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思想教育艺术初探

2012-08-15王亚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学生

王亚辉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一、学高身正:思想教育的示范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思想活跃的大学生,自己的言谈举止、气度风貌,无时无刻不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因此自己必须学高和身正。所谓“学高”,就是要求我们须有渊博的知识、超凡的智慧,而不是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当你教育学生成才时,你却往往表现为知识贫乏、词不达意,学生就会嘀咕:你自己又怎么样?若你以学富五车、才华出众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自然就会在学生心中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功效。所谓“身正”,就是要求我们品行端正、情操高尚、言行一致、为人表率。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为了给学生以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身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自己没有的东西是不可能传授给别人的。”一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他在学生面前的行为所展示的思想境界,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活的教材。我们经常讲的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

二、严爱相济:思想教育的原则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保护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应是诚挚的爱、高尚的爱、无私的爱。只有学生真正感受到你爱心的时候,他们才会把你当做可以信赖的人,向你敞开心扉,自觉接受你的教育。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对学生的教育也就容易收到“水到渠成”之效。但是,这种爱决不是毫无原则的爱,它是爱而不是溺,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爱相济。对犯错误的学生,既要满腔热情地对待他们,又要严格批评,决不姑息迁就,也就是“爱之深,责之切”。但有的人对学生严而无度,甚至体罚学生,这是违背教育原则的,应当坚决予以摒弃。另外,严格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给学生制定出明确、适度、可行的行为准则。明确:就是行为准则的目的、内容、范围以及违反时如何惩处等都要明确,容易理解;适度:就是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尽可能不提那些办不到的措施;可行:就是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措施行得通,做到有章可循,增强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三、有的放矢: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拥护改革,向往开放,但往往情绪偏激,求全责备;他们思想活跃,要求进步,但往往缺乏实干精神,价值取向偏己;他们创新观念强,接受新生事物快,但往往良莠不分,容易上当受骗;他们渴望独立,要求自主,注重社会交际,但往往纪律松懈,法制观念淡薄,交友不够慎重,互相攀比,讲究吃穿;他们希望学有所成、学有所为,但往往专业思想不牢固,难以做到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等等。所谓有的放矢,就是要针对这些思想和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教育,扬长避短,去恶存善。对优秀学生,教育他们发扬成绩,谦虚谨慎,更上一层楼;对一般学生,鼓励他们学先进、赶先进,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要自甘落后,努力朝好的方向转化。此外,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也是针对性教育必须考虑的领域。

四、把握火候:思想教育的适时性

荀子曰:“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故知默犹知言也”。这就是说:有的时候该讲话,有的时候该沉默。该讲的时候则要讲准讲透;不该讲的时候则不讲。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注意把握火候、适时适宜。即使你是一片好心,若不在火候,也许会出现“好心得不到好报”的尴尬局面。具体地讲,学生思想教育的适时性,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种情形:

1.新生进校时:刚到一个新环境,他们对新的生活充满希望,渴求在新的生活中掀起新的一页,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理想、抱负和未来方面的教育,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受到表彰时:这时他们的心情是高兴的,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泼一点冷水,进一步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他们几乎都能愉快地接受。

3.学生受挫时:处在受挫折境地,他们迫切希望有人能“雪中送炭”。比如某个学生受到处分之后,老师并没有歧视他,而是给他更多的关心,为他指明努力前进的方向,他就会受到鼓舞而振奋起来;反之,老师若不闻不问,学生就很容易一蹶不振、消沉下去。

4.学生突发违纪行为时: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头脑冷静,不能凭一时之气把学生狠狠地教训一顿,而要采取“冷处理”的办法,缓一缓,待双方情绪安稳后,将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再作处理,方可使学生心悦诚服。

五、循循善诱:思想教育的启发性

学生教育一定要在引导学生方面狠下工夫,注意启发学生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可能找到最理想的答案,不注重诱导与启发,只是一味地要学生怎么做,而不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那肯定收效不大。

在诱导与启发学生的过程中,要学会用亲和、含蓄、生动幽默的语言来进行“点化”,使他们在心情愉快的过程中接受你的教育。那种用刻板、枯燥、讽刺、讥笑的语言训导学生的办法,绝对会使人生厌,绝对不会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

诱导与启发学生,还应学会寓理于例、寓理于喻、寓理于知识之中。寓理于例,就是列举一些典型事例,就事论理,以增强大道理的感染力。事例要新、要近,不要老生常谈,还要是发生在身边的让学生感到真实可信的事。寓理于喻,就是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道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寓理于知识中,就是适当地引用文学名著的警句箴言、科学家的美谈轶事以及谚语成语、诗词歌赋等,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启发性。

六、多种形式:思想教育的灵活性

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总是老一套,缺乏新意,就会使学生感到兴味索然,激不起渴望成才的浪花。需要指出的是,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决不能追求表面上的花样翻新,而要始终把教育学生成才这一主题贯穿于各种活动当中,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阔视野、得到锻炼、提高能力。

七、防微杜渐:思想教育的超前性

学生思想教育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经常深入学生中间,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摸清学生的行为特点,我们就能有效地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例如,毕业班学生在最后一段时间往往都会放松要求,思想波动大,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这时提前对学生进行“做合格毕业生”的教育活动,就可以使他们在心理上有良好准备,从而顺利地毕业。又如,学生之间出现打架斗殴时,我们往往是在事后再作处理,而应该在出现苗头的时候,就深入了解超前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这就可以防止矛盾激化。

做好学生思想超前教育,要牢牢抓住两条。一是抓住学生中的骨干力量,使其起到“一花引来万花开”的作用,并在学生中形成一种蓬勃向上遏制歪风邪气的氛围。二是抓住正确舆论导向,使学生在正面教育下辨明是非,旗帜鲜明地筑起一道抵制歪风毒雾的坚强防线。

八、持之以恒:思想教育的连续性

学生的思想发展和变化,需通过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可能指望向学生作几次报告、开几次班会就能使学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综合工程,它需要我们在育人过程中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学生引向光明之道,到达成功彼岸。任何“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现实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工作,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李底平等.浅析中等职业教育与德育教育[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版),2011,(4).

[2]谢锡玉.“冷处理”——师生沟通的坚实桥梁[J].湖南教育(上旬),2009,(4).

[3]万素花等.切实加强高校教育中的情感交流[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5).

[4]张辉.浅谈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J].职业技术培训,2000,(6).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