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核心理念探析
2012-08-15古江波王金华
古江波,王金华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以人为本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核心理念探析
古江波,王金华*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民主,在不同的阶级、国家和人文视野下,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内涵本质和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以人为本的民主,是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群众需要的民主,是以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为基本目标的民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践行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走群众路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谐发展
为了谁、依靠谁、维护谁,是民主价值取向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判断民主本质的基本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思想为核心,致力于人类解放和劳动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赋予人类社会民主以全新的价值取向和本质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主,是以人为本的民主,在价值取向上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具有继承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需求具有一致性。
一、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根本价值取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的发达程度体现着劳动的发展程度,也决定着作为劳动主体的人在社会中的自由程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生产力的发展在催生私有制和专制统治的同时,又不断推动着劳动者为争取权利、提高地位、实现自由而与统治阶级的进行的阶级斗争,由此推动着人类社会制度的变更和人类的解放。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地、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1]p272。
当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p277。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p274,使民主、共和、自由以响亮的呼声走进人类的历史,地位平等、权利平等、发展自由被人类史无前例的认同和追求。然而,劳动人民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2]p51的怪圈,工人阶级在形式上享有一定的民主,但事实上不仅没有真正的民主权力,而且只能成为这种资产阶级民主的奴隶。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也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其最根本的内容,是在对人本主义核心中的人作界定和诠释时,把人仅仅归结为个人,也就是说,仅仅在个体的意义上理解人……资本主义人本思想所主张的民主、自由等等,都被仅仅归结为个人的权利和要求人本思想嬗变成为个人本位思想,这就是资本主义历史眼界内的人本主义,博爱和人道的人本主义,最终被归结为绝对的个人主义和极端的利己主义。”[4]p50在这种极端利己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不再是促进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劳动,而是异化为“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2]p55。资本主义民主背后的实质是:工人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奴隶,资产阶级成为资本的奴隶。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社会的实践性出发,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56。人本思想中的人,是指全人类,是保持劳动本性的“类存在物”。因而,社会主义民主是全体人民的民主,是为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民主。劳动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一切社关系”中最核心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的自由和社会的民主产生于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服务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因而,真正的民主应该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劳动群众具有平等的劳动权利,对劳动的各要素有着平等的决定权,这样,人的劳动不受外在条件的制约,而与人本身达到高度的统一;第二,人们通过民主决策,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劳动环境,使劳动不再是服务于他人的劳动,而是促进自身发展的劳动。那么怎样的社会才是真正民主的社会呢?首先,民主社会应该是消灭私有制剥削的社会。马克思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p293。其次,民主社会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在唯物史观看来,唯有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政治意愿和认识水平相适应,民主政治才具备其现实合理性,方能体现民主的真正意蕴和积极价值。”[3]p15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政治意愿和认识水平是受社会生产力水平影响的。最后,民主社会是人的劳动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到处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围绕劳动与人的相互作用这个社会基本问题,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站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视角,可以发现马克思早已描绘了人类最为民主的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p29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涵义——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基础上,适应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发展的切实需要,并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民主。它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5]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的一样,“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6]p147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也是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5]。历史经验证明,民主制度“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重要的是旋转的过程。 离开这个旋转的过程,民主政治这个陀螺就会倒下,个人的权利也就无从谈起”[7]p24。因此,只有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民主政治这个陀螺”才不会倒下。邓小平谈到过:“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8]p146
第三,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民主的功能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活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同时为人民群众劳动素质、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就意味深长的指出:“要给每个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人的独立思维和创造精神。只有人民有积极性,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民主的真正含义。”[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
(一)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走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民主发展道路
“世界上并不存在惟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符合本国人民群众的要求,是否符合本国的实际情况”[10]。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的基本政治权益的保障提供了制度基础。当前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民主。在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民主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从我国基本国情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使民主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统一起来,走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之路。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既不能抛开经济文化空谈民主,也不能因为经济文化的变化而改变我国民主的根本性质;既不能对人民群众的改革呼声置之不理,也不能为了迎合部分人的呼喊而置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顾;既不能对广大人民参与民主、发展民主的热情泼冷水,也不能让民主进程和发展方向被少数利益集团左右控制。
民主的发展不能只重政治形式,还必须与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稳定、人民利益的发展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应该成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只有这样,民主的发展才会有厚实的经济基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事实证明,近几十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为民主政治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是一条适合本国国情、成功应对各种严峻挑战的民主化路径。相比西方注重民主的形式,当代中国更注重民主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民主政治的可持续发展。”[11]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把是否有利于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评判利害得失,衡量速度快慢的根本标准;作为制定民主发展规划和推进民主改革发展进程的根本指导思路。
