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华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策略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2012-08-15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善国

中国商论 2012年30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专利知识产权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朱善国

1 跨国公司国际研发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跨国公司通过把先进技术本土化,或者同中国的研究部门或高校进行合作,从而给中国企业带来了管理理念的创新。跨国公司研发通常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品牌和产品质量,具有较高的研发效率,我国企业可以学习和借鉴到跨国公司研发的先进的管理水平。

我国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成为我国产品研发、技术开发的主体。对于技术上有一定实力同时也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应该具备全球意识和国际战略,鼓励与国际先进技术合作,共同分享技术开发和研究成果。建立海外技术开发中心,紧紧追随国际先进技术的步伐。总之,增强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是我国关于知识产权战略的长期目标。

2 知识产权策略对我国中小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2.1 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空间

技术创新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一项新技术研发成功,不仅可以改变企业的技术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创新企业由此可以抢先占领新的市场,取得市场的垄断地位,并从中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要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企业都要把技术创新作为第一要务。跨国公司在技术上的步步领先和拥有的核心技术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空间。

2.2 削弱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2.1 资金方面

由于跨国公司采取“标准化”战略,形成了产品“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 使得国内企业在生产相关产品时不得不花大笔的钱来购买跨国公司已经实行标准化的专利技术,由此削弱企业的资金积累来发展自己的技术。跨国公司凭借技术垄断地位,在转让或许可使用其知识产权时漫天要价,对我国企业尤其是长期以来以仿制为主的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开发或创新产品不够,主要以仿制为主,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垄断,在我国企业要求使用跨国公司技术或转让技术产权时,跨国公司开价一般都非常高,使得我国企业成本,经济损失很大。在一家中外合资的汽车企业,外方收了1亿多美元的一款车型技术转让费。不久,外方母公司又推出这款车的改进型,当然又要求中方支付技术转让费1亿多美元。高额的转让费使得我们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时,失去了本来拥有的成本优势,使我们的企业缺乏竞争力。

2.2.2 人才方面

跨国公司在研发中实施人才战略,削弱了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基础。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根本,跨国公司在人才获得方面存在很大优势: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优秀的培训机制、厚实的科研基础,等等。由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产品市场和人才市场的占有,使得国内的研究工作失去依托而被迫取消或减弱。

人才本土化是跨国公司人才的基本策略。不仅在普通岗位,一些管理岗位也越来越本地化。联合利华(中国)的管理岗位上90%都是中国人。跨国公司加大在华的研发力度,纷纷开设研究中心或研发机构,如IBM、松下、三星、微软、朗讯、摩托罗拉等全球500强企业有近200家在中国成立了研发中心。当然,对科研人才的网络的力度也会更强。

2.3 难以获得核心技术

跨国公司控制着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究成果都尽量提供母公司来申请专利权。由于中国法律的制约,有一些专利由在我国的研究机构来申请,但跨国公司会利用合同、信托、合作等一些方法,巧妙的把知识产权输送到自己的母公司,规避法律的制裁。

2.4 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妨碍公平竞争

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并不健全,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竞争的知识不太了解,导致跨国公司在我国滥用知识产权,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跨国公司拥有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比率很高,往往会由于知识产权而导致技术垄断,使我国企业无法公平地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最典型的是产品销售中的“价格歧视”。比如当初微软在销售Windows 98时中国大陆市场零售价为1980元,但是在美国折合人民币800多元,在日本折合人民币600-1200元;Office2000测试版在我的价格为200元,在国外为全部是免费赠送;苹果定价亦是如此,这样的 “价格歧视”使我们企业增加了负担,我们的消费者付出了本不应该支付的高额费用。

3 我国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在知识产权方面,没有整体的战略考虑

在我国,企业很少设置专门知识产权部门的。企业不太注重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的现有发明不会去申请知识产权的保护。绝大多数的企业不懂得树立良好的商标和品牌形象,不清楚知识产权对其企业的重要性。由于当下全球经济的影响,我国企业更重视有形资产的保护,而忽视无形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注重企业的形象。我国企业在形成重要的科技成果后不会及时地去申报专利,但却热衷于申报科学技术奖,不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科技成果的商品转化率很低。

3.2 企业极度缺乏知识文化产权

目前,由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人员考核措施的非科学,研究人员关心的是论文的发表和研究成果的鉴定成功,对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却不予重视注重,据国家相关统计年报显示,近十几年来,我国每年产生的重大科技成果有3万件之多,但极少数能过形成的自主知识产权。

3.3 对知识产权缺少有效管理和有效激励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知识产权在企业技术竞争中作用越来越大。我国缺少由律师、知识产权专家、资产评估师、品牌专家、市场分析员等专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组成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而跨国公司在这方面的情况却相反,拥有强大的专业的专门机构。对技术人员、科技发明者及知识产权拥有者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

4 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应对策略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策略?我国企业需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机构,将知识产权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与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相结合,积极实施人才战略,重视商标与专利的注册,重视商业秘密的保护。其次,将原以跟踪和模仿为主的发展思路,调整为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完善研发体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4.1 加强拖入,申请更多专利

企业应重视知识产权,组织上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成立专门收集专利信息的部门,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方面的文献资料,坚持不懈的追踪和检索专利技术。同时企业应增加研发投入。将已经公开的专利或技术进行有效组合,突破跨国公司对知识产权封锁,我们要通过先引进来,再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积极申请专利,夯实我国知识产权的基础,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结构。

现在获取知识产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跨国收购也是一条常见的方法。有些核心技术已经申请专利,可以通过跨国收购的方式,买下竞争对手的专利。2005年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不仅拥有西门子品牌,更是获得了GSM 手机方面的核心专利。由于西门子的技术底蕴和德国的严谨工艺,明基短期内获得罕见的9项大奖。虽然这一收购最后是失败的,但是跨国收购一举获得技术与品牌,却是技术收购的成功典范。

4.2 关注商标,加强品牌保护,加强商业秘密保护

我国企业应该重视商标,尽快尽早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注册自己的品牌商标,教育员工要有商标意识和品牌意识。企业要主动积极地与侵权者抗争。

企业要教育员工养成商业秘密的保护意识,要求员工要注意商业保密,特别是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员工,要与他签订保密协议,包括了解公司商业秘密的供应商、经销商等合作伙伴,也应签订相关保密协议,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赵伟晶.跨国公司在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2010(3).

[2]贺团涛,曾德明.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动因及发展趋势[J].求索,2010(7).

[3]陈伟,于丽艳.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升级与我国企业应对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9).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专利知识产权
专利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专利文摘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