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
2012-08-15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朱少华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 朱少华
步行街又称步街或步步街,各地的步行街常在前面加一个“某”字,叫“某步街”。如广州的旺步街、南充的三步街、张家界的溪步街、北京的法步街、南京的户步街等。步行街包括文化步行街、休闲步行街和商业步行街、特色步行街等。其中商业步行街以商业设施为主,同时注重街道的环境质量,街道上设置有绿地、花坛、雕塑和艺术化处理的街道路面等,使人们在购物之余,增加了休闲的空间和时间,增长了人们在街道上的停留时间。是一种现代的户外购物形式。把商业和文化、休憩、娱乐和艺术欣赏结合起来。从而步行街上形成多元的活动空间和多元的活动内容。商业步行街往往是在延续历史的脉络和原有的商业集散地上形成的,多位于老城中心区或是城市的区域中心。这种区域是历史的积淀和城市人们的集体无意识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历史的惯性力。它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体现城市曾经繁荣,业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酵母地”。因其具有的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成为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商业资源的综合性的核心地带。商业步行街具有专业的商品特点和具有较强的民族和民俗特色和休闲的特征。
1 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原则
1.1 整体性和连续性原则
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不同于居住环境设计。整体性是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很重要的一个特点。首先,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空间范围比较大。其次,它更是增加了对历史文化内涵的表现和挖掘。这种整体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城市的宏观角度看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可以说商业步行街是一个城市文脉的延续,是城市形象的表达,它用线性的空间体现出城市的整体形象和个性,它是城市的一个名片。另一方面从微观角度而言,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是各种景观要素的一个综合,它包括了建筑设计、植物绿化、雕塑小品、招幌广告、地面铺装等,是一个具有完整景观意义的综合体。
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连续性包括空间的连续和时间的连续。空间的连续是指商业步行街上建筑风格、植物绿化、雕塑小品、招幌广告、地面铺装等方面的和谐性和连续性。时间的连续是指商业步行街对历史文化内涵的延续。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它的设计特定和景观特征要与城市的文化相一致和匹配。所以在设计上要体现时代特征,同时也要传承历史,表达文化。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要从步行者的心理角度出发,从四维空间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的、可认知的线形空间。
1.2 功能性和艺术性结合的原则
景观设计是一种环境设计。总是要依附于特定的功能体,体现出特定的功能性。商业步行街首先是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的。具有商品交易和流通的功能。商业景观是景观环境中的一种,其设计方法与一般意义的景观设计相比,除了具有一般特征外,又因其使用属性的定位,显得更具有鲜明目的性和经济特性。其最终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促成商业活动的进行和商品交换的最终达成。这一性质与目的决定了商业景观设计与一般环境空间景观设计相比,呈现出特有的特殊性和矛盾性。
毫无疑问,商业景观的属性定位与经济学上的商业活动具有很紧密的联系,这是与一般意义上的景观设计最显著的区别所在。商业街的这种商业属性,理应成为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上的功能定位和追求的目标。所以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必须具备商业的功能性。同时,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在满足商业需求的前提下,也应该讲求艺术性。如果一个商业街的设计不注重其艺术性的体现,那么不可避免会落于俗套,从而不能为城市打造美好的景区了。
1.3 人性化和生态化结合的原则。
商业步行街是城市空间体系种重要元素之一。这种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它的线性物理空间的形态上,而且商业步行街被看成是人们进行公共交往的重要的活动场所。所以,从人的活动心理出发,商业步行街要在空间尺度、路面铺装、小品设施、植物选择等方面都应讲求具有人性化。
生态化倾向是21世纪的一个主流。生态设计,也称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生态设计要求考虑环境因素,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生态设计活动。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从商业角度考虑,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以提高竞争能力。商业步行街中首先要注重绿色环境的营造,通过对绿化的重视,有效地降低噪声和废气污染。最大限度保持自然形态,避免大填大挖,因为自然形态具有促进人类美满生存与发展美学特征。
1.4 善于利用和保护传统风貌,尊重历史的原则。
