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频治疗89例先天性肌斜颈

2012-08-15王玉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9期
关键词:斜颈乳突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玉英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缩短而紧张后所形成的头颈偏斜畸形。近年来在我国发病数有所增多,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临床表现为患侧的面部较小,眼裂狭小和眉毛向下[1]。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外科只能手术矫形,患儿痛苦较大。笔者对我院近1996年以来,来我科就诊的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应用音频治疗的89例患儿,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46例,女43例,共计89例,病程 <42 d,30例,42 d-2月50例,>2月9例,临床表现为婴儿颈部歪斜3例,索条硬46例,包块43例,以上病例均经临床确诊转我科理疗,治疗期间不配合其它疗法。

1.2 方法 我科采用北京ECM99-IC电脑中频治疗仪,采用音频部分,衬垫法,圆形电极2个,直径各为4.00 cm,置于患儿胸颈乳突肌,电流强度20-30 mA,小儿不哭为度,20分/次,1次/d,15 d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一周继续治疗。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的外科系统运动性疾病治愈标准: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恢复运动和能力[2]。治愈:颈部包块消失,头部无歪斜,自动转动如常;显效:颈部包块明显缩小,头部歪斜明显减轻,头部自动转动略受限;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2.2 结果 89例音频电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其中86例治愈,治愈率为96.63%;3例,显效率为3.37%,总治愈显效率为100%。

3 讨论

小儿肌性斜颈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患儿胸锁乳突肌,常表现为肌纤维细胞的增生变性、挛缩等改变[3]。病因未定,学说众多[1]。目前国外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时机以2~12岁为宜。但手术创伤大,留下永久性疤痕,时间晚,不利于家长及患儿的接受[3]。

我院采用音频电治疗,有一定的效果,音频电能够阻止结缔组织的增生、机化、粘连的形成[4];音频电刺激,改善局域血液循环,加强病变部位组织营养,有利于纤维化的组织松解和软化、膨大,使挛缩肌群病理过程逆转,促进吸收和消散;本报告的89例患儿中治愈86例,显效3例。

音频电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效果显著,尤其是出生后3个月以内的患儿,疗程随病程的长短,治疗时间亦不同,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操作简单,宜于应用。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02-803.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外科系统运动性疾病治愈标准).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08.

[3]朱志强,吕春燕.非手术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研究进展.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2):69-71.

[4]姜丽萍,杨洪达主编.实用理疗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148.

猜你喜欢

斜颈乳突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以整体观为指导运用推拿联合舒筋消斜膏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两步缓解颈肩痛
针刺治疗急性斜颈1例
乳突导静脉管的HR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