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2-08-15滕树凝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信息学信息中心医学

滕树凝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对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滕树凝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信息技术在我国医疗领域内的使用日益广泛,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发展需要大批专业的医学信息学人才的支持。通过对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的研究和当前医学信息学人才的需求分析,发现我国各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存在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与实际需求不一致等问题。提出必须重视对医学信息学人才的培养、加大投入、加快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完善和发展医学信息学相关内容的继续教育、建立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基地等建议。

医学信息学;复合型人才;信息技术

任何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都是以人才为依托的,不管是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还是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以及信息化的应用,信息化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参与。医疗行业信息化比其他行业的信息化更为艰难,需要更广泛的科学和技术的参与,特别是需要大批专业的医学信息学人才的支持,可以说人才是医疗信息化建设最宝贵的资源和最有力的推动力。

1 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1.1 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历史

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那时多所医学院校根据医院和社会需求设置了医学图书馆专业的在职培训,而后由于社会对医学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很大,经卫生部批准,在同济医科大学等4所医学院校设置“医学图书馆情报专业”,四年制本科,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情报学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手段不断在医学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发展,一些医学高校便逐渐将图书馆学系更名为信息管理系,并开设了“医学信息学”方向的专业。医学图书情报学专业也将专业名称由“医学情报学(医学、药学)”调整为“信息学(医学、药学)”,拓宽了专业口径。这为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走上正规化与专业化打下了基础。

1998年7月,教育部将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和“管理信息系统”等5个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隶属于管理学门类。于是各医学高校在此基础上将“医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方向”设在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之下,重新调整了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到了2002年年底,经教育部批准,中南大学将“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医学方向)”专业更名为“医学信息学”专业,开始首次以“医学信息学”专业对外招生,这标志着中国医学信息学专业的正式起步,医学信息学教育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

与医学信息学在国外发展了30多年相比,我国的特点是医学信息学产业发展在前,各个医院已经使用了多种信息系统,但从学术领域上来讲,医学信息学这个名词相对还很新鲜,很多人并不理解医学信息学到底是什么,头脑中还留有太多医学情报学的烙印。比如现在国际公认的医学信息学学科体系可分为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领域——生物信息学、图像信息学、临床信息学、公共卫生信息学,但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区别,许多国内的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没有弄明确。而医药科学的发展却对医学信息学人才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学术上的落后与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我国医学信息学人才的缺口极大。

当然,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国内医学信息教育事业也并没有原地踏步,经历多次专业调整后,医学信息学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医学教育和信息管理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在2000—2009年期间,经过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面向医药卫生领域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医学信息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4所增加到如今的40多所,国内医学信息学教育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1.3 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属于当今社会紧缺人才,很多医学院校顺应社会需要而成立了该专业,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却也存在就业难的情况。从全局来看,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本身就属于一个社会性难题。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很多学校的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设置是有问题的。

有些学校的医学信息学专业是从原来的医学情报学专业转过来的,学生学的还是情报检索之类的知识,这对推动医院信息化作用十分有限。部分高校对医学信息学的把握虽然比较准确,设置了信息技术课程和医疗相关课程,然而在课程的具体设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学校讲数据库时,讲的还是Access等初级数据库,但是,医疗信息化本身数据量非常大,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都使用SQL Server或者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学生学Access等初级数据库对医院信息化而言作用往往不是很大。学生在学校学的东西在工作中用处不大,工作中用的东西学生基本上没有学过,这使得学生到医院信息化部门工作后,没有一年以上的工作实践,很难进入角色。

另外,因为医疗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使得学生学的知识与实践应用有差距;各个学校具有多专业背景的医学信息学师资缺乏;医学信息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因为缺乏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实践和实习场所,使得学生很少有锻炼动手操作能力的机会。以上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医学信息学教学难以跟上医疗信息化发展的脚步。