许多商业步行街很多都是在历史传统的街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些久负盛名的老店,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会使商业步行街增色生辉。在这些地段设计商业步行街时,要注意保护原有风貌,不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如南京夫子庙商业街、天津古文化街西安的书院门等都属于这种性质。
2 商业步行街的设计要点
2.1 空间边界的设计
人对商业街内感知空间感知是三维维的。这要求设计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街道的三个界面。首先商业街要注重两端的景观设计。在空间和环境上形成一种界定和限定,以牌楼、大门、雕塑等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与周围的环境相分离,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同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
对于街道的横断面,街道宽宜为两侧楼高的1/4~1/2。符合人的视觉观赏角度,一般商业步行街的宽度可以控制在在10~20米之间,超过20米宽的街道虽然符合人的视觉观赏角度,但是从人的绝对距离过远,失去了近人尺度。 在街道纵断面上,宜以20~30米为一个单位进行变化。
商业街空间的立面要注重二次空间的应用,即底层空间和上部空间的区别。单纯的商业步行街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存在的,更多的情况往往是商业街以办公楼、住宅楼的临街或底层界面的形式出现。也就是底层为商业,顶部是住宅或是办公。因为住宅办公等建筑与商业建筑的个性不同,自然就在建筑的外立面显现出两种建筑风格的界面,形成整体建筑的二次空间形式。
在底部商业建筑与上部建筑之间用平台、骑楼、遮阳、色彩、建筑材料、广告招幌等形式加以分开。不但可使上下不同的建筑个性有明确的区分,还能降低噪音和视觉干扰。
2.2 建筑界面的设计
商业步行街的建筑边界与人的行为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建筑界面的尺度、比例、材料、色彩 、装饰构建和风格都会对人们的认同感、归属感、舒适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建筑界面的品位也是商品经营者文化观的体现,直接决定了人们对步行街定位的判断,决定了他们停留时间、消费意向等商业价值的实现。因此,建筑界面的处理反映了步行街的形象,应该具有鲜明的识别性并体现人文关怀。
历史传统商业街往往是自然形成的,不同时期建造的建筑,风格迥异,品种繁多的商业铺面杂拼在一起,形成多元而又统一的繁华效果。很多城市在新建的商业街中,往往具有非常单一的类型,使人感到单调乏味。为追求传统商业街的意境,要有意识地放弃追求立面手法简单的统一,甚至应刻意创造多种风格的店铺共生的效果。不同风格的建筑单元拼在一起使人联想起小镇风情。即便是同样设计的不同单元,也通过材质、颜色的变化,加强外观差异化。
2.3 步道设计
步行街是以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的街道,对于步行的强调源于现代城市的扩张和汽车的发展使街道越来越不适宜步行,步行街的地面是三度空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与建筑边界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如果仅把步道的主要作用理解为交通性的, 把街道本身理解为一个简单的平面空间,步行街的道路就会仅是一种或几种颜色不同的地砖的搭配铺设。事实上,人流在步行街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序、随意的行为,是一种休闲性的闲逛和漫步,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一方面,从运动性角度来考虑,商业步行街应该给人一种流动向前的感觉,可以通过特定的铺装、纹理、植被等引导行人向前,这样才会吸引行人在街道内行进。另一方面,从静态角度来讲,步行街还应充分考虑行人休息的需要,这种需要反映到街道的设计上,可以是铺装的变换,也可以是灯饰、座椅的变化,或是开敞的小品类休闲广场,甚至是一些可以与行人交互的商业活动。这样不但会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人产生“滞留”的意愿,也给人以心理上被关怀的感觉,可以增加人在街道上的停留时间,从商业经营角度而言,增加了人们购物的时间,也就会提高商业的营业收入。因此,步行街的道路不仅仅是铺在地面上的几块地砖,而是具有丰富层次的、界于人与街之间的立体界面,
2.4 重视非建筑元素的设计
商业街空间气氛的形成,取决于建筑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式,同时一些非建筑的元素也在很多程度上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合理的 运用这些非建筑元素,更能体现出商业步行街的文化特性和商业品味。比如室外茶座、凉亭、花坛、 雕塑、灯具、广告牌、电话亭、牌匾、招幌、植物、 垃圾桶等功能小品和装饰设施。这些元素丰富了商业街与人发生亲密接触的界面。
3 结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步行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形态上的改变。一改过去不单一的街道形式,而是增加了很多要素,如地上天桥、地下通道,从线状发展为网状等。同时步行区业开始容纳更多的社会文化活动,人们不再仅仅是购物。步行街的功能、环境也更加复杂。商业街的设计从一开始简单满足规模、流量等技术指标,到更加重视人的心理的多元感受和多重活动。
[1]吴卉.天津市和平路步行街环境心理学分析[J].四川建筑,2004(04).
[2]赵飞鹤,张先进.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J].华中建筑,2004(01).
[3]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03(04).
[4]陈玉慧.我国城市步行街建设热的起因及正负效应[J].经济地理,2002(04).
[5]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01).
[6]谢璇,骆建云,周霞.广州骑楼街区保护与改造现象剖析[J].华中建筑,2001(04).
[7]周澍临,严伟,刘艳,孟海明.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设计[J].新建筑,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