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
2012-08-15李洪
李洪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
李洪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职业规划是大学生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成功就业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立足于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现实,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在校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今后的高校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提供相关的参考或借鉴。
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对策研究
据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的数据统计,从2003年的毕业人数212万人到2012年的700多万人,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就业问题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首要问题了。与此同时,市场机制和人才结构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这就在客观上迫切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和实践,为高校学生的顺利成才提供有利的平台和机遇。
1 职业生涯规划
早期的职业指导以1908年帕森斯提出的“职业指导”为先驱,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是“人职匹配”。所谓“职业指导”,其意义即在于协助个人作职业的选择[1]。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职业规划,也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也可以说是工作、学习、休闲、爱和家庭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按照时间的长短来分类,可分为人生规划、长期职业规划、中期职业规划与短期职业规划4种类型。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选择
为了充分、全面地了解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在本次的调查中,采取分层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第一,根据甘肃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不同系所在学生人数的分布,确定了道桥、管理、汽车、计算机4个系所为样本来源以及在各系所的抽样数,在具体取样中,共计在4个系所中选取了560名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实施调查。第二,根据每个系所在学生分布,确定了不同专业的抽样数目。其中,从道桥系测量、建工、测量等专业选取调查对象142人,占25.8%;管理系会计、物流管理等专业234人,占42.5%;汽车系工程机械、汽车检测等专业111人,占20.2%;计算机系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等专业63人,占11.5%。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50份,有效问卷占98.2%。
对每个人口学变量的分析显示,参加调查的男生346名,占62.9%,女生204名,占37.1%;来自城市的211名,占38.4%,来自农村的339名,占61.6%;无实践经历的225名,占40.9%,有实践经历的325名,占59.1%。调查对象年龄在18~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73±1.00)岁;18~20岁的有251名,占45.6%,21~25岁的有299名,占54.4%。
2.2 调查工具
在本次调查中,使用了自编的“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问卷”。问卷主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学资料的调查,主要包括对调查对象年龄、性别、家庭来源、实践经历等变量的考查。第二部分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主要包括对学生兴趣与职业、个性、能力特长、生涯规划、行业认知、职业规划措施、职业态度等7个维度。
对自编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问卷信效度的分析显示,克龙巴赫系数为0.690,标准计分基础上的克龙巴赫系数为0.740,古特曼分半信度为0.624,斯皮尔曼-布朗系数为0.685,这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可以用于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
本次调查的数据管理使用SPSS 16.0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主要使用了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技术。
3 结果与分析
3.1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特征
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特征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来自城市的学生实践经历比农村学生实践少;年龄较大者,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生实践都比年龄较小者多;男生实践经历普遍比女生多。(2)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各维度呈正态分布。但各系的上述维度有一定差距,如公路桥梁系学生的职业兴趣与价值观、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措施和职业态度高于其他系学生,管理工程系的学生的自我认识及能力特长高于其他系学生,生涯目标规划汽车与筑机工程的学生系较高。(3)从学生的背景变量分析中,可看出我院女生的职业兴趣与价值观显著高于男生,但职业规划具体措施男生要高于女生,其他的维度略高于男生;年龄较大的学生在能力特长、生涯规划、行业认知等方面均优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这可能与不同年龄学生的社会经验习得有关;城市学生在能力特长、生涯规划两个维度上的得分较高,而农村学生在职业规划具体措施维度上的得分较高;有实践经历的学生对职业的认知、能力特长等方面均优于无实践经历者。
3.2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结构特征
根据相关分析矩阵显示的结果,对职业生涯规划各维度结构关系分析发现,职业兴趣与价值观、个性倾向性、职业态度3个维度存在着共同的潜变量,可以将其定义为职业情感。能力特长、生涯规划、行业认知3个维度存在的共同潜变量可以定义为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认知对具体的职业行为——职业规划措施存在显著性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结构模型表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及技能的发展与形成,存在着认知、情感、行为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在教育实践中,往往会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具体行为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特别是职业情感的培养,从而导致职业生涯教育仅仅停留在行为水平上,不能深入激发学生对本职业的热爱以及对本职业的有效探索和专业知识的主动学习。
4 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及对策
4.1 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政府首先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
4.2 理念的灌输与普及
首先是学校自身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开展,而不是流于形式或者为了完成任务;其次是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好宣传和教育的工作,让学生主动地、热情地、负责地参与到自己的生涯规划活动中来;再次是要做好学校与学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互相汲取经验,借鉴方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全国的各所高校中开展起来。
4.3 合理安排时间
从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来看,解决的关键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的目标,并开展不同的指导。例如,一年级时,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强调职业的发展应从大学生入校开始,带领新生参观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基地,了解未来工作的基本条件;二年级时,力争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三、四年级时,组织各种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使大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
4.4 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生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订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2]。
4.5 加强对职业生涯课程的建设
职业规划教育的关键是课程设置。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4.6 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指导队伍
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引进心理学专业人员或者从事职业研究的相关人员,他们一般都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指导,而且还能为他们进行实际的规划。
4.7 开发适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
要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科学性。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必须选择专业化的评价工具,或者可以凭借内部专业人员的力量进行开发,或者联合外部的测评机构共同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工具。引进职业测评体系能帮助大学生客观了解自我。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
4.8 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协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定位
职业测评可以提供相对客观的评定和发展建议,对一般大学生来说可以起到参考作用,并不能完全反映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情况。在职业咨询辅导过程中,职业测评是基本依据,但不是惟一依据,还需要凭借咨询教师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两者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评估效果。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上只是从学校教育的视角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对策进行初探。要构建全方位、全程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与长效机制,还必须有效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3]。
[1]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05(5):217-219.
[2]尹忠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3]张立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理论界,2006(8).蒉
G515.5
A
1671-1246(2012)12-0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