2 当前医学信息学人才需求分析

2.1 医学信息学人才的知识结构

《寓山注》记载了寓园建造的历史。序文说,“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予时亦同拏小艇,或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事宗乘;止祥兄且构‘柯园’为菟裘矣”[1]150。孩提年少时,祁彪佳尾随填石栽树造园的季超、止祥两兄玩耍,有了20多年“松渐高,石亦渐古”的积蓄,才成为寓山的继承人、造园家。可谓“园林兴造,高台大榭,转瞬可成,乔木参天,辄需时日”[2]11。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医疗和医院管理,将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应用于医院、医疗与管理的运作,能够实现医院人、财、物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大力提高医疗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传输、检索等各个环节的准确性、高效性和时效性,从而推动医学创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这就要求医院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具备3方面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医疗以及管理知识,因此理想中的医学信息学人才模式应该是:在信息技术方面,要有系统开发经验,毕竟面对复杂的医院信息化系统,没有系统开发经验就很难掌握其内部的运转机理;医疗知识方面,要有医学专业基础,否则很难理解复杂的医疗流程;医院管理知识方面,要求有多年的医院工作经验,如果对医院的管理没有一定深度的认识,建设出来的信息化项目就很可能不能满足医院的信息化管理需求。

2.2 医学信息学人才的层次结构

从理论上分析,医院信息化对人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人的精力有限,一个人能把信息技术学好已是不易,做医院信息化,还要懂医疗、懂医院的管理,这种理想的人才对于医院来说的确十分缺乏。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将医院信息化队伍分3个层次来建设,每个层次的人才各有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侧重点。

第一个层次就是信息中心管理者——主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应该具备医学、信息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其中管理能力是最重要的。主任不一定是信息技术高手,也不必是医学专家,他更多的应该是一个管理专家,具备整合信息资源、推进流程的能力,同时要明白医院的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以及信息技术能为医院管理带来什么,这样才能使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与医院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才能真正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也更容易使信息中心主任这个角色得到认可,也有利于其开展工作。因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担任的是一种“高级顾问”的角色,随时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提出建议和方向。

第二个层次相当于信息中心的中层人员,这是提出方案、实施方案的人员,是信息中心的中坚力量。这一层次的人才需要既了解医院流程又懂信息技术。目前大多数医院的信息系统都是由专门的IT公司提供,医院信息中心的任务就是根据医院的具体需求提出方案,在IT公司做好系统后实施方案,并对业务流程进行改造。而在这个复杂过程中,一方面要求中层人员有辨别技术和了解业界动态的能力;另一方面,因为要对业务流程进行改造,这就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医学背景,至少要对医院各项业务和流程有一定了解。由于医疗的特殊性,信息人员只有知道了医生关心什么、护士关心什么,提出的方案和改造的流程才能真正符合临床需求。

第三个层次就是一些基层人员,如硬件、软件的维护人员。一般来说,这类工作由IT人员完成即可。但某些特殊岗位,如字典库维护人员还需要懂一些医学知识。

2.3 医学信息学人才的现状

2.3.1 人才结构不合理由于各医院信息中心的建设都是近十年的事,加上又没有特别符合这一要求的复合型专业生源,因此,以上3个层次的人员配备从理论上来说是非常理想的,但实际上很难达到。目前,医院信息中心的人才基本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IT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分配到医院。这是许多医院信息人员的主要来源,比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信息中心,45%的人员是IT专业的本科毕业生,55%的则为相关专业,如生物医学工程等,而北京同仁医院90%以上的信息人员都为IT专业的毕业生。二是由原来医院的医务人员、统计分析人员转到信息中心工作。虽然这类人员的IT专业水平可能会比不上IT专业毕业的人员,但由于他们了解医院和医疗情况,在了解医院需求、提出方案、与医务人员沟通方面会做得更好,更符合医院的实际。

2.3.2 复合型人才缺乏当下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懂医学基础知识和医院流程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有了也难留在医院,这极大地制约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其原因除了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还不成熟、课程设置不合理、符合要求的专业生源极少之外,待遇问题是制约复合型人才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医学,单方面的专业人才往往比复合型人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对信息系统熟悉的专业人士,更喜欢从事金融、证券等热门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毕竟在这些领域工作,他们所能取得的收益要高得多。据悉,目前国内系统分析师的月薪都已达到一两万,而到了医院信息部门,做的工作与系统分析师基本一致,拿的收入却要差一大截。受过专业医疗知识教育的人才往往首选当医生,医生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职业,收入也很丰厚,更何况医疗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专业,能做好某方面的医生已是不易,要做医院信息化还要学大量的信息技术知识,难度很大。而那些既有一定医学背景(或者了解医疗行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IT厂商都会很需要,而医院从待遇上是肯定争不过公司的。要求的能力与收益不相称,这对留住人才很不利。

