生和本科生进行比较,主要的差异体现在高考分数上,高职生的生源本身在数理逻辑智能和注重语言智能的高考标准下是弱者,但这不表明他们在其它智能方面也是弱者。如果以此观点来看待高职生,他们并不是差生,而且也能在其它智能领域中做出成绩与贡献。所以说,高职教育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强项智能,同时用强项智能来促进其弱项的发展。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作为高职院校不应该只培养同一种规格的人才,也不可能只培养同一种规格的人才。文章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进行研究,该院物流管理专业受到师资、实践实训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偏于知识理论,对于学生在其它智能领域的开发几乎还是空白。因此对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中进行应用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多元智能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成为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一种引人注目的教育理论,对这些国家的课程改革产生了极大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已经逐渐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专家与教师参与到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中。其中主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相关的书籍、文献层出不穷,出现了一些有很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成立了许多的多元智能学校,还有很多学校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教学方案中[3]。
以美国为代表,美国学者对本国40多所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学校进行调查,发现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校积累了以下五方面经验,即:
(1)拥有共同的团队文化与教育理念;
(2)注重提倡个性化的教师学习;
(3)鼓励合作与交流;
(4)非常重视艺术教育;
(5)注重引导儿童自主选择和全面发展。
加德纳通过对多元智能的研究也展示了几项研究成果如:
(1)幼儿智能的早期培育:“多彩光谱”的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2)小学阶段的项目教学法;
(3)学科理解的多元切入点:展现“理解的博物馆”;
(4)高中学科的探索:“艺术推进”评估法;
(5)情景化评估:标准考试的替代方案。
通过对国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和加德纳对多元智能的研究应用,可发现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对培养教师差异性意识能力提供了有力保证,但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高职教育中,让多元智能理论发挥重大作用,并未发现相关文献。
2.2 国内研究现状
上世纪90年代,多元智能理论进入我国大陆,由于它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与我国现行的素质教育相辅相成,得到国内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其传播和应用,也不仅限于师范教育界,更波及到中国的企业界、文学界、美学界、艺术界。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U)”为例,仅以关键字为“多元智能”进行检索,从1979年到2012年期间就有2 000余篇与多元智能相关的文献,纵观这些文献,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类:
(1)介绍多元智能(理论)本身的文献,多为阐述其基本涵义、主要依据和基本结构,多元智能实验,多元智能学校和多元智能课程;
(2)结合教育改革的现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中学生智力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以及教师培训改革的理论依据;
(3)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在某个领域(如特殊教育、幼儿教育和基础教育等)的借鉴意义或重要启示;
(4)结合某个具体学科(如语文、数学、音乐等),探讨如何借鉴与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具体学科的教学改革。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出现过一些值得商榷和令人忧心的问题。首先是蜂拥而起,赶时髦、标签化甚至庸俗化,在对理论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争先恐后为自己过去和现在的教育改革措施贴上多元智能的标签。其次是有人将多元智能理论当成教育目标,不顾加德纳的多次反对和批驳,不断呼喊“为多元智能而教”的错误口号[4]。
通过对近20多年来中国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文献的查阅,把多元智能作为理论依据应用到高职教育中的研究已经有一些成就,但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的研究还不多见,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3 构建适合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多元智能培养体系
在目前几乎所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都需要解决三个“说了算”与“不适应”的问题,即培养目标和定位系部说了算,但与行业需求不适应;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说了算,但与学做合一不适应;教学的评价学校说了算,但与职业要求不适应。物流管理专业应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该专业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引入“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全面发展的能力观、能力本位的教育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学习情境的建设观、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整体思考的评价观、技术应用的层次观以及弹性管理的学制观”,结合现状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首先需要构建适合实际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3.1 多元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首先面对的是物流行业、一般企业物流部门。其就业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流认识理解深入,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来讲其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
(1)第三方物流方面的企业,如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运代理企业、快递企业。
(2)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如制造企业采购、仓储和销售部门、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部门。
(3)国际物流和货代企业等。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要求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讲也处在一个较高水平,总结如下(如图1所示):
3.2 多元行为导向的课程项目体系
在多元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秉承高职课程建设的理念,专业教师自觉地把学生的知识学习、素质提高与能力培养、态度的形成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做人--树立高尚的精神境界,让学生学会做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把学生培养成既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人,又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合格的职业人。我们的实践教学统筹了不同级别的实践项目。可选取仿真(校内实训室)或全真(企业)工作环境进行。实践教学总体上注重引导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并对专业形成较清醒的总体认识。
