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本科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2012-08-15龙江刘新民
龙江,刘新民
(皖南医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医学心理学本科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龙江,刘新民
(皖南医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医学心理学的学习理应对本科医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有巨大的帮助,但现阶段的医学心理学的本科教育没有体现出其对教学主体的特殊针对性和广泛实用性。在当今的医学教育模式下,提高其教学水平的方法有:重构学科骨架并改革教材、合理安排学时、提高师资水平、注重学科实践、推行多样化教学等。
医学心理学;本科生;针对性教育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交叉基础科学。它主要关注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着力于解决医学领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它最主要的教学对象是今后从事医学临床工作的临床医学生,针对性极强。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医生不仅需要掌握生物医学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了解和学习一定的医学心理学知识,以更好地满足医疗求助者对于身心健康的迫切需求。在本科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医学心理学已成为了一门不可或缺的临床基础课程。
1 医学心理学对本科生的教学效果现状分析
在我国现阶段的本科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大医学院校均开设了医学心理学课程。但通过学习这门约36学时、2学分的课程的学习,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以后的临床工作。作为教学对象的本科医学生对当前的医学心理学教学有着诸多不满,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并不理想。刘新民[1]通过对全科医师心理学知识掌握度的调查研究,发现当今中国全科医生的医学心理学知识十分薄弱。孙红等人在做了相关调查研究后亦指出医学心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现状并不乐观[2]。
2 医学心理学教育的作用与目标
如前所述,面向本科医学生的医学心理学的教育质量亟待加强。这就必须要首先明确本学科的教学作用和目标。医学基础课的教学理应为临床实践服务,而针对本科医学生的医学心理学则应该帮助医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开展工作,使他们对众多心理问题和疾病有所了解,并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学技能,为医疗求助者提供一般的心理卫生服务,并能选择恰当时机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参与会诊或及时转诊。
3 本科医学生医学心理学教育的改进方法
要达到前文所述的医学心理学的授课目标,面向本科医学生的医学心理学教学就应该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思考。
3.1 调整医学心理学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优化本科医学心理学的学科骨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心理学课程是一门将心理学概论和诸多专业心理学内容“打包”而成的课程。其内容繁杂无序,学科特点不明,缺乏学科灵魂。而与此同时,一些医学心理学当前很少涉及的领域却迫切要求能够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现状在深层次上折射出现阶段的医学心理学本科教学缺乏一个准确的定位和一个合理的培养体系。因此,要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前述的目标,必须对学科骨架进行重新构建、深度整理。而这个学科骨架应该着眼于精简实用,用疾病分类体系作为大框架,以临床工作为指导理清先后和主次。
现行的心理学教材是与目前的学科骨架相匹配的,故较多地带有传统医学心理学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弊病。如前所述,心理学学科骨架亟需重新构建,学科教材也唯有与之配套,加强对知识的整合与提炼,才能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效果。对于医学本科生来说,理想的教材应该是能够使学生在了解心理学概况的基础上告诉他们如何选择在恰当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例如,在临床工作中如何缓解病人的消极情绪,并能妥善处理一些常见而轻微的心理问题或疾病(如病人的轻度抑郁或焦虑)以及适时地邀请会诊或转诊。
具体来说,医学心理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应该有针对性地阐述临床常见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诊断知识及处理方法。教材编写的原则应该遵循内容精炼实用、结构清晰、紧扣本科医学生的需求。同时,教材最好应安排一些的实习内容,并在教学时留予任教教师和学生一定的互动空间,以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课堂趣味性。
3.2 提高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学人才的水平
教学质量的好坏会受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技术的影响。目前从事医学心理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多数医学心理学教师是“半路出家”。而本学科起步晚,课程内容交错,课程主体特征难以把握,这又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近乎苛刻的高要求。一名合格的任课教师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及教学经验、丰富的社会阅历。但能满足上述条件的医学心理学教师无疑是相当匮乏的。现在在医学院校的心理学教学工作主要由临床精神科或者基础心理学方向的相关背景人员承担,但前者缺乏完善的医学心理学知识结构,而后者缺乏临床相关经验。因而,要培养综合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的高素质医学心理学教育人才就需要从最基层教学人才培养抓起,要求政府和社会提供一个系统的、专业的、有针对性的、长期的师资培训机制。只有在这种良性的大环境之下,教育工作者才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使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3 适当延长教学学时、提高学分,慎重选择教学的切入时间
