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

2012-08-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瑜伽运动体育

刘 洁

(忻州师范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

瑜伽本身具有很大的健身价值,但是由于我国一直都重视应试教育,对体育健身的教学不是很重视,所以,在我国目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瑜伽课程的教学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即使一些高校在学生的体育课程中开设了这门课,也只是为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已,再加上学生对瑜伽不够了解,所以很多学生在选体育课时,很少选择瑜伽。另外,瑜伽老师在上体育课时,也仅仅是把一些简单的动作交给学生,而没有带领学生通过学习去领会瑜伽背后包含的文化,没有教会学生在更深层次上去体会瑜伽能够使人身心和谐统一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提倡“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但是由于高校开设的竞技项目不完全适用于终身健身的理念,所以,高校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最终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推广瑜伽教学很有意义。

一、瑜伽的起源及其发展

瑜伽起源于公元前的古印度,从瑜伽起源到现在已经有了5000多年的历史,它有着渊源的历史,是古代东方人智慧的结晶,是东方最为古老的强身术之一。人们在对瑜伽的不断研究过程把瑜伽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即前古典时期、古典时期和后古典时期。

瑜伽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科学,它和一般的健身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能够帮助人们调节呼吸,增强心肺功能,集中静心,练习肌肉力量和平衡力以及协调身体的柔韧性。瑜伽的体系主要有哈达瑜伽和八分之瑜伽,包括呼吸、冥想、休息术等练习,它倡导“身心合一”的生命哲理。通过瑜伽练习,不仅能够使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得到协调,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培养人们精神的和谐,培养人们平和专注、客观冷静的良好心态,让人们在练习瑜伽的过程中达到修身养性、身心愉悦、健美体形、通畅经络、强化肌肉力量的和谐生命状态的作用。

瑜伽在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得到了发展,在那个时期,瑜伽思想成为反殖民地、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同时,瑜伽思想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展,吸纳新的思想和融入新的文化,形成了更具魅力的现代瑜伽。所谓现代瑜伽,就是指脱胎于瑜伽的一种囊括了体操、个人卫生、健康饮食、心理调节以及心智开发的具有奇特功效的健身方法,它不再是隐藏于世的秘密。

瑜伽的经典著作先后有《梨俱吠陀》、《奥书成》、《摩河婆罗多》、《瑜伽经》,这些经典著作代表了瑜伽的发展阶段。瑜伽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经历一定的发展时期后被我国国民所吸纳并慢慢演变成一种时尚的健身方式,并被广泛运用在运动健身、心理治疗、美容健身等诸多领域。尤其是近年来,人们逐渐认同瑜伽在强身健体、梳理情绪和放松身心上的作用,瑜伽运动的宁静、美感和神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现代人平时都忙于学习、工作,所以在闲暇时间更愿意投身到这种古老的心灵与肢体的运动中,寻求一种安宁、和谐。因此,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在某种程度上也推进了瑜伽运动的发展。

二、探究瑜伽运动的功能

瑜伽运动能在千年的长河中经久不衰,必定有它存在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下面,我们来看看瑜伽到底有哪些主要功能。

(一)健身功能

瑜伽主要是通过身体弯、折、扭、俯、仰、屈、伸、提、压等体位的锻炼来拉伸人体各个部分的肌肉群、关节韧带以及骨骼的运动,从而让人体的体位姿势和人的呼吸融为一体。通过锻炼瑜伽,可以增强人的心血管的机能,提升肺活量;还可以增加人自身力量和素质,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身体的柔韧性,通过锻炼强身健体,消除人体内过多的脂肪,使得人体形态健美。同时,瑜伽运动还可以帮助人集中注意力,并协调人体内分泌系统的运动,使得机体协调,从而辅助治疗人的失眠、头痛、关节病等。

(二)净化人的心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繁忙的工作中,人们难免会觉得疲累,人的心灵需要不断地净化,减轻心理负担,这样才能健康生活。瑜伽是东方的心灵妙药,它响应了人们渴望宁静的需求,因为除了强身健体之外,瑜伽运动的特异功能就是让人修身养性。瑜伽倡导平和的心态和无争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瑜伽锻炼调适内心的不安,消除人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不快,让人掌握自己的情绪,缓解过度疲劳,强化抗压能力。

(三)提供娱乐

瑜伽如此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不仅仅是它的健身效果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而在于它还能当做一种娱乐的方式,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如今,瑜伽运动不仅得到年轻女性的喜爱,一些老年女性也开始练习瑜伽,在宁静的练习中安度晚年。瑜伽运动是一种自然和最具亲和力的运动,它可以修身养性、释放压力、塑造体形,能让女性全身散发出优雅的气质和无穷的魅力。所以,瑜伽运动被人们列入时尚运动之列也是必然趋势。