民主的发展必须与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民主自觉性相适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民主文化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教育必须与民主实践保持同步。由于我国经历过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在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老百姓的民主意识和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一些人群对民主问题漠不关心;一些人在眼前利益的诱导下不顾民主原则作出有悖于自身初始意愿的选择;一些人在强势群体面前选择隐忍,而不是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践中,贿选、强选等现象在一些地方成为风气;一些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由于不识字、民主意识淡薄,往往将投票权转给他人执行;老百姓对社区、村委会的工作监督意识淡薄,在一些地方,老百姓明知干部的作为存在不公并损害自身利益却认为这些是自古以来“官员”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些情况告诉我们,发展民主的核心任务是要教育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养,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打好群众基础。
(二)坚持群众路线,走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民主发展道路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5]。这一理念在方法论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要坚持走“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我国民主建设要想不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之路,就必须走群众路线。
首先,要把基层民主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基础地位。“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5]基层民主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紧密,是倾听人民群众心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和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基础平台,也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产生的第一道检查站,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全局发展。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要高度重视发挥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要成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开展基层工作的主渠道;要成为人民群众发挥民主热情和聪明才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主阵地;要成为促进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提高,推动民主文化繁荣发展、民主机制不断完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整体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的力量源泉;要成为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途径。“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5]
人民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是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基本表现,基层民主的基础地位还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上。当前,我国民主监督体制还存在一些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我国目前主要以自上而下的监督体制为主,自下而上的监督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监督体制和方式方法的缺陷造成腐败问题迟迟得不到遏制。因而,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监督热情,创造条件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意义和不可或缺的任务。
其次,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切合点。民主不是空喊口号,也不是流于形式的政治游戏,而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政治生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基层民主机构的主要任务既不是搞文山会海、走政治形式,也不是互相攻讦、争夺集团利益,而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出谋划策,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为发展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的综合素质建言献策。要大力改善劳动环境,为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创造条件。要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变人力资源大国为强国;要及时抑制由于收入分配不公拉大的两极分化趋势,解除生活压力对劳动者的压抑,让劳动人民能够自由发挥个人专长和创造潜力;要进一步保障劳动者的应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解除各种潜规则给劳动者带来的不公平待遇和对劳动者自由发挥其劳动素质的抑制。
(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首要条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除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外,没有自身特殊利益。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12]p864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执政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基础。列宁早就指出:“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它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13]p70毛泽东也曾说过,社会主义政权要想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只能走“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4]p157。依法治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方略,是我们党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基本途径,也是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利、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谐发展。要妥善解决城管、公安与基层民众的矛盾问题,杜绝钓鱼执法、粗暴执法、违法强拆等事件的发生,对一些地方存在的人民基本权利遭到任意践踏,甚至出现自焚抗争的情况要进行深刻反省,从党的正确领导,政府依法执法,人民民主监督等思路解决这些问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广泛一致性。在这种条件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的最大功能应当是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当前,我国民主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法制建设、扩大民主协商,是人民物质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民主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推力。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3版)[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 姜玮.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11, (2).
[4] 肖勤福.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性[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1,(1).
[5]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
[6] 毛泽东选集(第4卷) (第2版)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7] 俞可平. 民主与陀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 邓小平文选(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
[9] 新华社. 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 人民日报,2011-3-15(1).
[10] 秋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与基本特征——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J].求是,2010, 6(18).
[11] 郑永年. 最新版中国威胁论出炉——中国模式为何让西方不适[N]. 环球时报,2008-7-6.
[1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 列宁全集(第23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4]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5] 杨炳超. 协商民主: 内涵、背景及意义[J]. 东岳论丛, 2010, (2).
On the Core Concep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Democr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People-oriented View
GU Jiang-bo, WANG Jin-hua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Democracy has different values, different connotative nature and different path of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distince classes, state and view of humanity. Democr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people-centered democracy, and the democracy is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people need. It is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masses of the basic objectives of democracy. With the aim of strengthening the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must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and implement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thinking, follow the mass line, and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democr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eople-oriented;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m; Democracy; Harmonious Development
DO-0
A
1009-5160(2012)-0036-04
* 通讯作者:王金华(1950-),男,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湖北省教育厅2010年度人文社科重点项目(2010d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