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在高职师资管理中的应用
2012-08-15刘晓
刘 晓
(陕西科技大学,陕西 咸阳 712081;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高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重要任务。在“十一五”规划中,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对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发展和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当前的高职院校存在定位模糊、管理滞后、办学指导思想拘束等方面的问题,造成我国当前高职教育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高职院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抓住机遇,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理念和管理理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高职的师资管理和人才资源开发指明了新的方向,成为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只有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具有下列几个特点:(1)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导思想主要是在组织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2)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以人为本的管理致力于人与企业组织的共同发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组织的发展;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组织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成员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组织进一步了解成员使得组织目标更能体现成员利益和成员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组织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二、以人为本加强高职师资管理的意义
美国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人是我们最大的资产,要使员工有成就,管理人员就要把劳动力看作是一种核心资源,管理人员承担的就是使人发挥效用的责任。”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是一个由高层次、高水平、高技能成员组成的复杂的群体系统。高职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与灵魂,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应该说,教师的素质决定职业教育的素质、教师的水平决定职业教育的水平、教师的高度决定职业教育的高度。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不断提高师资管理水平,在管理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彰显人文关怀,是高职领导和师资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
根据马斯洛的基本需求理论,人的最高需求是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在需求层次上更注重“自我实现”、发挥自我潜能,以及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愿望和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自觉性追求。因此,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职师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增强教师的组织归属感和职业安全感,为教师提供自我价值实现的环境,减少优秀教师的流失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其次,有利于教学团队的建立和运行,减少教师个体的之间的内耗,形成合力,创建开放、包容、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增加内部学术交流机会,建立“以老带新”的教学传承模式,提高学校整体的凝聚力。最后,有利于在全体教职工中间建立“服务教学”的指导方针,形成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环境,各种资源向教学集中,加强学校的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使学校在教育行业内更具竞争力。
三、以人为本师资管理理念的形成
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还必须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从管理思想建立、管理制度设计到管理过程实施等,都需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出发点,指导实际工作。
1.改变领导者的管理思想,提高高职师资管理干部队伍水平
领导者作为高职管理过程的领导人,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带领学校和教职工达成学校的管理目标。一个领导者的风格将会影响一个学校的风格,他们在管理过程中的思维定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院校各级管理者的思维定式。而现在在我国高职院校领导者中还普遍存在着“官本位”的思想,在进行学校管理决策的过程中仍然会有官与民区别,在这种领导思维模式下构建人本主义的师资管理模式,只能是妄谈。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高职领导者首先要改变管理思维习惯,将以前“我需要教师做什么”的思考方向转变为“我能为教师”做什么的思考方向,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贯彻到决策过程中,自上而下推行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的师资管理模式。
同时,作为高职师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资管理队伍是进行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师资管理队伍管理水平的高与低、管理理念的先进与滞后、工作手段的艺术与简单,决定了能否获得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源,这些教师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因此,高职院校对师资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提高必须高度重视,可以通过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专业知识的专门进修、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培训、到国内外参加访问和交流以及增加一线教学工作经历等形式,解放师资管理人员的思想束缚,了解一线教学工作的特点和教师的感受,建立换位思考模式,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师资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设计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高职教师作为一个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教师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属于高级知识分子,有能力为管理方案的出台建言献策;另一方面,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抱负水平,希望能够以学校为平台,使满腹经纶有用武之地,实现人生理想,有较高的积极性参与管理。因此在制定师资管理制度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民主精神,要考虑到作为学校业绩实现主体的教师的个体因素,与教师多沟通,让教师了解制度设计的初衷,理解制度的内涵,多方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位教师参与到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中来,使制度成为教师利益的保护措施,降低教师对制度的抵触情绪,从而实现学校和教师在利益上的“双赢”。
这要求高职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制度设计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和观念,通过制度的设计为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教师获得公平的待遇提供保障,为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提供支持。比如:以制度保证教师对学校的教学资源有优先使用权;在设计收入分配制度时向教师倾斜,提高教师的分配系数;建立资金支持制度,支持教师的业务进修、科研需要;建立教师学历学位进修培训制度;建立教师走进生产一线的通道等。
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
高职管理人员在管理实施过程中要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就要对教师做到尊重、关心、理解、体贴和温暖。
高职师资管理的核心是师资队伍质量的提升,作为高职教师,相对于物质待遇的满足,更关注个人学术成就的达成和水平的提高,这是每一位高职教师的教师情结。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进行师资队伍的具体管理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充分理解制度背后以人为本的内涵,在坚持制度原则性的同时,杜绝形而上学的制度观,要灵活使用制度,为教师的各项工作提供便利条件;二是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对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予以解决和反映,对工作过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纳和反馈。
[1]李志跃,李红霞.试探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师资管理的内涵、意义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9,(23).
[2]王蕊.论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师资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2010,(7).
[3]张剑伟.努力提升地方性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科学社会主义,2007,(1).
[4]张秀珍.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的哲学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9).
[5]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实践、责任[M].张正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