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大专英语写作教学
2012-08-15郭爱平
郭爱平,张 红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在我国的大专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课程作为一门旨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与技能的必修课,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按照大专英语教育的课程设置,目前大多数大专院校的英语写作课程课时有限,学生的英语语言环境严重缺失,易受母语表达习惯的干扰,导致大专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为此,论文运用“输入输出假设理论”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大专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均不足,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缓慢,并就如何改善这种状况提出了建议。
一、语言输入输出理论
Rod Ellis认为,“输入”是指学习者所接受的第二语言输入的数量和类型,“输出”指的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产出的语言的数量和质量。
有关语言的输入主要有三种观点:(1) 行为主义(behaviorist)认为,语言环境是习得的决定性因素,也即只要有语言环境即输入,学习者便可产出纯语言。因此,“刺激”和“反馈”是习得中必不可少的。(2)先天论(nativism)则强调学习语言的内在机制,认为语言环境不能形成语言习得,输入只是激活语言内在机制的手段,而学习者的内部习得机制才是二语习得的主要原因。(3)互动理论(interactionist)则认为,语言习得是学习者心智和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学习者的内在机制决定并影响着语言的输入,语言习得来源于学习者与对话者互动的结果。
(一)Krashen的“输入假说”
在二语教学中有关输入的问题,Krashen的输入假说最具代表性,该理论把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实践连接起来,在外语界产生广泛影响。他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是接受“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用公式表示为“i+1”。“i”表示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或能力水平,“1”表示输入的语言形式或功能应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如果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大量接触适合自己水平的“i+1”形式的语言输入,便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新的语言,不断取得进步。
Kranshen认为,有效语言输入具备的特点有:可理解性、趣味性或恰当性,非语法程序安排,足够的摄入量。其中,他还对这些特点作了两项补充:一是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情绪等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起着过滤和制约作用。根据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如果学习者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情绪不稳,过滤的程度就越强,语言输入的损耗就越大,习得的收效越小。二是对于那些非自然环境中的语言学习者来说,除了课堂教学,更要帮助学生从课外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
(二)Swain的“输出假设”
虽然Krashen的“输入假设”在语言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该理论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它的某些片面性也逐渐显露出来。Swain针对Krashen的“输入假设”的片面性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输出假设”。根据Swain的观点,语言输出具有三个功能:
1.促进注意功能(noticing/triggering function)。刺激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形式和语言问题的注意。通过输出,使语言输入既保持可理解性,又促进学习者注意语言形式,从而有利于语言的吸收和输出。这项功能使学习者在输出过程中能注意到自身的语言问题,明白他们想要表达的和他们实际能够表达的之间的差距,同时注意到自身中介语的缺陷,有利于二语习得。
2.检验语言假设的正确性(hypothesis-testing function)。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结构和语义不断做出种种假设,并对此假设不断检验和修改,语言输出的功能可以验证这些假设。同时,输出具有反馈作用,它不仅能反馈教学效果,而且能反映学习过程的理解、吸收、重构等认知行为的情况,促使学习者修正输出,有利于中介语的发展。
3.元语言功能(metalinguistic function)。元语言是指学习者所具有的关于语言的知识总和,即他们通过反思和分析语言得到的关于语言的形式、结构及语言系统其他方面知识的雏形。Swain强调:“当学习者反思他们自己的目标语用法时,输出即起着元语言功能。语言输出反映学习者对目的语的使用情况,使学习者控制和内化语言知识。”
由此可见,输入和输出反映的是不同的认知过程。输入与输出在语言习得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输入过程中,学习者注意的是意义的理解,而在输出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注意力转向语言的形式以避免言语失误,写作的需要使学习者必须产出准确、合适、连贯的语言。因此,寻找输入和输出的平衡点显得至关重要。
二、大专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专英语写作是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水平的综合体现,体现了学习者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能力,也是大专英语教学听、说、读、写、译五个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尽管在写作教学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多,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结合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影响写作的主要因素有:词汇贫乏,被动模仿,内容单调、空洞,语言错误较多,中心表达不明确,篇幅较短,多汉语式表达,等等。
针对目前大专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输入输出理论给了英语教师和学习者明确的理论指导,即在写作训练中“加大输入,强化输出”。只有这样,才可以把理解性的输入转化为功能性的输出,从而有效地将记忆性的语言信息内化为运用性的语言材料,巩固和提高整体语言能力。
