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左肝右肺”理论治疗肠鸣泄泻的体会

2012-08-15张群艳张国骏

天津中医药 2012年6期
关键词:左肝胃气右肺

张群艳,张国骏

(1.马来西亚;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1 “左肝右肺”理论溯源与人体气机关系

“左肝右肺”源于《素问·刺禁论》:“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布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后人又称“左升右降”。杨上善解释为:“肝者为木在春,故气生左;肺者为金在秋,故气藏右也,肝为少阳,阳长之始,故曰生也;肺为少阴,阴藏之初,故曰藏也”(《黄帝内经太素·卷第十九》)。可见“左肝右肺”是表达人体脏气的运行和作用位置,是针对功能而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素问·方盛衰论》云:“阳从左,阴从右。”《素问·五运行大论》云:“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张介宾注:“左行,言地气左转,自西而东以升于天;右行,言天气右旋,自东而西以降于地。”从阴阳学说的角度说明人身之气,阳从左升,阴从右降。阳升阴降,左右为其道路[1]。

2 “左肝右肺”理论之临床应用

临床运用“左肝右肺”理论辨证论治的验案古今有之,以左右病位之别辨证如《素问·刺热》云:“肝热者左颊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程钟龄《医学心悟》曰:“胁痛,左为肝气不和,用柴胡疏肝散……右为肝移邪于肺,用推气散。”近代名医施今墨亦根据此理论,提出“郁金行右,橘叶行左”的经验等等,都给人启迪[2]。

3 运用“左肝右肺”理论自我治疗的体会

理论须与实践结合,方能体验其真理。笔者曾自我实践并运用“左肝右肺”理论治疗肠鸣泄泻,疗效甚佳,兹述如下。

2012年3月的马来西亚,天凉雨多,笔者外游归来后,出现3 d内泄泻十余次。初起腹微痛欲泻,泻下急迫而不爽,为黄褐色稀薄不成形便,泻后痛缓而不解。随后自服止泻药,顿觉腹中发凉,少顷又泻,转成粪水夹杂或清稀痰涎状便,臭味不显。次日便次增多,饮水即泻,甚则泻下澄澈清冷便,夹杂所服之保济丸颗粒。适逢经期刚结束,顿觉气短乏力。食用由黄芪、党参、大枣熬成的稀饭后,第3天凌晨出现左下腹肠鸣不适,转身、按之则肠鸣音加重,辘辘有声,并有蠕动感,自觉内有水气混杂,兼有矢气不畅,肛门后重感,伴左侧胸脘痞闷不适,气上冲咽,后背发凉,神疲乏力,口渴而不欲饮,舌淡胖苔白滑,脉细软略滑。

笔者在思考为何胸脘与腹中不适均只出现在左侧时,想起课堂上学习“左肝右肺”理论,老师曾举例于方药中加入紫苑、杏仁宣肺药以治疗右侧胸脘不适之病例后,随即有所顿悟。

解析:笔者因外游劳累,月经后期,气血不足,又寒湿外感,土虚不能制湿,脾胃不和,升降失调,大肠传导失司,清浊不分,故腹痛泄泻。随之误用寒凉,脾胃更伤,脾之清阳下陷,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故腹中发凉,泄下澄澈清冷。脾胃居中,为升降之枢纽,虚者补之,若滋补不当,反致壅滞。根据“左肝右肺”理论,肝木左升,肺金右降,可见脾之升清需肝生发条达之辅,胃之降浊需肺肃降收敛之助。肺者,气之本,诸气者,皆属于肺[3],肺主一身之气;肝体阴而用阳,即肝藏血,血养肝,肝以疏泄气机为用。今脾胃受损,气血不足,则气虚致令肺气亦损,又土虚不能升木,木不升则郁,血少不能养肝,肝不滋则枯[4]。肝主生,其气为风,生气不旺,中虚气机壅滞,肺胃不降,木郁伐土,风动而行其疏泄[5],发于上则气上冲咽;发于中则左侧胸腹不适;发于下故见肠鸣后重,矢气不畅,下利不收。厥阴肝气郁滞,少阳枢机不利,表里不和,阴阳气不相顺接,阳气不外达,故后背恶寒。内有水湿,津不上承,故口渴而不欲饮。神疲乏力,舌脉之象均为脾阳虚水湿不运之征。故治宜温中散寒,健脾止泻,疏肝理气。方用:半夏 15 g,干姜 6 g,黄芩 9 g,黄连 5 g,柴胡 15 g,白芍10 g,茯苓 10 g,白术 8 g,当归 10 g,党参 10 g,炙甘草 6 g,肉豆蔻 9 g,诃子肉 9 g,木香 6 g,砂仁 10 g,大枣5枚,生姜3片。

