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浙江画廊业可持续发展研究①
2012-08-15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朱红亮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艺术学院 朱红亮
金融危机使艺术品市场也被无情地卷入到这场经济灾难漩涡之中,浙江画廊业在这次经济危机之中也难以独善其身。浙江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尤其是近几年浙江在积极进行文化大省的建设,文化艺术经济的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因此,研究后危机时代浙江画廊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1 浙江画廊业发展的概况
1.1 浙江画廊业的基本业态
1.1.1 浙江画廊业的区域分布
据中国画廊业发展态势及其评价报告的数据表明,浙江省各种各样的画廊、画店、画馆、会所数950家,主营性画廊319家,遍及全省各地[1]。浙江高端画廊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会杭州、温州、宁波、绍兴等地。如:省会杭州的高端画廊主要集中在中国美术院附近的南山路、劳动路、清河坊附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杭州恒庐画廊、六和画廊、吴山画廊、山海星云画廊、风雅艺术画廊等9家荣获文化部市场司颁发的“中国诚信画廊”殊荣。浙江共有12家画廊获此殊荣,总数位居全国第一。中低端画廊主要集中在全省各地的收藏品市场、艺术城、花鸟市场等中。如杭州的二百大、吴宅古玩市场和岳王艺术城,绍兴鲁迅南路古玩市场,温州沧河巷古玩城,慈溪周巷镇收藏品市场,金华八咏路古玩一条街,台州椒江海门老街古玩集市等。
1.1.2 浙江画廊业的经营模式
浙江画廊业的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一级市场交易模式。浙江画廊业基本是根据浙江艺术品市场的需求从传统的书画店转型发展而来的,经过短短二十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画廊来说,浙江画廊业依托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充裕的民间资本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基本形成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艺术品市场相似一级市场交易模式。
1.1.3 浙江画廊业的经营内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浙江画廊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区域文化特点。三分之一的画廊其经营的内容以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画院、西泠印社等为主体的艺术家书画艺术品,经营结构上,水墨味道重的中国画的作品占主导地位,油画经营的极少,主要面对收藏群体。三分之二的画廊经营的艺术品艺术含量低,与普通商品无多大差距,主要面对一般消费者。
1.1.4 浙江画廊业代理机制
按照国际惯例,成熟的画廊不是简单的买卖中介而是建立较为完善的代理机制,画廊对代理的艺术家通过赞助、展览、出版、收藏等方式鼓励艺术家创作,为代理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包装、宣传、推广,进行市场培育。浙江数以百计的画廊从严格意义上讲真正的画廊所占比重却不是很高。浙江画廊能作艺术家代理的极少,绝大多数是一种与艺术家合作的寄卖模式。当然这种情况也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六和文化会所的负责人说:“现在杭州的画家大多身兼二职,既是画家也是自己的经纪人,无形中对画廊代理制的操作造成阻碍。” 中国画尤其是写意画,画起来速度快、产量大,画家在提供给画廊之余,还能画很多张,不少买家直接从画家的手中买画,而不通过画廊[2]。
1.2 浙江画廊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说浙江的画廊业近二十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整个行业机制、市场培育、经营方式等各方面都有它的局限性.,画廊业大环境的发展还相当不成熟,回顾和审视浙江画廊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问题。
1.2.1 画廊业整体的经营定位起点较低、实力弱,缺乏长远的发展思路和规划
