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伤寒论》探讨问诊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12-08-15张国骏

天津中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病性寒性热性

焦 锟 ,徐 玲 ,张国骏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廊坊 065001;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问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中一种看似易学又易被轻视的诊法,事实上对问诊的学习需要下一番功夫,而且问诊有其他诊法不具备的优势,所以应引起医者足够的重视。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对问诊的应用有很高的成就[1],笔者从《伤寒论》入手对问诊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从鉴别主症、兼症、同症、病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1 鉴别主症

鉴别主症指依据主要症状而对病症进行鉴别诊断。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条文将结胸与痞证的主症进行鉴别,结胸主症为“心下满而硬痛”,而痞证的主症为“心下满而不痛”,通过主症的问诊,可以将两者区分开来。

再如蓄水证与蓄血证的鉴别要点在于“小便利与不利”、“神志正常与否”这两个主症。蓄水证由于外邪不解,循经入腑,邪与水结,膀胱气化失职,水蓄不行,病在气分,故应小便不利,意识正常;而蓄血证乃太阳之邪不解,循经入腑,热与瘀血相结于下焦,病在血分,膀胱气化未受影响,故小便自利,神志异常。通过对主症的细致问诊,可以发现不同,排惑解疑。

2 鉴别兼症

以结胸与脏结为例,主症都是胸胁心下硬满疼痛拒按,寸脉浮。故曰:“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两者主要表现近似,但阴阳寒热虚实有别,如何鉴别?只有依靠对兼症进行鉴别。结胸为热邪与水饮搏结于胸中,属阳属热属实,而脏结则为脏气大虚,元阳不振,阴寒凝结,属阴属寒属虚。若问诊知患者兼见“饮食如故,时时下利”等症则可进行一定的鉴别。

3 鉴别同症

鉴别同症指根据相同症状的不同特点而进行鉴别诊断的一种方法。如“下利”一症,张仲景用不同的字眼,形象地表明了各种证候的“下利”症状特点。太阴虚寒,寒湿下注,“自利益甚”,如第273条;少阴热化兼热结旁流之“自利清水,色纯清”,如第321条;为阳明腑实热结旁流,血分有热灼伤阴络的“协热便脓血”,如第258条;肝胃气滞的“泄利下重”,如第318条等等。以上均可见“下利”一症,但其病证完全不同,通过问诊下利的特点可进行一定的鉴别。张仲景紧抓同中之异来进行鉴别诊断的思想是极其可贵的,并对后世有很大影响[2]。

4 鉴别病性

分清疾病的病性对于诊断与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直接决定整个处方的寒热温凉与寒热温凉药物的配比。可以说正确地判断寒热病性,是治疗的关键问题之一。

张仲景在对寒热病性的把握及鉴别方面为后学者作出了榜样。《伤寒论》第190条:“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说明了阳明病的病性有中风与中寒,即热性与寒性,两者如何鉴别?可以通过问诊鉴别,即问患者能不能食,若能食,则为热性,不能食则为寒性。

寒热夹杂病性的判断较之单纯的寒性、热性,复杂一些,但大多数亦可通过问诊得知。原文第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描述的是胃脘有热而又阳虚汗出的寒热夹杂情况,而其寒性与热性均可由问诊获知。

此外,寒热真假的情况亦应引起重视。此时或为邪极盛或为正大虚,不可不细细诊察,而问诊亦能发挥作用。原文第11条描述真寒假热与真热假寒的情况与鉴别。患者身大热,看似属于热性,但又问诊得知患者反欲近衣取暖,则可知热为假热,实则真寒;患者身大寒,看似属于寒证,但问诊得知患者厌恶近衣取暖,则可知寒为假寒,实则真热。寒热真假的情况亦可见于原文第317、350条。其中问诊均能在鉴别寒热真假上发挥作用。

中医提倡四诊合参,笔者仅对问诊在鉴别诊断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希望能引起医者对问诊的重视,加强对问诊的学习与灵活运用,继而综合运用四诊诊疗临床病证则善莫大焉[3]。

[1]焦 锟,石 涛.《伤寒论》问诊成就初探[J].天津中医药,2009,26(1):72.

[2]李文龙.《伤寒论》症状鉴别诊断法初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6):594-596.

[3]郭振球.“主诉辨治法”以证统病[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1):1-3.

猜你喜欢

病性寒性热性
脾系藏象病位与病性特征研究
关于小儿热性惊厥,家长需要指导的9件事
基于“风痰瘀虚”的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病性证素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研究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八珍汤加味序贯中药包热熨治疗气血两虚型子宫腺肌病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寒性体质者试试艾叶坐垫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
寒性体质者试试艾叶坐垫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和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