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探究

2012-08-15林修婷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舆论校园思想

林修婷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探究

林修婷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高校网络舆论是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成长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文章梳理了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方式,深入分析了校园网络舆论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校园舆论引导及网上宣传工作的几点建议,指出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发展的正确方向,从而减少偏激观点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有效发挥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

舆论;引导策略;影响机制

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与行为发展深受高校网络舆论的影响。高校网络舆论的方式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的评论类信息,这些评论性信息涉及观点、态度、意见、看法、感受、情绪等多方面内容,带有极强的价值性特点。特别是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共论坛、校园BBS、博客及个人网站发展迅速,这就为个人观点的表达及传播创造了条件。在这一背景下,评论性信息逐渐发展成为网络信息中最活跃的因素,网络舆论作为评论性信息的一种主要形式,其对高校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影响也不断扩大。

一、高校网络舆论的基本载体

发生在高校校园内外的热点事件构成了校园网络舆论的主要内容。这类热点事件充分体现了当前社会生活之中所发生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新现象,而大学生的思维带有活跃、敏锐的特点,因此,他们对这些热点事件的反映迅速,并乐于接触、收集、接受关于这些热点事件的评论性信息。当前我们正处于多元信息环境之中,这使得大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观点各异的信息,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会在自身判断力的指引下比较这些信息,并最终选择自己认可的观点。所以,从这一角度看,评论性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

当前,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载体是校园BBS、校园新闻网、QQ群、贴吧、博客、微博、学生网站等等。存在于学生网站及校园新闻网中的评论性信息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代表着学校观点的、由高校的宣传部门发布的信息,这类信息主要指的是网站新闻栏目中的相关新闻评论;另一种是网友评论区的观点,指的是高校学生在阅读完新闻信息之后所发表的观点以及和他人间的讨论。而对于校园BBS而言,传播评论性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各类专题的讨论版面及公共信息版面。浏览、评论校园BBS网络信息的用户不仅有高校在校学生及教师,而且还有往届毕业生及校外人士。

和校园网站相比,学生在获取热点事件的信息时更倾向于选择校园BBS的方式。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高校BBS在传播模式上的适应性。BBS涉及到人际传播(最主要)、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等多种类型的传播方式,我们可以把校园BBS看成多种传播类型的集合体。如此一来,不仅创造了大学生交流互动的环境,而且能全面地将不同的观点及意见以大众传播的形式呈现给用户,方便学生进行比较、选择。第二,高校学生之所以倾向于校园BBS的传播方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社会特点。作为同质性极强的社会群体的大学生,在学习目标、心理发展特点及生活经验方面有着很多类似的方面。根据同伴群体的相关研究,我们发现当青年学生处于同伴群体的环境中时能够自由地判断、选择及表达观点。由于高校学生是大学校园BBS的最主要的用户群体,所以学生在获取评论性信息时更愿意使用校园BBS的方式。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的校园网络舆论机制

在校园网络舆论的影响机制方面,主要有下面几条传播规律:

1.校园网络的信息放大机制

网络和现实间互动关系的增强产生了校园网络信息传播的放大效应。作为学生讨论、信息传播的主要场所的校园网络,不仅报道社会中的新鲜事物及突发性事件,而且有和现实生活中个人矛盾及问题有关的信息。高校学生的思想发展状态及现实生活中的微小事件都能经由校园网络的放大机制表现出来,并引发学生的普遍关注,进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及行为。

2.校园舆论的“议程设置”效应

校园BBS中常常会有“十大热门话题”栏目,这一栏目也是大学生关注热点事件、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如果某一问题或事件能录入十大热门话题栏目,那么很快就能在学生中传播开来,成为学生课间休息、餐桌、宿舍中讨论的主要内容。如果一篇文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回帖优势,那么就能够成为十大热门话题。也就是说,一篇帖子即使回帖总数不高,但帖子的回复时间比较集中,那么就能成为十大热门话题。为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部分学生可以有目的地组织针对某一话题的回帖。学生的这种人为操作行为就是利用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效应。