三、输入输出理论对大专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Ka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是从两个不同侧面来探讨二语习得的观点,各有其合理性和实用价值,都对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一)输入假设对大专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1.加大阅读输入量,提高阅读能力
Krashen曾提出:“阅读可以提高写作知识,提供写作所需的输入”。根据他的输入假设,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尽量向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为学生习得语言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阅读,作为语言输入的一种形式,可以直接影响学习者对词汇、语法、语篇的理解。因此,阅读水平越高,获得写作所需的输入就越多,写作水平也就越高。
2.考虑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提高输入效率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认为,当学生感到紧张、焦虑、生气或倦怠时,语言的输入将被过滤掉,以致妨碍语言的习得。输入是外因,要使其转化为内因,教师需要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即态度、情绪、动力、自信心等),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创造平等、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在教学之外,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聊天,从侧面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尤其是差等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同时,这也是学生对老师了解的一个机会。这样,师生互相增加了解和信任,有利于提高课堂输入效率。
3.注重输入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以多种方式完成语言的输入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输入形式的多样性和输入内容的趣味性。输入形式的多样性包括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练习活动的多样性、语言技能的多样性、课堂组织的多样性、学习者角色的多样性、教学重点的多样性等。教师要特别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各种媒体、互联网,为输入形式的多样性提供方便。同时,教师在输入内容上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将之与他们身边的人、物、事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对教学内容会感到信心百倍,语言输入的效率会极大提高。
(二)输出假设对大专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1.说写结合,实现语言自动化
Swain的“可理解输出”假设指出,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需要有可理解输出,通过写和说的输出性的语言运用,迫使学生使用所学的知识,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积极性,在写和说的输出过程中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因此,输出有助于促进二语学习者流利和准确地使用语言。学生要实现输出的自动化,就必须利用各种机会去锻炼,除了在课堂上发言外,还需在课后多说多写。广交朋友,多练口语,养成经常练笔的好习惯,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使学习者的英语表达日趋自动化,行文更加流畅。
2.发展英语思维能力,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英语写作是运用已掌握的内在化语言知识和表达方法,通过思维进行外在化输出的创作。由于受汉语思维的影响,我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很难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这不利于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所以发展英语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训练:要采取各种方法训练学生英语语言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教会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在课文讲解中尽可能用英语解释而不是汉语翻译,消除汉语思维的影响。
3.强化输出,使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输出引起学习者对自身语言问题的注意,并意识到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根据中英思维模式的差异,采取写译结合的方法,或者阅读并背诵和模仿写作相结合的方法;写作题材也可以灵活多样,让学生自主命题写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题目;在教学中,还可以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写作任务,以缩写或扩写的方式进行合作写作。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启发个人思维,促进写作。
输入是外语教学的关键和前提,输出是保证,但输入不可能自发转化成输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从输入和输出这两方面着手,正确处理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进行课堂设计。因为输入只有经过学生理解吸收即实现由input向intake的转化,并伴有学习者的实践和输出,知识才能为学习者真正掌握。
[1]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132.
[2]Krashen,S.The inputhypothesis:issues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54.
[3]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76.
[4]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5]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
[6]曹志希.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输入输出平衡模式[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5):83.
[7]邓郦鸣.注重背诵输入克服写作中的负迁移[J].外语教学,2001,(4):42-44.
[8]王奇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探究——中西教学模式比较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3):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