由于浙江的画廊业起步较晚,大都缺乏自己挖掘、培养并包装艺术家的胆略、经验和经营手段。多数画廊的经营只是停留在最简单的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阶段。即便是在坐拥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浙江画院等丰富资源的杭州也没有几家真正意义上的画廊,更别说其他地区了。真正由画廊组织操办的画展屈指可数,而拥有自己的签约画家的画廊,同样是寥若晨星[3]。当然浙江也不乏有经营定位学术起点高的画廊,但从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多数画廊的经营者定位是不高的,大多因经济问题,很难承担起代理宣传或推广画家的职责,而且画廊的经营者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浙江画廊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缺乏长远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基本上是艺术品的寄卖店为主。
1.2.2 画廊经营的内容比较狭窄,阻碍了画廊业的可持续发展
“杭州画廊还挺排外,”南京画商说,“浙江人喜欢水墨味道重的浙派中国画,外地的像金陵画派的、岭南画派的到了浙江都卖不动”[4]。浙江画廊在经营内容上基本只经营其比较熟悉的浙江画家的作品,通过代销或经营书画装裱、艺术书籍等其他项目持正常的开支。本地画家作品价格太高,外地画家的作品在浙江很难打开市场,浙江画廊业的“排外性”使得大量的艺术投资资金却并没有集聚在画廊业上,更多的流向了艺术品的拍卖市场、上海、北京和海外市场。
1.2.3 艺术品拍卖业的错位经营挤占了画廊业的位置,扰乱了艺术品的市场秩序
在中国,画廊是“弱势群体”,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拍卖行完全占了“上风”。在杭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诚信画廊精品巡回展行业创新发展论坛上,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说,全国目前有800多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一年举行约千场拍卖会,拍卖总额达150亿元,除了目标明确走高端市场的一些大公司外,数目众多的小公司代替了画廊的位置,操纵起了艺术品一级市场[5]。
2000年以来,浙江一级艺术市场的画廊业长期被二级艺术市场的艺术品拍卖业“绑架”,实际上拍卖会上大量涌现的艺术品拍品原本是进不了拍卖市场的,但不少拍卖企业与画家跳过画廊直接交易,人为地破坏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关系,使浙江整个艺术品市场格局陷入一种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这种混乱局面使浙江画廊业发展举步维艰。
1.2.4 浙江艺术品市场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
浙江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和艺术品经营与管理行业协会统筹规划和管理的缺位,也是致使浙江画廊业发展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浙江艺术品经营一级市场的画廊的准入无门槛,使一些企业在策展人的煽动下,成立艺术基金,艺术咨询中心、举办各种展览插手一级市场的无序经营。本来这是好现象,如果有相关部门统筹管理得好,可以推动浙江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但无疑会给本来就脆弱、不健全的浙江画廊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如浙江经视频道《宝藏》栏目的合作制片公司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从事书画的经营活动,通过策划书画展览与画家建立联系,然后和移动通讯公司进行合作,建立销售网络,充当画家和投资人之间的中介商。这事实就是要取代画廊一级市场的地位,是对画廊业发展规律的破坏。
被画廊代理的艺术家直接介入商业中介,造成画廊代理制实施困难。中国画尤其是写意画,画起来速度快、成本低、产量大,画家在提供给代理的画廊之外还能画很多张,导致整个市场上存量太多,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客观上导致也就很少有画廊来苦心经营自己的签约画家。如果一家画廊根本就没心思经营,只想着赚了一笔是一笔,谁还会跑到上海、北京去做一些有可能没有任何经济效益的事儿?很多业内人士呼吁希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建立画廊行业联合会,加强行业监管促进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6]。
2 金融危机对浙江画廊业的影响
浙江画廊业在自身的发展中客观上存在上述一些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根治,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无疑是给浙江画廊业“雪上加霜”。此次金融危机给浙江画廊业很大的打击,用“门可罗雀”来形容浙江的画廊业实不为过。
2.1 画廊数量锐减,惨淡经营
