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2012-08-15张洪峰杨文清

中学语文 2012年9期
关键词:一节课目标课堂教学

张洪峰 杨文清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打开百度搜素,输入“高效课堂”就会出现相关词条5,570,000项,足见高效课堂已如三月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昌乐模式……一个个新的教育模式如雨后春笋,正成燎原之势。这本是一件好事,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有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可是热闹之余,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一个事实,是不是这些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前些年十分流行的目标教学、点拨教学等各种模式,现在又有多少学校还在试行?

尽管对高效课堂的定义众说纷纭,但笔者认为,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富有人文化、人性化和科学化,贯彻全人教育的理念,教学效果明显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是否高效,实质上检测的是教师的“诗外”之功。教师知识面的宽窄、文学素养的高低、审美情趣的雅俗,决定了语文课堂的精彩与平淡。

二、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一)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贯彻全人教育的理念。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一节课就是一个微型的系统。它是由教师、教材和学生组成。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性别、性格的不同,各自生活经历的差异,每个人的知识层面、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可能千篇一律。再加上一些诸如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的和谐度等因素的影响,作为教师,在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就应该贯彻全人教育的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一个科学的、立体的教学目标,既能满足班级中那些吃不饱的优等生的学习需要,更要照顾到绝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必须考虑到一部分学习比较吃力的学困生的需要,以防他们消化不良。就一节课来说,教师还必须科学地把握一节课的教学进度,有张有弛,既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紧张,使得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又得让他们在紧张中感到一种轻松,感受学习的愉悦。这种教学目标的设计,很符合耶克斯-道森定律。耶克斯-道森定律认为,适宜的压力能维持大脑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学生只有通过跳一跳才能感受摘下来的桃子的味道的甜美。

比如我在思考《赤壁赋》的教学目标时,就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除了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一些特殊句式以外,那些基础比较差,学习文言文感到比较吃力的学生,教学过程中就以鼓励为主,让学生能结合课后注释,在熟练流畅的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意,进而可以比较通顺的翻译全文。绝大多数同学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把握本文在写法上的一些特征,比如景与情之间的关系,有关月亮与情感的思考等等。那些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我就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的苏轼,经历了人生中的生死炼狱,即便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在举目无亲、处境困窘的赤壁会以何种心态来面对人世间的沧桑?这个政治上的幼稚儿通过这次血雨腥风的仕途洗礼,能不能有一种全新的审视世事的视觉?在研读全文的基础上,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不同的目标引发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作者的不同看法。在获得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逐渐把自己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接受心理学家柏格森提倡我们的心灵“一要紧张,二要有弹性,才能随机应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设立分层次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适时改变教学节奏,调整教学内容,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富有人文化、人性化和科学化。

学生群体结构的多样性,并不排除教师群体结构的差异性。和学生一样,由于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性格、性别、年龄等客观存在的差异,兴趣爱好、教育理念也常常是千人千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一种比较时髦的、打着高效课堂旗号的教学模式来限制人的思维,束缚人的思想,无异于封杀了本来就应该众彩纷呈、百花争艳的教育的春天。

学无定法,教更无定法。《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文体,自然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就同一篇课文来说,朗读能力强的教师就可以声音为媒介,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再加以点拨、启发等多种形式,力争在四十五分钟内构建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善于理性思维的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稍微有点难度的思考题,挑战学生的学习心理,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得他们既可以摘到桃子,又必须跳一跳才可以达到目的,在挑战与成功并存,激励与希望齐飞的课堂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紧扣不同文体的特征,既可以将沉淀着历史文化气息的生涩难懂的文言文讲得风生水起,让学生走出文言文学习的困境,感受祖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将单调乏味的说明文讲得头头是道,让学生通过枯燥乏味的数字、空洞抽象的概念感受自然世界的纷繁复杂,色彩斑斓;还可以运用辩证思维,旁征博引,把板起面孔来说教的论述文讲得轻松愉悦,妙趣横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习气,就没有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注意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对那些学困生,要以鼓励为主,让他们在微笑中感受到关爱,在成功中感受到希望。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教师要注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设置一些有难度的障碍,让他们跨过思维的瓶颈,感受学习的喜悦。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富有人文化、人性化和科学化,就会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每个人都得到了尊重,每个人都享受着成功,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开阔,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容量,把握内容挖掘深度,注重双基训练。

课堂教学容量是课堂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什么样的教学容量才合适?相传宋玉在形容他的邻人东家之子时说这个女子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赤,著粉则太白”。我们不妨拿这段话来形容高效课堂的教学容量。只有适当的教学容量,适度的教学深度,才有可能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熊丙奇先生指出,教育要让每个学生获得自己想要的成长和未来。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确定分层次教学目标,采用人文化、人性化、科学化的教学方法时,还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容量,把握教材内容挖掘的深度,既不能放松基础知识的教学,更不能忽视基本能力的培养。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想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面面俱到,无异于大海捞针,痴人说梦。最理想的效果是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现一流大学。”我们能不能这样说,“高校课堂,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辩证的选择。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是不可能产生高效课堂的”呢?

当理论一旦成为枷锁,就会使万紫千红的春天百花殆尽,万木凋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笔者认为,一位教师,一个班级,一所学校,都应该立足实际,兼收并蓄,在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本班学生、本校实际的教学思想,而不应固步自封,妄自尊大;或者只是拿来,照搬硬套,毫无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教育才会迎来真正的春天。

猜你喜欢

一节课目标课堂教学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