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药学专业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2012-08-15张丽男高子彬孙勇军谢英花戎欣玉
张丽男,高子彬,孙勇军,谢英花,戎欣玉
(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
提高药学专业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张丽男,高子彬,孙勇军,谢英花,戎欣玉
(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
如何提高药学专业生理学教学的质量,让这门课程变得通俗易懂,并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摸索出一套灵活多变、多种教学方式综合利用的教学方法,是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目的。
药学专业;生理学;教学探索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药学教育通常以药品为中心来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和知识结构,课程设计以化学模式为主[1],与医学相关的基本知识课程只占很小的比例,内容上缺乏与临床学科的横向联系,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就业范围。生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但由于这门课程内容抽象繁杂,难以理解、记忆,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如何在今后的生理学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很快适应药学专业的教学和实践,满足药学教育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便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现从生理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临床疾病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生理学知识与药学专业特点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药学专业生理学教学的特点。
1 采用日常生活—生理学知识—临床疾病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生理学的理论性很强,有一些基本概念和作用机理复杂而抽象,学生常常感到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临床疾病及其相关药物,从学生熟悉的事例中提出相关的生理学问题,生动形象的例子可以使这些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易于理解记忆,而不是抽象的记忆概念。
例如:炒菜时放盐过早会导致菜外渗透压增高,菜内的水分会很快渗出,导致出汤多及水溶性维生素的丢失。所以,炒菜时不宜先放盐。这是利用了化学课中的重点内容:溶液的渗透压的概念。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并结合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如0.9%的NaCl溶液,5%的葡萄糖溶液)的例子,进一步巩固并拓展生理学新的知识点(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又如:临床上利用高渗葡萄糖溶液可提高血液的渗透压,能产生组织脱水及暂时性利尿作用,用于治疗脑水肿、肺水肿及降低眼压。由此延伸到糖尿病病人的临床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糖尿病在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1)由于血糖浓度增加,超过肾糖阈,部分葡萄糖经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导致小管液渗透压增高,妨碍了水的重吸收(即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2)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多饮则进一步加重多尿。(3)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4)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导致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消耗过多,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通过这样系统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采用药学专业特点—生理学知识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巩固加深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
生理学为药学专业后续的药理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药剂学等多门主干课程奠定了基础。作为药学工作者,要想全面掌握药物的合成、天然药物及合成药物的理化特性、制剂及其理化性能等专业知识,且在寻找和开发新药、研究药物毒理及药理作用、选择制剂配方与剂型等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学好生理学。
例如:动脉血压的形成有一个前提(足够的血液充盈于心血管系统)、两个基本条件(动力:心脏射血;阻力:外周阻力)及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由此延伸到影响动脉血压的5个因素,依次是: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之比、每搏输出量及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联系到抗高血压药物及其机理:(1)降低循环血量的药物:利尿剂(如氢氯噻嗪);(2)降低每搏输出量及心率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3)降低外周阻力的药物: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α受体阻滞剂(如胍乙啶)、血管扩张药(如肼屈嗪)、中枢性降压药(如可乐定)。
又如:可结合眼部的生理特点,将知识扩展至眼部的给药系统,为今后药剂学的教学埋下伏笔。多年来,眼用剂型多是溶液剂。但是,由于眼睛特有的保护机制,如由于结膜囊容积小和鼻泪导管的作用,使液体剂型滴入结膜囊中能够迅速从鼻泪导管排除。此外,眨眼、各种反射引起的流泪(生理学特点),会通过引流将各类异物(包括药物)从眼球表面快速冲刷清除。同时角膜的屏障作用也阻滞了药物的迅速吸收。因此,这就导致药物在眼睛内停留的时间很短,眼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非常低。滴眼液需多次反复给药,应用很不方便,特别是对于眼科手术后的病人。所以,为了延长药物在眼部各组织的分布及滞留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固体、半固体的眼用膏剂及新剂型药物越来越受到重视,如O/W型乳液、聚合凝胶、眼用脂质体、眼用纳米粒、眼用微球、眼用植入剂等。
再如:结合肺部的生理特点,将知识扩展至肺部的给药方式。肺由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组成,有巨大的吸收面积,且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内的物质极易转移到血液中(即吸收)。因此,要想迅速发挥药物作用,可采用气雾剂吸入形式,立即起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如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多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形式,主要由于肺部吸收的速度很快,不亚于静脉注射,吸入后1~2min内即起平喘作用。还有吸入麻醉药经气道吸入产生全身麻醉作用,具有麻醉效能强、麻醉深度易于控制、肝肾功能影响小且多数以原形经呼吸道排出、体内分解少等优点。
因此,通过结合药学专业知识点、相关药物及其机制,巩固并拓展了生理学知识的教学模式,加深了药学专业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巩固了其对药学知识点的学习。
3 采用传统教学—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生理学知识点绝不是一张静态图可以说明问题的,它通常是一种动态的规律,比如心脏的搏动、血液的流动、消化管的蠕动等,配上文字说明及优美的音乐,就能使原本抽象、难以理解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有趣,也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集语言、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唤起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举一反三,增进理解,促进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讲到突触传递的过程时,我们先给学生展示电镜下的突触结构和突触小泡,然后在幻灯片中重点显示突触结构的示意图和突触的不同连接方式,并要求学生准确地画出突触结构,以加深学生对突触的理解。同时反复播放突触传递的F1ash动画,这一过程就描述得很清楚了[2]。
当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有其弊端:教师与学生缺少交流、互动,容易形成“满堂灌”式的教学,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降低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播,还要有学生的反馈,更要有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则通过教师对课程系统的理解、多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可以帮助学生接受系统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3]。
4 结语
生理学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用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临床疾病、药学专业特点,且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巩固、拓展生理学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王德才,高允生,李柏和.药学专业本科必修课程设置现状及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15(5):18-19.
[2]徐海伟,范晓棠.以突触传递为主线讲好神经系统活动基本规律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6):585-586.
[3]隋国华,刁志红.浅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与弊[J].科教文汇,2009(11):108.蒉
G420
B
1671-1246(2012)12-0050-02
国家级化工制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