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荒诞中的另类“英雄”

2012-08-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海勒军规

贾 琳

(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2)

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荒诞中的另类“英雄”

贾 琳

(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2)

当代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讽刺文学经典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令他一举成名,跻身于美国最重要小说家的行列。在这部小说中,海勒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描写一个怪诞社会中的反英雄角色,再现了混乱、残酷和缺乏理性的世界。

《第二十条军规》;另类“英雄”;“黑色幽默”

《第二十二条军规》 是当代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的讽刺文学经典之作,它使海勒一举成名,跻身于美国最重要小说家的行列。故事背景设在二战期间,主人公约塞连是驻扎在意大利的皮亚诺萨岛上的美国空军256飞行中队的上尉轰炸手。当他完成自己的飞行任务、庆幸自己终于可以复员回国之际,却惊恐地发现规定的飞行次数又增加了。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军人必须服从命令,无论他飞满多少次,上校总可以继续增加定额,而他作为军人不得违抗命令。无休无止的作战飞行令他和战友都惊恐万状,但谁也不能停飞。后来为了摆脱这一切,他装疯卖傻,住进了医院。根据条例,精神失常的人是不允许飞行的,但只能由他本人提出申请。问题又出现了,如果一个人面临危险时能担心自身安全,并且能够提出书面申请,就恰恰证明了他神智清醒。最后,主人公终于幡然醒悟:“这里面只有一个圈套……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故事的讲述以约塞连为了求得生存,与以卡斯卡特上校为首的军事官僚体系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伙食管理员米洛经营的“辛迪加”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副线,无情揭露了垄断资产阶级的腐朽本质。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海勒继承和发展了现代主义的写作风格,大胆使用了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对传统的小说模式和理念进行大胆的革新,用异乎寻常的艺术手法描写了社会的荒谬,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怪诞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表达了自己对西方现代生活的新的体验。通过约塞连的命运,作家约瑟夫·海勒描绘了小人物在这个庞大的军事官僚体制之中被愚弄和摆布,无论如何也逃不脱“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一圈套,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揭示了战后美国荒诞社会现实,更塑造了约塞连这样一个“另类”的英雄。

一、荒诞中的“另类”英雄

传统的英雄形象往往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在以往的西方文学作品里有两种英雄模式:征服型英雄和殉难型英雄。征服型英雄以自己的英勇行为击败对手,殉难型英雄以自己的殉难行为祭奠理想与价值,这两类英雄形象往往都具有高尚的情操和悲壮的性格,也都与读者心目中的英雄形象相符合。而海勒对传统“英雄”进行了解构。他笔下的主人公约塞连与这种传统的文学形象背道而驰,他的“另类”英雄形象体现了海勒在对二战中现实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对人类历史的深刻反思。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主人公约塞连对于现实有常人难得的清醒,却仍然不可避免地逃不出第二十二条军规之一圈套。他的“反英雄”行为以理性与非理性交错的形式表现出来。表面上看,约塞连似乎是个贪生怕死之辈,战友斯诺登的惨死吓得他魂飞魄散、草木皆兵,总是屁股上挎着枪,倒退着走路,被害妄想使他觉得人人都要杀死他,几乎丧失了理性。然而,他有时却又超乎寻常的冷静。他深夜篡改作战地图,正是为了逃避危险轰炸任务。为了能够尽快逃出这飞行大队这一邪恶和荒谬的所在,他甚至还千方百计想办法装病,希望躲到医院直到战争结束。细读文本我们不难看出,约塞连这些行为貌似胆小懦弱甚至荒诞,却又合乎情理。飞行次数被一次次地增加,生命朝不保夕,与此同时,以上校为首的统治阶级却不顾他们的死活为自己沽名钓誉。约塞连渐渐看清了事实:他不值得为欺世盗名的上校和他背后的那帮人去卖命,因此,他消极厌战,对战争结果漠不关心。

约塞连的种种离经叛道的行为与传统作品中塑造的英雄的形象大相径庭,他也因此成为了一种“反英雄”。在这部作品里,传统程式化英雄的概念被解构,生命的意识上升为主要的话语。约塞连以超乎常人的洞察力看穿了赤裸裸的丑恶现实:统治阶级打着“正义战争” 的旗号大发横财,军官们不顾部下的死活欺世盗名,踩着战士的尸骨往上爬。亲密战友斯诺登的惨死让他意识到为这样荒谬的战争去卖命是多么的不值,而是要千方百计地活着,因此他打定主意不为所谓的理想和信念而牺牲奋斗,而是为自己的生存权利去抗争。最后他不顾别人的辱骂和嘲笑,驾着飞机逃到了瑞典。“他早就拿定了主意,或是永久生存,或是在求得永生中死去。他每次上天执行飞行任务,唯一的使命便是活着返回地面。”正是看透了资本家诱人的物质、空洞的口号和骗人的把戏,主人公认识到生命才是最最宝贵、真实的。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为了正义而赴死,而约塞连却与之相差甚远,为了活下去而想尽一切办法。当参透到第二十二条军规背后的圈套,看穿了战争的荒诞和自身命运的可怕和可笑后,主人公便成为勇于争取自己生存权利的斗士。小说从战争和英雄与人性的对立出发,解构了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对于英雄的概念,而作家通过反英雄的命运,揭示了人类价值观念的丧失。

