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研究
2012-08-15防灾科技学院李伟腾梁瑞莲
防灾科技学院 李伟腾 梁瑞莲
随着金融危机的消退,世界经济迎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这对各国的国家政治和经济治理体系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各国通过加强合作,特别是企业间的各种合作,来应对后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金融衍生品的市场被过度放大了杠杆作用,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引发了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导致世界金融出现巨大的波动,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的同时,后金融危机的危害又在不断显现,并迅速地蔓延到我国地区,特别是在江浙地区、珠三角、甚至香港地区,外向型企业的倒闭风潮愈演愈烈。随着一些公司财务造假丑闻的不断曝光,人们对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了大大的疑问,可以说,业界大多把股市低迷原因归咎于财务信用危机,财务造假成了人人痛恨的事情,导致很多企业的正常盈利管理也成了金融攻击的对象,很少有人涉及这个话题,“盈利管理”俨然成了“盈余操纵”、“利润操纵”、“财务造假”的代名词。当前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下,由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内在缺陷,加上我国相关政策的不健全及监管不完善,由此产生了企业盈余管理的泛滥,很多企业为了逃避监管、惩罚,在企业盈利方面走偏了方向,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仍刻不容缓。
1 国内盈余管理概念研究
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大多围绕上述三种观点定义:第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者为了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更真实有用的决策信息而进行的一种调整。例如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使得其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其要按照重要性与谨慎性原则并根据其对财务信息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是否披露以及在何处披露。但在各国相关财务准则中,还没有对如何判断影响程度做出明确规定,大多是管理者为了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更真实有用的决策信息只能凭借个人经验来决定或有事项的披露。第二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展开博弈的过程。主要表现为管理者凭借其对提供财务报表的优势,在充分利用财务准则的弹性,最大限度增加自身利益的同时损害相关者利益的行为。早在2000年魏明海就指出尽管在财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盈余管理是合法的,但其操纵者是企业管理者,这使得盈余管理的出发点更多的偏向自身利益或局部利益,因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必定会受到损害。第三种观点强调的是盈余管理的合法性。孙铮,王跃堂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财务管制的空间操纵财务数据的合法行为。其中,合法行为可以理解为:只要在财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盈余管理,不管是适度的还是过度的都是合法的。
2 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研究
2.1 公司治理机制因素
盈余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财务行为,它是多方利益冲突的结果,而公司治理机制是用来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的一种机制。由于盈余管理的本质就是公司治理问题,所以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必然会影响管理者的盈余管理。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余明桂(2006)通过实证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杨清香(2008)以2002~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的考察了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会议频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不明确;董事会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独立懂事比例以及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程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张兆国(2009)对杨清香的结论做出了补充,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经上述研究后可以发现,在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方面存在四种结论:正相关、负相关、U型关系和不相关。在审计委员会成立与盈余管理关系方面有不相关和负相关两种结论。
2.2 外部治理
审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这通常与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相冲突,因此审计过程实质上是审计师与管理者的一场博弈。博弈的结果决定着审计质量的高低,如果管理者获胜,审计师妥协,那么审计质量就较低;如果审计师顶住了来自管理者的压力,那么审计质量就较高。但生活中经常发生双方协商失败,管理者拒绝让步,审计师发表“保留”甚至“否定”意见后,管理者很有可能更换审计师。因此对于审计与盈余管理行为关系的探讨很重要,既能提高审计有效性和审计质量,并能为解释重要的审计研究变量(例如审计收费)提供新的思路。
2.3 准则
财务准则是规范财务信息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标准,制约着由财务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盈余管理行为,是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的有力措施。国外学者Schipper(1989)研究指出盈余管理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契约摩擦和沟通,也就是说,财务准则不直接引起盈余管理,只是提供了盈余管理的制约条件,更不能消除盈余管理行为。1997年Levitt首次提出了高质量财务准则的重要性,他认为,高质量的财务准则能赢得投资者的更大信任,从而促进流动性,降低资本的成本。Michael D.Yu认为财务信息的质量是财务准则的质量与其实施强度的函数。Demski认为严格的财务准则减少了财务的盈余管理。Ralf Ewert 和Alfred Wagenhorfer对Demski的观点做出了补充,他们通过一个理性的期望平衡模型,发现盈余管理的质量随着较严格的财务准则而提高,但同时又会引起总的盈余管理、实际盈余成本和盈余管理的期望总成本的增加。我国2006年在充分考虑特殊的经济环境和财务环境颁布了新财务准则以来,国内学者都不同程度的对新准则的有效性展开了研究,张国柱于2009年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100家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样本,运用截面修正Jone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盈余管理方面新财务准则较旧财务准则整体优越。王勇于2009年采用资产负债表法对总体应计利润进行分析,发现新准则的实施确实有效降低了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此外,乐建英于2010年具体指出新财务准则在新债务重组、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无形资产的新准则和公允价值运用范围的拓展等方面扩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李姝、黄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成对样本非参数检验的方法,研究发现新准则的实施基本达到了准则制定者的初忠。本文认为,新财务准则颁布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有消有涨,这是因为,对于任何一个财务准则体系其制约性和局限性是先天带来的,新建立的财务准则在压缩旧准则中盈余管理空间的同时必定会由于自身局限性而带来新的盈余管理手段,财务准则与盈余管理间制约与反利用的关系会永远持续下去。
