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开发对策探析

2012-08-15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刘胜兵

中国商论 2012年6期
关键词:民俗旅游体育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刘胜兵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日益成为一种流行的、大众的消费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呈现出个性化、休闲化及多元化的特征。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增长和交通工具的普及,乡村旅游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休闲的时尚选择。作为促进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合理打动内需、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乡村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也引发了现阶段理论界的关注而体育旅游作为另外一种方兴未艾的户外休闲活动,与乡村旅游异曲同工,又有极强的互补效应和广阔的结合发展空间,所以需要我们仔细分析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开发和整理的对策。

1 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产业而言,起步较晚,但兴起之后的发展势头比较良好。乡村旅游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自发式发展,和之后九十年代的倡导式发展之后,现阶段已经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生力军。我国对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也比较重视。为了发展绿色GDP,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仅在2010年,全国就建成了一百余个乡村旅游特色县。这些乡村旅游特色县以点带面,初步形成了一个辐射周边、特色突出、产业链条齐全的乡村旅游格局,并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带动效应非常明显。

乡村旅游发展到现阶段,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的概念范围。现在的游客需要集健身、娱乐、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方式。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应运而生,并日益吸引更多的游客,成为未来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比如如云南傣族农历四月的泼水节,环青海湖的自行车旅游,另外再比如阳朔地区的抛绣球活动,以及贵州少数民族乡村的对歌、采茶、打鱼、晒网,以及彝族的火把节等等。还有的乡村因地制宜开展丰富有趣的户外游戏和集体活动项目,如信任背摔、速降溜索等一些适合在乡村户外进行的拓展项目,这些项目使得游客既可以走入自然,体味乡村风情,又可以放松心情,得到体育锻炼的丰厚乐趣,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2 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与开发项目比较单一

现阶段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很多地区比较趋同,不少景点存在比较相似的乡村旅游,而不从本地实际出发,来开发特色的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项目。致使不少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开发的项目比较单一,缺乏相应设施,缺乏自身特点,亟待在深入有效地分析游客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和开创适合乡村旅游特点的体育旅游活动项目。

2.2 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在一些地方的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中,部分群众对体育领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深入,甚至没有一些科学的保护意识,导致地方的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所依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流失问题日渐突出,一些传统民俗技艺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如贵州省安顺市马官镇流行一种舞花灯的民俗体育运动,当地有一位花灯老艺人技艺超群,但是随着老艺人的去世,他掌握的部分花灯技艺却没有能够被传承下来,造成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损失。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当地的乡村旅游和体育休闲旅游无疑是一块很好的素材。

2.3 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乡村文化生态偏离轨道

随着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日渐兴起,以及农民致富愿望的日益强烈,在一些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资源的地方,农民集资办旅游,或是农民企业家开发旅游资源的热潮随之涌动。这些当地农民或者企业家用其自身的审美观来大刀阔斧地开发这些乡村旅游资源,却往往在闭门造车中显现了乡村的庸俗化内容,这是比较突出的。其实究其实质而言,乡村旅游实际上就是一种体验旅游、一种体育旅游,这种旅游使得城市来的游客们在体验乡土风情的过程中获得对乡村文化比较切身的感受。然而经营农户过分追求如何满足城市游客的需要,甚至把本来极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人为地武断改造成趋附城市生活品味的休闲场地,从而使得一些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开发南辕北辙,失去持续发展的基础。

2.4 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下的淳朴民风受到冲击

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进行的旅游活动中,对淳朴民风的冲击效应客观存在。因为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风气带来影响。再加上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一些以前非常纯朴的农民学会了“宰客”,淳朴的民风荡然无存,引起了前来进行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的客人的强烈不满,经济利益纠纷时有发生;另外还有的地方过分追求旅游业附加价值,甚至由此产生了一些低级、色情、不健康的旅游项目,偏离了乡村旅游与体育旅游的本来目标和含义。

3 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开发对策

3.1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休闲型体育旅游项目

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开发,途径很多。比如对于一些水资源比较丰富地区的水塘、沟渠,我们可以组织开发漂流活动、赛船活动、游泳活动、钓鱼活动以及拓展训练等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而对于一些山沟地带则可以因地制宜地适当开展一些登山、速降、攀岩、对抗、烧烤等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游人既可以在娱悦身心的运动中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又可以在乡村风情和户外美景中陶冶情操,舒缓情绪。特别是对于长期生活和工作在水泥森林之中的人们,在乡村旅游中参加体育活动,确实是有益身心。

3.2 政府主导,探索乡村体育旅游与院校相结合的道路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利用当地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通过采取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当地院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乡村旅游开发区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或者其他课外教育,通过学生,尤其是外地生源的学生的口碑效应,带动更多的乡村体育旅游参与者加入进来,既能够加强当地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的品牌知名度,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开发一批年龄适中的乡村体育旅游潜在客户,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人文教育和课外锻炼作用。

3.3 优势互补,积极推进民俗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互动

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开发要以民俗体育特色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把自然生态旅游、乡村人文旅游以及乡村体育旅游精密结合,形成点、线、网结合的格局,积极对民俗体育旅游产品进行新的开发和定位,构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互动机制。坚持市场导向是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的动力和经济基础,坚持民俗体育项目的特色不动摇是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的根本。只有积极推进民俗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互动,才是乡村休闲旅游的科学发展道路。

3.4 统一规划、协调开发,挖掘整理、坚持创新

目前,针对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缺乏统一部署、协调开发的现状,虽然客观来讲,组建统一管理确实在现有情况下比较困难,但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可以相互协调,结合本地乡村旅游资源现状和潜在开发价值,积极实施各具特色的精品战略。在此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相关民俗体育项目的旅游资源开发,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旅游大餐,通过多种途径的努力,积极塑造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乡村体育旅游知名品牌,使得乡村体育旅游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3.5 积极寻找旅游地农民和游客兴趣的结合点以实现“双赢”

实践证明,一般游客对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的要求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游客希望得到真实的、自然的乡村旅游体验;另一方面乡村的卫生状态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落后现状使得不少城市来的游客非常不适应。也就是说,游客追求的反向性是有限度的,甚至是表面的,而是在居住环境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反向性。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制定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积极寻找旅游地农民和游客兴趣的结合点,以实现“双赢”,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适应旅游业现代化的趋势。

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的发展都必须具备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这是其开发的潜在特质,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只要我们与时俱进、方法得当、措施有力、落实到位,那么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开发,将会产生积极而良好的社会效益。

[1]史斌,等.对开发西部体育旅游资源的初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 (6).

[2]贵州日报.乌当区打造乡村休闲型旅游品牌[EB/OL].http://www.gog.com.cn,2007-09-19.

[3]陈红星,张华影,朱伟,等.广西龙胜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3).

[4]席玉宝.从体育运动的演变及休闲特征论体育休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5]宋光春.2008奥运会对我国经济及大众体育需求的影响[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1).

[6]熊志冲.民族体育特征功能和传播方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16).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体育
民俗中的“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民俗节
漫画民俗
旅游
我们的“体育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