3.大学生群体中热点信息的“二级传播”效应

笔者认为,借助于校园BBS在学生群体中进行的热点信息的传播可以被看做是一种特殊的“二级传播”。一级传播指的是发生在校园BBS中的活跃群体间的传播,部分学生在BBS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他人展开激烈的讨论,这种传播属于群体传播及人际传播的范畴;而我们所指的二级传播,是在一级传播之后由校园BBS到广大学生的传播,对那些只是单纯浏览BBS上信息却不发表意见的同学而言,他们同样会受到来自论坛中强势信息的影响,这种传播属于人际传播及大众传播的范畴。从本质上讲,校园BBS所具有的“二级传播”效应是由BBS所具有的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及群体传播的模式决定的。

4.校园BBS上的“沉默的螺旋”

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指出,在大众传播中存在着“沉默的螺旋”的现象。在某一热点事件发生后,校园BBS中的活跃成员总会积极地发表意见,他们所发表的意见会和事件报道一起传达给其他用户。随着关注帖子的人数增加,活跃分子的这些评论就会成为一种“强势声音”,而网络的其他受众出于从众心理,会不自觉地接受这些观点。因此,占统治地位的强势意见的支持率越来越高,与其对立的一派的支持人数则日趋减少,由此便出现了一方表述、一方沉默的情况,即“沉默螺旋”现象。为充分发挥校园BBS的舆论引导作用,我们必须重视研究这一现象。

5.校园网络舆论中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某一社会群体所形成的滞后于现实变化的过分简单的概括性观点。受刻板印象的影响,大众会产生对社会极端不满的观点及情绪。比方说,如果校园BBS中频繁出现针对学校某一部门的负面消息及不满言论,就会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及不满情绪,甚至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校园网络舆论所产生的“刻板印象”。

三、强化管理与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若干策略建议

1.更新高校网络舆论管理理念

当前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了解社会思想状况的“晴雨表”,已经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高校校园网络已成为学校信息的集散地和校园舆论的放大器,上网已成为大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休闲方式,大学生越来越习惯在网络上“生活”,越来越热衷于在网络上发表“意见”。许多高校对校园网络舆论重视不够,还习惯于传统的“封堵”式管理,以致在应对网络舆论时经常出现“反应迟钝”和“手忙脚乱”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新要求,充分认识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树立主动介入的理念,创新网络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要切实树立“网络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在高校网络舆论萌芽和聚集的初期就及时反应、快速干预,主动回应学生的利益诉求,并进行有效引导,力争把事态消除在萌芽状态。

2.从校园信息网络环境出发,掌握校园热门话题的主动权

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主要通过校园网络来获取信息。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校园网络环境出发,因势利导,加快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推动校园热点话题的形成与发展,进而为高校学生的日常话题设置“议程”。第二,应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及学生干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推动校园网络热点话题的建构。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校园热门话题的主动权,才能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舆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

3.提供网上舆论发展的“参照系”,充分发挥舆论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作用

大学生关注、参与校内外热点事件的主要渠道是校园网络,由于大学生十分关注这些事件的发展,所以其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校园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握时机,积极开展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充分把握校园信息网络环境的基础上,提供网络舆论发展的“参照系”,以有效引导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发展变化。由于舆论主体带有无组织、分散特点,所以,公众在有些情况下会无法明确面对社会问题时该坚持什么态度及观点,这时就需要“参考系”的指导。当热点事件发生并被报道后,短时间内校园网上就会出现大量的评论,不同的意见相互融合、碰撞,最后由那些“强势意见”发展成舆论。而舆论倾向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参考系的影响,它直接决定了舆论主体的意见、态度及管理。因此,教育者在校园信息环境下必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并提供科学的参考系,只有这样,才能引导舆论的正确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4.准确把握网络舆论影响的规律,切实提高网络引导宣传工作的有效性

校园网络舆论对学生行为及思想的影响,只有借助于相关的传播机制及规律才能得以实现,所以,为切实提高网络引导宣传工作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准确把握网络舆论影响的规律。例如,受“沉默的螺旋”机制的影响,部分错误言论会占领网上舆论的主阵地,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当出现这一问题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发布关于问题的有说服力的深入观点,充分发挥网络宣传骨干的作用,积极引导舆论发展的正确方向,减少偏激观点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

[1]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G64

A

1673-0046(2012)4-0006-02

猜你喜欢

舆论校园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