3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现状
3.1 企业财务报表不真实
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过程主要是企业向外部传递内部信息工具之一,它是外界了解企业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在信息的披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再就是资本市场本身就有着信息不对称性,这就需要企业在盈利管理方面加以改进。
3.2 企业片面追求业绩
当前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我们的企业还是以利润为追求目标,对企业领导的考核标准还是企业的盈利情况,企业利润的大小和企业管理层的业绩及职位的升迁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这就让企业的领导片面追求企业的业绩,导致管理者难免操作利润。
3.3 企业不堪承受税负
很多企业为了合理规避先进的流出,在企业盈利方面尽量降低利润空间,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企业的税负,我国在税法上有着自己的各种规定,但是还有很多政策还是供企业自由进行选择,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加速和直线的选择。同时我国在税务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这就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盈余空间,对于那些新兴的企业,例如电子商务企业享受高科技企业所享有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实际经营业务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软件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标准。
3.4 公司为追求面子和良好形象
随着后金融危机的到来,很多企业出现了财务亏损的现象,但是很多企业为了给市场一个公司运营良好的的形象,往往在企业盈利方面出现一些假象,一些经营业绩差,财务状况欠佳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例子时有发生。
4 企业盈余管理对策研究
4.1 完善公司内部制度
4.1.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需要各个方面来支持,第一、强化公司董事会的职能,通过董事会可以更好地制约公司的管理层,同时董事会把握公司的发展方向,对于在公司运行过程发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公司的管理层,让管理层更好地发挥好自身的作用。通过强化董事会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第二、加强监事会的功能,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对监事会的职权和监事制度给予加强和完善,通过加强监事会的职能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第三、建立和完善审计委员会,对企业的各项进行审计,控制成本,提高效率,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4.1.2 完善公开信息披露
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立公司信息公开制度,第一,我们可以建立多层次的监管体系,逐步完善由证监会、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社会公众和媒体等共同构成功能相补的监管体系;第二,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形成制度化。第三,加大对违反相应规定的企业的处罚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通过上面这三种方式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4.1.3 建立内部约束机制
通过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可以更好地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内部约束机制的建立可以分为制度性和道德性,制度性的主要是通过对各个部门人员的监管和奖励来规范员工的行为。道德性的约束主要是,建立道德标准,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提高其基本素质,让其能够认识到企业盈余对企业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减少盈余操纵的驱动意识。
4.2 完善公司外部的相关制度
4.2.1 完善会计准则建设
公司外部相关制度的完善可以通过完善会计准则来作为支撑,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相应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做出适时的调整,这主要是因为信息化的发展,让原来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提高可靠性。
4.2.2 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我国在会计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通过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改革当前不合理的审计委托关系,对会计师得到的职业规范进行加强,优化职业环境。强化注册会计师的监管作用。
4.2.3 加大惩罚力度
当前我国法律对处罚公司披露虚假信息的处罚力度不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那些严重操纵市场行为给予更为严厉的打击,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对于相关中介结构建立民事赔偿机制。
[1]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财务研究,2000(9).
[2]陈学宇.论盈余管理[J].财务与财务,2002(9).
[3]蔡吉甫.盈余管理及其治理的博弈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1).
[4]孙铮,王跃堂.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4).
[5]余明桂.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选择的实证分析[J].管理学报,2006(3).
[6]杨清香,张翼.张亮.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中国软科学,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