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语文教学中“工学结合”实操的初探
2012-08-15谭晓玉
谭晓玉
(江门中医药学校,广东 江门 529000)
中职生语文教学中“工学结合”实操的初探
谭晓玉
(江门中医药学校,广东 江门 529000)
语文教学;工学结合;中职教育
工学结合是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它是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从广义上讲,工学结合的“工”是指工作,“学”是指学校教学。语文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学也必须跟上现代化开放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来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工学结合。
1 “以生为主”的确定教学目标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中职语文的教学方向定位应该是“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以学生就业岗位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为本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和中职语文的教育功能对每一篇课文进行研究并确定实践教学目标。如老舍的《我的母亲》、史铁生的《合欢树》、孙梨的《荷花淀》、林清玄的《好雪片片》和王蒙的《善良》等课文就可以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素养为实践教学目标。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职《语文》教材中每单元的“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就可以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实践教学目标。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莫泊霜的《项链》、古诗词及经典名篇就可以以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为实践教学目标。
2 “以‘工’为本”调研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调研是中职语文教学实现“工学结合”的关键,也是教师实施“工学结合”的依据。这一环节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所教专业学生的具体工作岗位上进行充分调研,获取“工学结合”的第一手真实的教学素材。在这一环节里,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如在利用课文进行“培养学生的素质、素养”时,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工”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需求,如卫生行业“救死扶伤”的神圣、企业“质量第一”的精髓、商业“顾客是上帝”的真谛等。
如在利用“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时,教师必须具体了解学生将“工”中需要什么样具体的“语”和“文”的能力。以卫生类护理专业学生为例,学生的就业岗位绝大部分是从事医院的护理工作,教师要认真领会身处“工”中护士们在处理“医护”与“护患”时的“语”的能力和对病人日志、病历记录的“文”的能力等。以此类推,各专业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都有所需要的相对固定的“语”“文”能力。既然“工”中有所需,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有所“教”,学生才可以有所“学”。
3 “工学结合”的授课内容设计
“工学结合”的授课内容设计是将“工”中所需的素质、素养、能力等,巧妙地以课堂为平台,以相应的教材内容为载体,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实现“工学结合”的实效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必须把握3个要点:一是找准“工”与“学”相结合的切入点,也就是如何将教材内容拓展到“工”中所需。二是教学实践活动素材要真实、有效。三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要合理、巧妙地与专业学科进行沟通、联系与渗透。例如:在讲解王蒙的《善良》时,教师就可以拓展到“工”中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进行教育。在进行人物描写的写作时,教师可以抛开传统的“父母亲、老师”等人物形象的练习,卫生类中职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疾病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人物形象的描写,其他专业的学生同样可以根据各自“工”中的服务对象形态进行写作练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文”的能力,又提升了其专业知识。在讲解“口语交际”时、教师就必须把在“工”中调研的“语”的能力和要求贯穿在授课内容中,并要根据“工”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训练和有效的训练点评。这种从文学作品知识中挖掘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让语文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语文教学才能适应不同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才可以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
G420
A
1671-1246(2012)10-01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