二、自我消解的“黑色幽默”

后现代主义在继承现代主义的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超越和颠覆。“黑色幽默”就是它进行破坏、消解和颠覆的形式之一。《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作品最为杰出的艺术造诣在于建树了“黑色幽默” 这一美学形式。“黑色幽默”与传统的幽默大不相同,他并不是一种滑稽的情趣,而是充斥着荒诞、阴暗甚至残忍的色彩,作家往往于幽默中揭示出社会生活的荒诞不经和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这种包含着阴沉的社会现实的幽默,让人在绝望中又发出大笑。作品以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嘲讽社会与自我产生的矛盾,并将这些矛盾加以放大、扭曲,使之显得滑稽可笑又令人感到沉重苦闷。“黑色幽默”派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在作品中往往展现的是病态的人物典型、麻木残忍的社会现实、杂乱荒诞的小说情节以及阴沉痛苦的幽默。

谈到“黑色幽默”,海勒在一次采访时这样说道,“我要让人们先开怀大笑,然后回过头去以恐惧的心理回顾他们所笑过的一切。”在《第二十二条军规》里,作者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讲述了这样荒谬、可笑的现象层出不穷。飞行大队的大队长卡思卡特上校是一个卑鄙无耻的角色,他“不管有什么轰炸任务,总是毫不犹豫地主动要求他的部下去执行”。他公开声称:“我对损失人和飞机根本无所谓。”为了“取得最有效的成就”,不顾战士的死活,他不断地提高他们飞行的次数,从40次到70、80次,乃至三百次。他为了避免因约瑟连违反纪律受处分而使自己出丑,篡改真相,对约瑟连反而予以提拔嘉奖;预备军官训练队毕业的谢司科普夫少尉看起来一本正经,暗地里野心勃勃。他为了自己的部下能在检阅中赢得第一名而煞费苦心,反反复复操练士兵,甚至异想天开地设想请一位在金属商店里工作的朋友把镍合金的钉子敲进每个士兵的股骨,用几根三寸长的钢丝把钉子和手腕连接起来,以此来控制士兵手臂摆动的幅度。然而,这样一个疯狂的野心家后来却官运亨通爬到了将军的位置。梅杰少校的中队指挥官的军衔竟然是因为电脑出了故障而莫名其妙地获得的。食堂管理员米洛却能长袖善舞,操纵战局。就在这样充满荒诞的社会中,这个大队里飞行员们欲哭无泪,欲罢不能。在他们的世界里,无处不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无处不在的荒谬令他们根本无法摆脱。而他们在这样的圈套面前,总是显得那样渺小和微不足道,无能为力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故作轻松地耸一耸肩膀,嘲弄自己似的开个玩笑。而读者读到这一切,禁不住为这荒谬的世界感到可笑,同时心里又充满了压抑和恐惧。

二战后的美国社会矛盾激化,麦卡锡主义盛行令人窒息,这种社会危机不可避免地引发人们的精神危机,人们对传统的社会道德、价值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对自身命运以及周围世界越来越无所适从,始终有一种命运受愚弄受摆布的感觉。这样的社会背景给予了“黑色幽默”发展和繁荣的土壤。在海勒看来,二战后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荒诞的现实将人类置于绝望而又可笑的境地,人们只能用玩世不恭的笑声、无可奈何的幽默维护自己残存的尊严,用一种“幽默”的态度来面对“黑色”的社会现实,以消解痛苦。

三、结语

《第二十二条军规》塑造约塞连这样一个“另类”英雄的角色,并不意味着人类会走向毁灭,恰恰相反,海勒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理想的渴望。以“黑色幽默”这样一种审美形式创造出荒诞不经的社会现实,通过小人物约塞连的命运,海勒令读者深切地感受到在多重重压下的现代人生存的沉重和无奈,并由此表达了对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重视和关心。

[1]崔少元.后现代主义与欧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1-32.

[2]胡宇.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潘利锋.全球化语境与东西方文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66.

[5]王晓红.疯狂世界里的“疯狂者”与 “清醒者”——论黑色幽默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

[6]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M].扬恝,程爱民,邹惠玲,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26.

[7]赵芳.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反英雄”的困顿人生[J].电影文学,2009,(23).

I106

A

1673-0046( 2012)2-0179-02

猜你喜欢

第二十二条军规海勒军规
偏见
海勒妙释“偏见”
海勒妙释“偏见”
不可不知的64条“象棋军规”
关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黑色幽默背景的解读
不可不知地64条“象棋军规”
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荒诞艺术
从创伤视角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
《等待戈多》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上帝意象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