由于浙江是外向型经济,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浙江企业业务下滑、资金链出现问题,作为高价位艺术品的主要消费者艺术品的浙江企业或者企业家撤离了艺术品市场,其他投资、收藏者选择持币观望,对于艺术品投资都失去了信心。买家骤减,使多数画廊进入了“冰冻期”。众多画廊做出的普遍选择是减少展厅、转到低价空间、裁员降薪、关门歇业。时间长了,那些规模小、不正规的画廊将被市场所淘汰。浙江画廊业将经历一次“大洗牌”,画廊数量可能将减少到原来的1/2,而实力强、信誉好的画廊将脱颖而出。
2.2 画价缩水,业务今非昔比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所有藏家和买家都怀着忐忑和忧虑的心情关注市场行情的变化,大多数人相信今天画廊业情况不妙。在这种情况下纷纷捂紧自己的口袋。画廊经营的艺术作品呈现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画价严重缩水。例如杭州劳动路被称为画廊一条街,早在三四年前,据说买藏画的人不问价钱,有画就买,而现在很多画廊无人问津了。
2.3 资金短缺,经纪人制度难于实现
艺术品市场中中介机构在没有足够的资本及经验积累的薄弱基础上就形成了,这终将会导致画廊业在短暂的疯狂之后走向过早的衰退[7]。资本的不雄厚和经纪人代理运作经验的不足是浙江画廊行业之所以还很弱的根本原因。金融危机使画廊的业务量急剧的下划,资金的回笼和融资更加困难。很多画廊还是个体户似的小打小闹,不具备代理宣传推广、出画册、办画展的市场运作画家的能力。艺术家、收藏家对画廊经营信心不足,画家、藏家更愿意直接面对买家而非中介者,宁可价钱低一些直接出售给买家,省去许多税收和佣金上的麻烦。这无疑给浙江惨淡经营的画廊业是“雪上加霜”,再加上大部分的画廊还要收取相当比例的佣金,使得画家即使艺术品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自己的经纪人,客观上阻碍了经纪人制度的建立。
3 后危机时代对浙江画廊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正确认识金融危机对浙江画廊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初期,很多人认为对浙江画廊业造成重大影响,甚至有人预测更悲观……但本文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对浙江画廊业的影响并不像人们预测的那么悲观,相反是浙江画廊业进行市场调整、挤压艺术品市场泡沫的催化剂。从营销学的角度分析,浙江画廊市场交易主体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本质的变化。即艺术品的供给者没有变,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使得不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艺术品的消费者中的投机机会少了,真正喜欢、收藏艺术品的理性投资的人群体仍然在;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留下的画廊成为了画廊业的中坚力量,其必将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得到成长。
3.2 浙江艺术品市场必须理性地回归市场本位
3.2.1 市场秩序的理性回归
金融危机促使浙江艺术品市场供给者、消费者及中间商进行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回归。在西方艺术市场模式中,画廊作为签约代理机构,与批评家、经纪人、拍卖行、博物馆等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那些急功近利破坏画廊代理制,一、二级市场错位恶性竞争的做法,事实证明是不合时宜的。因此,浙江艺术品市场必须按照成熟的艺术品市场运营规律各就各位、诚信经营,方能在各种突发危机面前有条不紊的发展。
3.2.2 艺术价值投资理念的回归
浙江艺术品市场许多画家、投资者、投机者关心的热点是画价、而不是艺术价值。此次金融危机最受冲击的是那些泡沫价格的艺术品、被恶意炒作的艺术品以及缺乏价格竞争力的普通艺术品。金融危机使价值投资的理念再度回归,教育了艺术家、艺术品投资者只有具备了艺术价值才能保有市场价值。在危机中生存下来的画廊基本上是注重经营作品的艺术价值画廊。浙江艺术品经营与管理行业协会会长陆镜清认为,浙江艺术品市场有可能得到整顿和清理,剔除过多的投机成分,哄抬价格的状况会有所收敛。投机的人退出去,进来的将是真正对艺术有兴趣、有认知的人。
3.3 画廊的经营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浙江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开放程度较高,其艺术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密切,越来越呈现“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因此,浙江画廊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世界同步。那些死守传统、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哄抬炒作的思想是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暗藏暴发户心态的经营思路是不合时宜的。画廊的经营者必须审时度势在金融危机的洗涤中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按照画廊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经营与管理。