方中以半夏泻心汤恢复脾胃气机升降,其中半夏、干姜温中散寒,与苦寒之黄芩、黄连合用,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令气行湿化;逍遥散祛薄荷之寒凉以柴胡为君药疏泄肝胆、升发阳气,鼓舞胃气上腾,则注下自止。且两方合用兼有健脾益气(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生津养血(当归、白芍、大枣)之效。如此,助土得以升木,肺气得补,肝血得养,以恢复左升右降之功能。见清稀冷便,故加肉豆蔻、诃子肉以温涩固肠止泻;加木香、砂仁以通调胃肠气机。

一服后,旋即感胃肠中一股暖流通行,温热感由腹部渐散发至胸背部咽喉,便意亦增,随之泻下稀水样便兼矢气频。泻后肠鸣大减,困扰3 d的后重感也随即消除,后背恶寒消失,且已能打嗝。一剂药后,肠鸣,泄泻,胸脘不适等诸症皆已消除。

4 结语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肝主左升,肺主右降,彼此相互为用,协调有序,维持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功能。肝脾皆升,肺胃皆降,但同中有异,分析如下。

4.1 脾主升清与肝气主升的区别 脾主升清,“清”是指脾所化之水谷精微营养物质,脾主升清的功能有两方面:一是将水谷精微物质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二是主升提,以维持机体内脏的正常位置。肝主疏泄,喜条达,调畅一身气机,其主升发的主要功能体现有三:一为升发阳气,疏泄水谷,资助脾胃运化。二为使肾水上济于心火。三为升发相火,以辅心之君火[6]。

4.2 胃气降浊与肺气肃降的区别 胃气以降为顺,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和糟粕的排泄过程中:胃气受纳饮食入胃,传送所化饮食达于小肠,以化乳糜;更传送所余渣滓,达于大肠,出为大便,胃气自飞门以至魄门,一气营运降浊于下。肺主气,司呼吸,主治节,为水之上源,肺气肃降功能体现有三:一为吸入清气,与脾所散之精,合成宗气,向下布散至脐下,以资元气。二为通调水道,敷布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于下,最终精微归肾,余浊归膀胱、大肠,完成清浊之运。三为助心火下交于肾水。

肝为阴中之阳主升发,肺为阳中之阴主肃降。脾主升清阳,脾土左旋,肝气生发之令畅,脾升则肝肾随之亦升,因而水木不郁;胃主降浊阴,胃土右转,肺气收敛之政行,胃降则心肺随之亦降,所以火金不滞[5]。主升者,偏于无形之清阳之气;主降者,偏于有形之阴精。其中,脾胃中焦可视为阴精有形之物的气机枢纽;而左肝右肺之功能则属阳气无形之推动力的枢机。故说脾之升清需肝生发条达之辅,胃之降浊需肺肃降收敛之助。以五脏为中心的气机升降趋势为:心火下降,肾水上济,肝木左升,肺金右降,脾胃居中,为升降之枢纽。因此,“左肝右肺”理论重在突出人体气机阴阳升降相交中肝肺两脏的生理功能及重要作用。

[1]杨文思,杨立华.“左肝右肺”临床拓展应用浅淡[J].光明中医,2011,26(10):1952-1953.

[2]郑东升.“左肝右肺”学说刍义[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6):8.

[3]王洪图.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吴 谦.御纂医宗金鉴[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5]孙洽熙.麻瑞亭治验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6]王竹风,陈家旭,岳广欣,等.肝主升发在五脏中的作用探微[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776-777.

猜你喜欢

左肝胃气右肺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选择性肺叶切除治疗同侧多发结核病灶一例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腹腔镜不同范围左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效果分析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左肝外叶切除与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