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2-08-15周琪玮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入党

周琪玮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2+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周琪玮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党员分布不均、模范作用变小、管理难度较大等。为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应从提前培养发展学生党员、严把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关、明确学生党员培养联系人三方面入手。

2+1;高职;学生党建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培养了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借鉴德国“双元制”精髓,创立“2+1”人才培养模式之后,更是走出了中国高职院校发展的独特之路。

“2+1”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强调三年制学生的教学及管理。学生前两年在学校进行以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培养职业素质为重点,后一年到企业接受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它不是两年和一年在时间上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培养。其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培育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缩短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使高职教育更加贴紧社会、贴紧企业,更加适合市场需求。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任务。学生党建工作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改变。在“2+1”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面临诸多复杂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2+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党员层次分布不均

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学制基本为三年制,与其他四年甚至五年制的高校相比,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发展的速度相对过快,时间也变得较短。

当一名学生经历培训、团内推优、党内考察环节,最终被确定为党组织发展对象后,他已经是二、三年级的学生了。通常来说,发展一个学生加入党组织,必须有一年的培养考察期。一年培养考察下来,二年级学生到了三年级,三年级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这样,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党员比例就很难提高,往往形成一年级学生党员几乎没有,二年级学生党员较少,三年级学生党员最多及三年级学生党员一旦毕业离校,学生党员的比例又突然降低的尴尬局面。

同时,部分院校的党组织将工作重点一直局限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上,使得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逐步缩小,发展对象的选择范围也变小。由于来自学生干部的党员在学生党员中的比例居高不下,普通学生很难成为学生党建工作的考查对象,很难得到党组织的关怀,这对普通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2.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变小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周期短、流动性大。一个学生要跨进党组织大门,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时间至少要一年以上,还要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平时工作表现等综合条件满足标准。因此,学生发展党员工作多在大二开始,学生发展比较顺利也就要到大三临毕业前才发展起来,到这时学生党员的比例会很高。但是,大三学生入党后大部分时间在校外进行毕业实习,有的学生甚至早已提前就业,这意味着不少学生刚发展就要离开学校,在校期间发挥作用的时间很有限,起不到模范作用,给高校学生党建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一方面,低年级的学生党员很少,急需发挥模范作用的带头人;另一方面,毕业班的学生党员多,但是毕业班的学生党员忙于毕业择业,对学生工作投入较少。学校为社会输送了一名党员大学生,但学生在入党后的继续培养考察工作过早地中断,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学生新党员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在上述情况下,学校始终无法形成上规模的学生党员群体,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法在在校学生中充分体现出来。这种新发展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就面临着毕业,给学校党建带来了新的课题。

3.学生党员培养管理难度加大

文中设计的标量脱靶量测量系统采用基于LFMCW雷达测距原理的脱靶量测量方法,系统带宽大、距离测量精度高。但是接收机中频带宽小,信号采样率和数据传输速率低,信号处理计算量小,电路简单。该系统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峰值功率低、测量精度高等特点。而且采用一体化、模块化设计,根据不同任务可装载于不同的靶标平台。该系统已形成系列化产品,成功应用于靶弹、靶船和无人机等多个靶标平台。系统脱靶量测量精度≤1 m,测量范围为0~60 m,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部队打靶训练和科研靶试提供精确的脱靶量信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高职学生大多数是到企业实习,部分学生党员所到的单位如私企、民企和外企等单位不一定有党组织,这容易造成他们的党组织关系无处可接而只能留在学校。由于实习单位多且较分散,加之不同企业排班不同,受时间、地点等因素制约,学生党员很难集中学习与讨论,这导致党的支部会议、民主评议等活动难以开展。实习生党员由于远离原籍、路途遥远,也无法参加原学校党组织活动。部分学生党员经常换单位或远走他乡、杳无音信,导致组织上根本联系不到他们。同时,由于部分学生党员实习离校时间长,导致不能按时缴纳党费,有的甚至在实习离校前一次性提前交纳全年党费,有的则干脆委托在校同学代交等。以上种种因素都影响和制约着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培养与管理,导致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培养与管理的难度加大。

二、“2+1”人才培养模式下解决高职学生党建工作问题的建议及其措施

1.提前培养发展学生党员

在新生军训期间,党组织就应该注意考查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军训结束后及时在新生中开展入党启蒙教育,介绍党的基本知识、入党流程,引导学生端正入党动机。对于表现比较优秀的入党申请学生,党支部要及时通过召开支委会或扩大的组织生活会,研究确定将他们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对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要指定一名正式党员作为其联系人,进行培养与帮助。同时,还要不定期找其所在班级的其他学生进行座谈,了解其平时表现,明确培养的方向目标。

对这些入党积极分子,院系两级党组织要加大培养力度,不断夯实其党的理论基础,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对比较成熟的积极分子,要列入重点发展对象,要及早发展。同时,要加强和学生以前所在的中学党组织联系,获取学生的有关材料,有利于加强高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步伐,使高职一、二年级发展学生党员成为可能,避免了以往只在三年级才发展的状况。同时,也使得一、二年级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得到一定的体现,在其他同学中的影响力也得到大大的增强。

2.严把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关

针对高职学生党员发展的特点,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时必须在早发展的基础上严发展,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宁缺毋滥。一定要本着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重点发展对象到支部大会和党委讨论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杜绝发展人情党员和关系党员。对那些没有经过团组织推荐的、没有经过党校培训或党校培训考试成绩不合格的、未经支部大会或支委会讨论的、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但未经公示的、公示中群众有意见或发现有问题的的坚决不予发展。而对那些在政治思想、学习成绩、群众基础、模范作用等方面,确实已具备党员条件的同学应尽快发展。

3.明确学生党员培养联系人

在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党组织的培养考察教育相对滞后,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尤其是多元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会对他们产生激烈的影响。为此,党组织必须为每一位实习学生党员指定一位教师党员作为其培养联系人,引导、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我、正确定位,将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相联系。同时,要求其定期向支部递交思想汇报,定期与培养联系人用电话或其他方式联系。实习结束后,学校党组织将根据单位考察意见、培养联系人的跟踪调查情况及平时表现对实习生党员做出实习期考察鉴定。

总之,高职教育由于发展时间比较短,自然存在着很多不成熟和需要逐步加以完善的地方。“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党建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亮点,同样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各高职院校必须结合自己的特点,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开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1]李逸凡.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建奇.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G718.5

A

1673-0046(2012)4-0031-02

猜你喜欢

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入党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践行“两学一做”,发挥基层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入党志(外一首)
我要入党:献给建党90周年
怎样看待起模范作用的问题?/起模范作用要根据个人具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