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绩效评价探析

2012-08-15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李儒晶

中国商论 2012年6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供应链

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李儒晶

1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内涵

有关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过多种界定,但是至今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系统、公认的定义。本文认为,所谓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供应链决策者为更好地实现供应链战略目标,而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从多个角度对供应链运营状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分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经过有机地整合归纳,而获取的关于供应链整体运行效果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对于此定义,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实质是对供应链整体运行效果的综合评价,其目的是更好地实现供应链战略目标。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它首先为识别供应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进而促进供应链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最终达到供应链运行效率的提高和战略目标的更好实现。为获取对供应链整体运行效果的综合评价,必须首先对供应链运营状况从战略、流程、结构、具体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机的整合归纳。

2 供应链绩效评价问题分析

2.1 供应链绩效水平首先体现为其对市场各方利益需要的满足程度

供应链是市场发展到当今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市场供求关系中供方用以满足需求的新兴供给方式。与其他传统的供给方式一样,供应链绩效的优劣取决于其对市场价值的创造能力,体现为对市场各方利益需要的满足程度,具体的说就是:供应链绩效水平愈高,其创造市场价值的能力愈强,愈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愈能为供应链的组成各方带来更好的效益和更广阔发展空间,同时也愈能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正面溢出效应。而这种对各方利益需要的相应程度的满足不仅是短期的,而且还是长期的,不仅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不仅表现为战术层面的,而且还表现为战略性的。同时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供应链价值最大化,供应链各成员利益最大限度的实现是以市场需求得以更加有效地满足为基础的,而且它们又以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和相关利益诉求的满足为外在条件。因此,供应链绩效评价应以对能反映这些利益需要满足程度的关键性指标进行正确度量来实现。

2.2 供应链的战略选择是影响供应链绩效水平的重要因素

对组织来讲,战略选择必须建立在对组织内外部条件的深刻洞察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既能适应外部环境,又能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的生存发展方式。供应链战略选择也是如此,供应链决策者必须首先深刻认识供应链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识别其为自身发展带来的威胁、约束和机会,深刻认识自身资源禀赋,识别相对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正确判断所面对的市场特点,把握其发展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既能适应外部环境,最大限度规避威胁,充分利用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供应链存续发展战略。这将会决定供应链适应外部环境的方式、供应链的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供应链内部资源配置方式(成员选择、链体结构、业务流程等)、市场需求的满足程度(成本、质量、时间、可靠性和柔性等方面的规定性)、供应链经营收益及相互间分配方式等。这必然会深刻影响供应链的价值创造,深刻影响供应链的运作绩效。追求供应链的高绩效运作,必须正确制定符合市场各方利益的供应链发展战略,充分协调在供应链运作中承担各种职能功能的各成员战略与之保持一致,在运作中相互协作、密切配合、高效贯彻供应链整体战略。

2.3 评价供应链绩效必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指标是绩效评价的重要工具,建立科学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有效地评价供应链绩效水平的基础和前提。

科学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包括那些度量供应链对市场各方利益需要满足程度的指标,用以集中反映供应链整体绩效水平。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反映供应链对市场需求满足程度的指标:体现顾客价值的综合性指标——顾客满意度、顾客保持率、新顾客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体现顾客服务水平的指标——订单接受率、订单履行率、送货频率;体现顾客服务可靠性的指标——失销百分比、准时交货率、顾客抱怨率;体现顾客服务柔性的指标——产品柔性、时间柔性(又分响应速度和交货柔性)、数量柔性;体现价格水平的指标——同比平均价格优势、平均单品促销频率、产品性能价格比率;体现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的指标——产品合格率、售后服务质量、报修退货比率和顾客抱怨解决时间。第二,它包括反映供应链组成成员利益需要满足程度的指标:经济价值增值、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第三,它还包括反映供应链对外部环境适应性及相关利益诉求的满足程度的指标:有害物质生成比率、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万元资产就业比率等。

其次,科学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包括那些能从供应链战略匹配、供应链业务流程、信息共享、成员间协同关系、运营效率、运营成本与收益、创新发展等方面反映供应链营运状况的指标。这包括:反映供应链战略匹配程度的指标:产品设计战略、定价战略、生产战略、库存策略及运输战略与供应链战略的协同度等指标;反映供应链业务流程的指标:产销率指标、平均产销绝对偏差、产需率指标、供应链产品出产循环期指标、响应速度、准时生产率、柔性等;反映供应链信息共享程度的指标:信息交流频率、信息传递及时率、信息传递准确率等;反映供应链组成成员间协调关系的指标:供应链内平均订货提前期、分销商精确定货率、平均产出循环期、供应商准时交货率、缺货率、供应商产品质量合格率、供应链平均退货率、成本利润率、供应链利益分配公平度、售后服务质量、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满意度、节点企业供应链忠诚度等;反映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指标:信息流和物流整合度、原料产出率,设备产出率、现金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反映供应链运营成本和收益的指标:供应链需求/供应计划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通讯总成本、订单管理成本、供应链管理总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投资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反映供应链创新、发展能力的指标:员工建议增长率、培训总人时增长率、新产品开发投资率、新产品开发成功率、研发投资回报率、新产品销售比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