除待遇问题之外,另一个困扰那些原本学医的信息人员的问题就是职称。由于没有适合复合型人才的职称评定体系,医院信息中心一般“走”两条职称系统——工程师系统和医师系统。对信息技术专业的员工而言,走工程师这个职称体系是顺理成章的事,也不存在太多困难。但那些由医生转做医院信息化的人员要评定职称,可能得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因为要评定医师职称,就必须有相应的医学方面的课题、论文、发表的文章,而他们完成的有关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课题却没办法用于评定医学方面的职称。这就意味着在信息中心的工作之外,还得分散精力去完成另一份工作。这使得那些原本从事临床,因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转而从事信息化的工作的人们,因为职称与专业没办法“两全”而不得不放弃,又转回临床。这也是医院缺乏复合型人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 对加强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3.1 加快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医学信息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因此只有将医药卫生领域信息化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驱动力量,才能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而专业课程设置又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发展方向定位。因此,各医药院校要依照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紧跟国际医学信息学发展的主流步伐,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并及时调整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如开设医学信息学通识、开设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这类的特色课程,还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系列课程进行内容提升。

3.2 完善和发展医学信息学相关内容的继续教育

培养医学信息学复合型人才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短时间内人才稀缺这一问题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基于目前各医院信息中心的人员配置情况,对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大大缓解医学信息人才需求的燃眉之急。

由于医院信息化方面的继续教育还没有形成学会牵头组织的系统培训的体系,所以目前基本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医院可根据自身需要和员工的知识结构,确定一个医院信息人才的培养目标,设计一些系统的培训科目,寻找师资,选派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班、研讨会。对于如何利用继续教育更好地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对多家医院的考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在培训内容上,继续教育还是要偏重在IT方面。因为相对于医学知识,IT技术发展比较快,学生大学毕业以后,想跟上行业的发展,必须要继续学习。除IT方面的培训外,还可以让员工参加一些由医院管理学会组织的医院管理学方面的培训,如处方管理、院内感染管理等,也可请一些顾问公司讲授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如IT团队管理、项目规划、风险控制等内容。

其次在培训方式上,除了常规的讲授形式外,还可以采取轮岗、案例讨论等形式。轮岗主要是通过每个岗位对员工的不同要求,使员工在适应过程中达到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的目的。轮岗还可以使新进员工快速了解医院流程、医院部门建制,学习各类医疗软件处理模式,并且可以在与各部门医务人员的交流中了解医院需求、了解卫生行业的专业人员对IT的需求、培养其沟通能力等。而在对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医学方面的培训时,如果只是单纯地灌输一些医疗常识、医疗流程和医学理论,在实际工作中效果不见得好。可参考MBA的教育方式,既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和讨论,将信息技术与临床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使员工在具体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考虑流程、IT技术、医生的需要等因素,这种更接近实战的培训方式效果会更好。

3.3 建立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基地

我国对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工作相对于欧美国家起步较晚,对医学信息学的教育尚未普及,为了加快我国医学信息学的发展,建议在医学院校建立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基地。基地任务不仅需要培养面向医学领域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信息学人才,同时也需要进行关于医学信息学教育的相关研究,普遍提高医学专业人员的信息素质和技能。

关于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首先,国家要有明确的相关政策、措施和研究资金投入,放眼各国卫生信息化的建设,人才培养基地都是国家优先启动的教育程序。其次,各基地医学院校要积极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成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开设内容丰富的医学信息学课程,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授课,使学生对于医学信息学的认知与国际发展趋势一致。再次,各基地还要借助各种渠道,加大医学信息学的宣传力度,普及医学信息学知识,加强公众对医学信息学的了解。

4 结语

医学信息学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必将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医学信息学发展还需要很长的建设和探索期,下一步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并制订未来可达到的目标,共同期待它的发展。

G640

A

1671-1246(2012)10-0011-03

猜你喜欢

信息学信息中心医学
鸡NRF1基因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年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7大期刊电子版联合订阅:
2019年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7大期刊电子版联合订阅:
初论博物馆信息学的形成
世界经济主要指标
2016年6月集贸市场仔猪价格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