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2012-08-15单云方

中学语文 2012年9期
关键词:大纲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单云方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具有广泛的思想涵义。

语文是人们进行交际和思维的重要工具,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它凝聚着民族的思想感情和人文价值,语文教育在培养人才和传播文化、促进社会文明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21世纪的形势发展与客观需要,当前中学语文的教学要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其中改革的突破口就在于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重新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改革的着力点则是课程、教材、教法以及考试方法。

要确保素质教育与新课改实验的顺利进行,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教育观念上进行彻底变革,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一、素质教育理念对中学语文教学理念的要求

素质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中心,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过去,我们总习惯以教材为中心,崇尚教材知识点的“拉网式”教学。现在,课程改革摒弃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文化熏陶、人文教育与综合实践。于是,很多教师就觉得心里不踏实、不放心甚至忧心忡忡,觉得我们按“课改”的要求教学,课堂上热热闹闹,可学生将来考试怎么办?其实教师的种种“忧心”是教师思想陈旧所致。就拿考试来说,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而学习效果决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点的落实与掌握的层面上,更多地则表现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想:如果所学习的知识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不能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帮助的话,学生学的知识再多又有何意义呢?另一方面,从考试本身发展来看,它也经历了由务知识到务能力的转变,教材知识只能为学生能力形成提供支撑点,而决不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现在考试题型不断在变考法,也越来越灵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按照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学,学生也决不能适应当今考试的评价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学生本身发展的要求。

二、素质教育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要求

教学观念的改变,这只是向素质教育迈开了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便是改变教学方法,这是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学的关键。有些教师一听说在要搞素质教育就打破传统教学束缚的时候又走向了另一极端,他们认为既然素质教育重在培养能力,就可以淡化课堂教学,少传授文化知识,多进行实践活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大家试想一下: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人又如何谈得上综合素质呢?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基础,是人们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支撑点,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石。一个中学生如果连起码的语言运用都不会,又谈何综合能力呢?所以,谈素质教育非但不可忽视课堂教学,相反,应更重视课堂教学,而且必须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效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语文课堂教学上有两点需要老师把握:

一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和美育功能,以完成语文教学的育人任务。语文教学不仅要注意工具性的训练,而且要贯彻思想性的教育。语文教材“文以载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因素,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缘文释道,因道释文,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语文美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心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的内容包含着人的审美追求、审美体验和审美倾向,语文美育的核心就是塑造美的心灵,这有利于促进语文德育和智育功能的实现,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的育人任务。

二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注重智力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培养学生的智能,必须注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统一,重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

20世纪苏联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而言,学校有两个教学大纲:一个是必修知识的大纲,另一个是非必修知识的大纲。必修知识的大纲是教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传授知识,非必修的大纲是指学校大纲范围以外的一切知识。”教师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必须扩展学生的课外学习,否则,学生的智力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出于这样的考虑,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强调:课堂教学除了传授一定的知识外,重要的是还要启发少年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跳出课堂教学的范围,到广阔的课外去阅读、研究、思考。因为课外活动是培养青少年的亲和力、协作精神以及坚强的精神意志的最好场所。这是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

总之,素质教育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听众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的课堂。这种课堂并非仅仅是三尺讲台,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大舞台。在这个素质教育的大舞台上,教师只是台边导演,学生才是台上演员。因此,只有在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上课时主动求知、主动求学。

猜你喜欢

大纲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50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份“学习大纲”帮您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迈进中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真境地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自助式”家庭作业的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