(四)缓解压力,消除情绪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瑜伽可以完善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心理学上来看,瑜伽能够让人们心理平静,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旺盛的生命力,这对于消除人们紧张焦虑的情绪的效果最好。这主要适用于现代学生和年轻工作一族,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高中生,升学压力特别大,每天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心理容易感到疲劳、焦躁、失眠等。对于年轻上班族来说,刚刚从大学毕业,面临着适应工作和承担生活的压力,他们为了能在城市立足每天高负荷工作,时间长了难免会疲累和烦躁,这些人可以练习瑜伽,通过呼吸和伸展来调节紧张的机体,缓解学习和工作中堆积的压力,使练习者进入无忧无虑、心情平静愉悦的状态,常练瑜伽可平和心境,增强生命耐力。

三、高校应该积极开展瑜伽教学

前面所述的瑜伽的功能作用已经很明显了,既然瑜伽在社会上受到如此的热捧,瑜伽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高校应该与时俱进,重视瑜伽的教育,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瑜伽人才。当然,在加强瑜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也要遵循瑜伽的教学原则,要将瑜伽和其他健身项目一样,把整个练习过程置于健康、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来进行,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瑜伽人才的培养。

(一)要明确教学指导思想

瑜伽教学要顺利开展,就必须先明确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把德智体美劳教育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强调健康的体魄对青少年培育的重要作用,指出健康的体魄是中华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要求学校要在教育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按照这个指导思想,瑜伽的教育也必须先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在传授瑜伽专业知识、健身方法的过程中坚持素质、创新、终身、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形成富有创造力和终身教育的意识。

(二)提高瑜伽老师的教学水平

老师是教学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因素,老师的水平高,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相对来说就多一些。尤其在当前,我国高校瑜伽老师数量少,高校可以组织瑜伽老师向国外优秀的瑜伽教练学习,举办瑜伽学术交流活动,加强瑜伽专业人才的挖掘和培养,督促瑜伽老师勤于思考,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高校瑜伽老师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瑜伽课程的教学方法

1.常规的教学方法

常规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了解瑜伽的基本知识,跟随老师的教导和口令模仿学习瑜伽的动作。当然,学生只有先对瑜伽运动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了解,才可能在学习瑜伽运动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形成感受性体验,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分层教学方法

瑜伽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瑜伽动作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教学,给学生的学习任务要适合学生在此学习阶段能接受的程度。可以先给学生布置简单的动作,学生学完之后,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较为难学的动作进行学习。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3.利用情境教学方法

在瑜伽教学中,创设一些与瑜伽文化或者瑜伽知识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加深对瑜伽内容的理解和对瑜伽动作技能的掌握,促进能力的提高。比如,老师在教授瑜伽休息术时,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通过语言描述,告诉学生一些美丽的场景,比如平静的湖面、美丽的白云、洁白的雪花等,学生在幻想这些美好的场景时自然而然就放松了心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

4.在教学中利用情感教学法

教学的过程在某称程度上来说是老师和学生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所以,要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人格魅力的影响和教授学生知识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尤其是在瑜伽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以及其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体现出来的健康的心理、善良的性格会对学生形成巨大的影响,学生在与具备高尚的人格的老师交往时,会在无形之中受到老师的感染,学习老师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高校应该在筛选瑜伽老师的时候注重教师人格的选择,老师要为人师表,做好表率,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从而促进瑜伽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瑜伽教学活动中,老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方式,还要及时、适时地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在体育教学中,瑜伽是一种包含感情很多的运动,所以,要建立适用于瑜伽运动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在练习的过程增加信心,不断前进,点滴累积,最终学有所成。

瑜伽课程走进高校,是我国教学的进步,是素质教育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现。而且,在高校推行瑜伽教育,还可以让学生得到身心双修的效果,有利于大学生确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塑造健美形体,缓解学生学习、生活压力,保持平静心态,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的发展。同时,高校应该不断探索瑜伽教育的发展,不断改进瑜伽教学,并在社会广泛推广,促使瑜伽成为一门特色教育学科。

[1]崔邯鹰,贾东升.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是愉快的学习过程[J].邢台学院学报,2004,(4).

[2]廖祥龙.浅析思想道德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融合[J].教书育人,2005,(23).

[3]傅秋仁,王跃凤,尹群辉.江西省普通高校试办体育俱乐部可行性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11).

[4]孙巍.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S1).

[5]周伟,周静.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S1).

猜你喜欢

瑜伽运动体育
Hello White瑜伽馆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练瑜伽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
练瑜伽,悠着点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