3.4 逐步建立和完善画廊业的代理制度
金融危机后浙江画廊业新一轮的发展同时拉开帷幕,能否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成为赢家,这是对浙江画廊业新的考验。浙江经济发达,艺术品市场潜力巨大,关键是浙江画廊业能否在一级市场站稳,发掘代理新人,培育画廊业的收藏人群。画廊的经营者有没有慧眼在当今浙江画坛多如牛毛、鱼龙混杂的“艺术家”中发现“潜力股”,使真正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进行必要的包装,使具有艺术史价值的艺术品脱颖而出,并推广给自己多年培育的收藏客户;同时,要培养大量有能力对收藏自己画廊经营的艺术品客户群进行必要的艺术投资引导,培养投资者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眼光,避免盲目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使投资者买的放心,物有所值。从而逐步树立画廊的品牌,从根本上保障画廊的可持续发展。
3.5 根据市场多层次需求构建多元经营结构
随着浙江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建设的不断深入,中产阶级人数不断增加,对艺术品收藏、投资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浙江呈现出文化需求大众化趋势,艺术收藏理念深入人心。长期以来两极分化的画廊业使广大的收藏人群不知所措。高价艺术品会让大部分有艺术爱好和投资意愿的人望而却步,低价的商品画没有收藏价值,不利于收藏人群的扩大,所以浙江画廊应构建多元经营结构,除高端价位、低端价位艺术品外应适当推出中端价位的艺术作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由不同价格、类型作品构成的多层次市场结构会使浙江画廊业发展更加合理,艺术市场的潜力才会被挖掘出来。
3.6 资金、人才强强联合走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艺术市场发展成熟的国家其画廊业背后一般都有基金和财团支持,靠资本和专业经营人才围绕着艺术品的鉴定、销售、艺术家发掘和培养在运作,为收藏者和投资者提供专业服务及可靠的产品。相比之下浙江画廊业总共也没有经历过多少年,跌跌撞撞地走到了今天,资金、专业经营人才短缺,画廊市场还经常被大大小小拍卖企业垄断。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严重制约着浙江画廊业的健康发展。浙江画廊业要发挥浙江民营经济的特点,在资本和专业经营人才等方面强强联合,按照画廊业发展客观规律进行品牌化的建设。
3.7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功能
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规范的市场是必须的。国外的画廊联盟当他们发现一个艺术家或者画廊出现违规现象的时候,这个艺术家或者画廊就会被请出局,无法继续生存。这样的联盟也避免了画廊之间的恶性竞争,同时也掌握了更多的主导权。这也需要我们学习总结国外的画廊经验,开创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运作方式。浙江画廊业的规范要靠谁?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认为,一方面,画廊业经营者要提高认识,从自身自律经营做起;另一方面,当画廊面对艺术家、拍卖行、藏家违规操作、错位经营时束手无措时,对于自觉性不够的企业,浙江省艺术品经营与管理行业协会应在市场规范建设中发挥积极的管理和引导作用,不能放任自由,保障行业及会员的合法权益。
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行业的正确引导和管理,根据浙江画廊业的实际积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为浙江画廊业健康的发展服务,为浙江文化大省的建设尽力。当然在实际的市场运行管理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困难,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相信浙江画廊业一定会逐步走向规范,实现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
[1]西沐.中国画廊业发展态势及其评价报告[J].艺术市场,2009(4).
[2]潘欣信.杭州画廊业现状(一)[J].大美术,2006(5).
[3]蒋梦桦.浙江几乎没有像样的画廊[N].钱江晚报第D0001版:人文,2006-5-26.
[4]西沐.中国画廊业面临的困境及机遇[J].艺术市场,2009(5).
[5]潘欣信.杭州画廊业现状(二)[J].大美术,2006(6).
[6]朱琰.论当代中国画廊业的发展[J].艺术百家,2006(7).
[7]严红枫等.艺术品市场如何应对危机[N].光明日报,200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