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实现,增值的累积,市场价值的创造,对市场各方利益需要的满足,归根结底还要靠供应链经营运作来完成。反映供应链整体绩效水平的指标子集合要由反映供应链营运状况的指标子集合支撑。两者之间是目标和手段,结果和过程的关系,前者指导后者,后者的结果决定前者的实现程度,他们共同组成科学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建立科学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非只是对于各项指标的简单罗列,而且还要通过分析揭示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揭示他们与供应链整体绩效之间的关系,揭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在联系。供应链是由多组织、多因素、多目标相互作用组成的复合系统,其动态性、交叉性、复杂性决定了供应链绩效评价属于多层次、多指标复杂系统的综合评价问题,决定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指标数量众多、结构复杂、相互关联、互动关系繁杂等特点。研究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指标数量少则几十种,多则上百种,种类异常繁多,而且指标间相互关系非常复杂;采取措施优化供应链改善某些指标的表征时,常常引起其他指标数值的向不利的方向变化;一些指标之间正相关,而另一些指标负相关;一些指标之间关联关系规律性较强,而另一些指标之间关联关系无章可循。尽管如此,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深入研究各种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其所表征的相关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理想的状态是:清晰地认识到,改善任一指标可采取的优化措施,以及因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其它指标的影响,直至推演出其对市场各方利益需要满足程度的影响。

2.4 评价供应链绩效要正确选择相应的方法和模型

围绕如何利用既定指标体系正确评价供应链绩效问题,理论界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模型:数理统计、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灰色关联、数据包络、标杆比较、神经网络计算、专家评价、组合评价等,对于从整体或某一局部、个别环节、特定角度评价供应链绩效,抑或针对个别类型的供应链(如敏感性供应链)进行绩效评价问题,分别作出了积极的探讨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中很多方法和模型的提出仅限于理论研究,与实际结合得较少,实用性较弱。因此,我们在利用已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供应链绩效时,应当首先全面、系统地熟悉各种相关模型和方法,充分理解其内涵和适用条件,然后针对不同情况、不同供应链环节、不同角度或者不同的供应链类型,选择一种或数种恰当的方法或模型,进行分析、评价,以期全面、迅速、准确地识别问题之所在。

2.5 绩效评价是为供应链目标实现服务的重要管理手段

供应链绩效评价作为一种管理手段,通过为供应链存在问题的识别提供依据,促进供应链的调整和优化,运作效率的提高,为供应链目标更好地实现而服务。 实际操作时要时刻强调评价活动的目的性,强调手段对目标的支撑,不仅要运用科学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各种定量、定性分析方法,测量和评价供应链运作水平,而且还要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表现异常的指标,识别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并列出支持相关指标改进可采取的供应链优化措施,由于供应链本身的复杂性及众多指标间关联关系的复杂性,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所列措施的实施可能会引起的其它指标的变化,根据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规律,判断其对市场各方利益需要满足程度的影响,乃至最终对供应链价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取舍和整合,并形成多个可行方案,最终选取最满意方的供应链整体优化方案加以实施。优化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后检验的重要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绩效评价目标的实现,即能否促进供应链战略目标的实现。

2.6 供应链绩效评价要考量成本因素的制约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一种管理手段,其实施有利于供应链的优化、供应链价值的增值,但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管理成本,如果出现增加的成本大于收益情况,将会得不偿失。所以在进行评价供应链绩效时,要考虑成本问题。因此,我们在构建指标体系评价供应链绩效时,一定要坚持根据实际需要量力而行,遵循关键性、实用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发展性等原则,追求以最小的管理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绩效水平的提高。

3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步骤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正确进行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一般步骤:

(1)正确认识供应链所处市场各方利益要求,认清其相互间内在联系。

(2)正确评估供应链战略及其实施状况,重点研判其战略决策是否支撑供应链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各组成成员战略是否与整体战略一致,战略实施中,是否得到充分协调。

(3)建立科学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依据建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数理统计、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数据包络等),评价供应链绩效,识别问题所在。

(5)罗列解决问题可采取供应链优化措施,分析相互影响,推演其对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影响,选择正确的供应链优化措施,形成多种优化方案,对比分析,确定最满意方案。

(6)实施既定优化方案,重新评价。

供应链竞争已成为21世纪经济领域中最重要的竞争形式,供应链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其绩效水平的优劣,科学地测量和客观地评价供应链绩效对于及时、准确地识别供应链营运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优化供应链,提高其效率,增强其参与竞争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供应链是涵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第三方物流公司等多个独立运行企业的复杂联合体,其绩效体现在多个方面,其运行涉及众多环节,对其运营绩效进行系统、科学、客观的评价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相关问题的完善解决,权威的、统一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方法体系的形成还需业界同仁们更加深入、持续的探讨和总结。

[1]徐贤浩,马士华,陈荣秋.供应链关键绩效评价指标及优化[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

[2]霍佳震等.企业绩效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J].同济大学学报,2001.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