虽然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性已经广泛地为医学院校师生所认同,但紧张的课程学时已经使当前的医学心理学教学工作显得捉襟见肘了。因此,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适当地延长医学心理学学时,并相应地提高学分是十分必要的。
课程的学习时间安排也很关键。在第一或者第二学年开始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对于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来说显得太早;而在第三或者第四学年开始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对于偏重基础的心理学知识来说,又显得过迟。不过,当前大多研究表明,在高年级切入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效果更好。例如,刘少文和姚树桥[3]的研究表明,四年级开展教学的效果是优于在二年级开展的。再如,何宗池等人[4]针对其学校进行的分析也发现高年级的教学效果优于低年级,且认为大一不宜开展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此外,还有一些学者[5~6]提出了医学心理学分段教学法,即在一二年级可以考虑进行基础部分的教学,三四年级再安排与临床紧密相关的教学任务。
3.4 加大课程实践运用的比重,合理安排相关实践项目
作为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应该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本科医学教育环境和本科医学生的需求,着眼于应用性和实践性,力争提高课堂知识的转化率。而实践教学则恰恰有助于此。何宗池等人[4]通过组织学生在医学心理学的过程中对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此种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应进一步突出实践在医学生心理学培养中的重要性,并在考查中加以体现多维度、多阶段的考核体系,重视考核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如高艳华和李颖[6]在其医学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撰写学科论文的考核方式,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得到了提高。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符合课程教学要求的实践环境。例如,可以考虑在本科医学生中进行小规模的讲座讨论和模拟诊疗。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考虑使其和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一样,拥有一个在心理咨询室或精神卫生中心见习或者实习的机会。
3.5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上单一的医学心理学授课方式,往往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无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内医学院校条件的改善,教师可以运用更多的教学方式来辅助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如多媒体辅助教学。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效果,但想要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只依靠硬件上的提高还是不够的。医学心理学教学除了应当遵循与其他学科共同的一般教育原理和规律外,还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本学科教学的趣味性,以帮助达成学科的培养目标。问题中心教学法是国外广泛应用的医学心理学教学法,国内也有诸多应用,效果令人满意[7]。白吉可和曹炳建[8]发现在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中运用心理剧教学法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学技能,并得到了学生和授课教师的广泛认可。
总之,面对本科医学生的医学心理学教学应该突出其学科针对性,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最终使教学对象获益。本文仅对面向本科医学生的医学心理学针对性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要使医学心理学教学更好地达到学科的教学目标,还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对此做进一步的交流与研究。
[1]刘新民.全科医师医学心理学知识现状调查与培训对策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5(17):1397-1398.
[2]孙红,梁伍今,刘洋.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医学心理学知识的情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1):914-915.
[3]刘少文,姚树桥.二年级与四年级医学生医学心理学成绩及其课程设置的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3):181-182.
[4]何宗池,梁光霞,陆凝.医学心理学教学实践回顾与发展前景展望[J].九江医学,2008,23(1):52-54,61.
[5]谭雪梅.关于加强和改进医学生心理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41(3):278-279.
[6]高艳华,李颖.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18(4):45-46.
[7]潘霄,唐云翔,徐淼,等.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在医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0,8(5):8-11.
[8]白吉可,曹炳建.心理剧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应用刍议[J].农垦医学,2009,31(5):472-475.蒉
G640
A
1671-1246(2012)12-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