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多年的胰岛素瘤病例分析
2012-08-15杨树枝李永红
杨树枝 李永红
1 临床资料
病例1 患者女,45岁,以“反复发作性精神行为异常5年,加重伴行走不稳半月”于2008年7月入院。患者于5年前在午饭前劳累后突发表情淡漠、发呆不语,继之嗜睡,约1 h后意识转清,不能回忆其过程,始每年发作3~4次,渐频繁,曾多处就诊,考虑“癔病”,未予治疗,半月前劳累后上述症状发作1~2次/d,并出现站立行走不稳,持续性,入院查体:神志清,构音不清,反应较迟钝,颅N(-),颈无抵抗,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病理反射未引出,闭目难立征(+),直线行走不稳,入院后颅脑MRI:小脑萎缩,发作时机测血糖1.5mmol/L,即可给予50%GS60ml静脉注射,很快神志转清,腹部B超:胰头部增大,胰腺强化CT:胰头占位(考虑胰岛素瘤可能),转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精神行为异常未再发作。
病例2 患者女,56岁,以“反复发作性意识障碍约3年,加重1月”于2010年9月入院,患者于3年前不明原因于下午5点在劳动中突感周身乏力,出汗,头晕,继之意识模糊,肢体抽搐,呼之睁眼,问话不回答,持续约10 min后渐好转,未予就诊,类似症状年发作5~6次,每次发作时间渐长,15 min~1 h不等,曾多处就诊,诊为“癫痫”给予丙戊酸钠0.4 tid服用1年余,效果不佳,近1月来发作频繁,严重时意识丧失,入院神经科查体(-),颅脑MRI:未见异常,发作时机测血糖1.9mmol/L,即可给予50%GS60ml静脉注射,很快神志转清,腹部B超:未见异常,胰腺强化CT:胰尾部占位(考虑胰岛细胞瘤),转青医附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意识障碍、肢体抽搐未再发作。
病例3 患者女,51岁,以“反复发作性头晕,意识障碍,肢体抽搐3.5年,加重2月”于2007年3月入院,患者于3.5年前不明原因于午饭前生气后中突发头晕,继之呼之不应,四肢抽动,持续约10 min后自行好转,未予就诊,类似症状年发作7~8次,每次发作时间渐长,15~30 min不等,曾多处就诊,诊为“癔病”“癫痫”给予丙戊酸钠0.4,3次/d服用半年,效果不佳,2月前停服药物,在家迷信治疗,进食不规律,上述症状发作频繁,意识障碍加重,每次发作出现意识丧失,尿便失禁,以昏迷原因待查入院,神经科查体:T37°,BP140/90 mm Hg,浅昏迷状态,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 mm,对光反应迟钝,双眼球向右侧凝视,颈部抵抗,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四肢肌张力高,双侧病理征(+),颅脑CT:未见异常,发作时机测血糖1.4mmol/L,即可给予50%GS60ml静脉注射,10%GS250ml静脉滴注,意识由昏迷转为轻度谵妄渐转清,腹部B超:未见异常,胰腺强化CT:胰头部增大,转济南省立医院行手术探查治疗后,意识障碍、肢体抽搐未再发作。
2 讨论
胰岛素瘤是器质性低血糖的常见病因,表现为反复发作低血糖症状,多见于餐前、饥饿、劳累等因素可诱发。发作频率逐渐增加,发作可持续数分钟至数日,胰岛素瘤致低血糖症状有:①交感神经兴奋症状。②脑功能障碍症状:早期皮质受累,表现精神不集中,思维、语言迟钝,躁动,行为异常等,皮质下受累时,患者意识不清,出现幼稚动作,肌肉颤动,运动障碍,抽搐,瘫痪,出现病理反射,最后昏迷、死亡。临床表现:血糖下降较快时先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后出现脑功能障碍,血糖下降缓慢时,无明显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主要表现为脑功能障碍,具体临床常见有三大类型:①肾上腺素分泌增高型,见于血糖迅速下降者,②脑型,见于血糖缓慢下降者,③混合型,见于血糖下降缓慢并历时较短者。胰岛素瘤为Wipple三联征,胰岛素释放指数>0.3,腹部B超、CT扫描可以确诊。肿瘤直径<1.5cm时较难被检查,CT扫描准确率仅20%~30%。
分析:上述病例之所以多年被误诊原因有:该病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复杂,临床症状不持续,社区医师认识不足,普通影像检查阳性率低。该病是可以治愈的疾患,延误诊治可以致残,严重者可以致命。
[1]周沛兴,何家荣.实用内科疾病神经系统损害医学.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99:9.
[2]Kang EG,JeonSJ,ChoiSS,et al.DiffusionMR imagingof hypoglycephalopathy.AJNR Am J Neuroradiol,2010,31:559-564.
[3]AlemdarM,IseriP,KomsuogluSS.insulinoma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eizure.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6,18: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