课程项目分为三级,1级为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实践项目;2级为包含一组相关核心课程、能力要求的实践项目;3级为单门课程内为增加该门课程能力与理解而设的实践项目。3级实践项目的设立与否及形式由各门课程标准根据需要确定。
所有的项目均为团体合作项目,学生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学习探索、综合应用知识,锻炼团队精神,学习基本项目组织、管理,培养多元能力。应当注意的一点就是,这些项目进行所需要的很多重要、但非核心的知识能力无需开设专门课程而只需要设计适当的考核要求和极少的帮助即可。
从表1可以看出,在每学段课程的安排上,按照多元行为导向的课程结构要求,第一学段的要从物流简单业务入门,激发学生兴趣,并独立完成一点简单的业务处理;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可以调整使前后连贯。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通过岗位能力分析,按照不同的技能培养目标将课程板块化。每学段课程分为三个板块,项目业务板块占50%,项目课程板块占25%,理论课程占25%。如图2所示。
3.3 多元协同的职业育人环境
(1)教师能力的提升。教师能力的提升首要是在教学能力和引导学生按照多元智能体系完成项目能力的提升上。归结起来主要包括驾驭教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研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组织项目能力。教师能力的提高,一是制定培养计划,规划培养目标。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计划,明确提出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和应达到的教学水平。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开展教学大赛,对优秀者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其次,高职教师需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应用能力要强,能解决生产实际的问题。可以依托校企合作的大背景,建立教师到企业学习工作制度,通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教师熟悉生产流程和工作环节,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开展技术服务与实践教学能力,使得每一位教师真正具备“双师”素质。
(2)环境的拓展。可以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实地去参观专业相关企业,与企业管理人员座谈交流,跟随行业人员工作并尝试完成一定量的工作任务,跟随企业新员工进行入职训练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素养、职业岗位、专业工作流程等内容,感受真实的职业氛围和职业岗位素质技能要求,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还可以通过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激励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等。
4 多元系统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考核方式上依然沿用传统的知识型考试方法,理论与实践考核脱节。大部分课程的考试方式以闭卷笔试为主,形式单一。考核内容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少,不利于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为此,需要转化学生考核模式。
4.1 建立形式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
理论课程考试大多采用答卷考试,可以采用:开卷、闭卷、小论文、学习总结、计算机上机等多种方式,考试内容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有些题目可不设标准答案,主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技能考核上,要依据职业技能助理物流师资格鉴定的标准,确定物流专业各专业课程技能考核内容,考核整体侧重上,突出能力为主、知识为辅,理论与实践测评权重比例大致处于3:7的比例。
4.2 建立全方位的考核方式
可以由学生个人、学校和企业三方面考核,要求学校与企业评价者要将学生当成企业员工一样看待,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看作是企业新员工,而不是临时务工的短期行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自主解决问题,养成职业化工作习惯。兼职教师也可以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特别是加强学生与管理者、顾客、同事和服务人员之间的沟通)、职业技能(参与企业真实的应用案例开发)等进行全方位指导和评价。
4.3 构建模块化考核方式,进行多次阶段性考核
为更加明确能力考核的概念,按照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可以将课程设为若干个考核单元,取消课程期末考试,而设置能力模块开展考核,将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中考,在考中学。在考核中不仅要考查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查学生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4 引入职业资格考试和社会考试
职业资格证书更注重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的培养,更多地反映了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而高职教育的考核过程应该能够反映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有些教学项目的考核可以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双证制引入实际操作阶段。其具体做法包括:第一,部分校内考试,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考核内容,开展课程考核;第二,部分课程可不安排校内考核,让学生直接参加国家职业资格的考试,以职业资格考试的成绩记课程成绩。
4.5 建立反馈机制
考核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不仅是检验和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认识不足和确定能力锻炼方向的重要途径,同时可以作为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分析教学的得失,确定能力的培养方向,进一步改进提高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的改革,建立及时分析考核结果,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在阶段性考核、模块考核以及总结性考核之后,都要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和考核结果分析,坚持教师评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分析学生对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和教与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教学的方法,改革教学的内容,改善学习的方法,切实发挥考核的评定、诊断和反馈、预测、激励、调节、引导等作用,以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教学质量提高的效果。
5 结论
高职教育一定要本着以职业能力为主的培养理念,我们从多元智能出发,对其在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提出了构建“多元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元行为导向的课程项目体系和多元协同的育人环境”三维人才培养体系并建立多元系统考核与评价体系等。但对于多元智能理论如何在每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国内相关的工作还做得很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美)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著,沈致隆,译.重构多元智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Mary M Crossan,Marina Apaydin.A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0,(9):1 154-1 191.
[4]燕可 .多元智力理论研究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