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锤炼语言应从语文教师开始

2012-08-15孟丽华

中学语文 2012年9期
关键词:于漪学养语言

孟丽华

“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全国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如是说。优美的教学语言确实可以牢牢的粘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乐于学习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深得文本语言的精髓。

同时,我们更要看到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仅是在晓之以理,授之以道,更是在导之以行,示之以范。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曾如此说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比较的人物”。师而优则学,当学生陶醉于教师优美的语言,流畅的表达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已经成为他们学习语言的另一范本。可以相信,当语文的芳醇款款地从教师的语言中流出浸润着他们心灵的时候,在他们的心里将会开出美丽而芬芳的花朵。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语文教师的 “言”即是“行”,言传既是身教。“说的比唱的还要好听”对语文教师而言并不是一句玩笑话。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锤炼自己的语言,让自己思维的外衣得体而亮丽。从而使学生心慕之,行效之。

那么怎样才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文”一些,美一些呢?我认为一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深学养,使自己的语言具有内涵美

语言贫乏苍白,空洞无物是语文教师的语言大忌。这表面上看似乎是语言问题,而实际上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问题。源丰方能流长而水广,根深方能枝繁而叶茂。教师的语言是平淡乏味,干瘪苍白,还是字字珠玑,富有内涵,这都同教师的学养密不可分。学养浅,站在讲台上,就会捉襟见肘,为表达而搜肠刮肚。学养深,讲起课来,自然就会左右逢源,信手拈来。试看,鲁迅、郭沫若、朱自清、闻一多……这些名师语言的花香远且益清,又有哪一位学养的根不是深扎在文化的沃土里兼收并蓄呢?

因此,要想“秀外”必先“慧中”。而“慧中”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勤学精思。

先说勤学,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创新的时代,大环境在变,学生在变,教材也在变,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语文教师必须不断的更新自己桶里的水,不然这水就会“腐”,不但不会给学生营养,而且可能会害了学生。而要想让自己桶里的水常换常新,教师必须博览群书。腹有诗书“语”自华,书读的多了,知识丰富了,底蕴丰厚了,站在讲台上,才能侃侃而谈,游刃有余。除了读墨香氤氲的书,教师还要学会阅读生活的书,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暗香浮动,教师只有自己先读出来,才能传达给学生。

然后再说精思,加深学养,还必须勤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唯有思考,才能让书中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真正提升人的素养。而且面对语文的汪洋大海,教师如果只是拿教参去画瓢,做教参的复印机,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那么在拥有各式各样参考资料的学生面前,教师讲的不过是学生嚼过的馍,学生面对这样的布道,只会觉得索然无味,甚至反感。因而教师必须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勤于思考,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中感受到自己思想的闪光,以此来点亮学生的思想。

二、满蓄情感,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波澜美

有的教师学养非不深,钻研教材也颇有心得,但讲起课来,却平淡如水。总让人感动不起来,原因在哪里?就在教师的语言上,教师语调平平,没有波澜,学生缺少情感的灌溉,所以也都萎靡不振,提不起精神。播撒阳光的人首先自己心中必须充满阳光,教师必须饱含感情全身心投入,不然又如何唤起学生的热情呢?

文章并非无情物,多少心血浇注成。教师在研读这些含情文章时,应以自己的心灵去碰触前人的心灵。授课时,才能以师情传文情激生情。“语言的慷慨激昂来自于胸中感情激荡”。于漪老师很早就这样说过,她的语文教学素有“情感教学”之称。凡听过她讲课的人,无不感动于她声情并茂的语言,有时舒缓从容如溪流涓涓,有时酣畅淋漓如江河千里,有时慷慨激昂如战斗的号角,有时低回委婉如月下洞箫,令听者或轻松、或紧张、或向往、或失望、或欢喜、或忧伤。诚如于漪老师所言,语言不是蜜,但它却牢牢“粘”住了学生的心。这其中并没有什么秘诀,点燃学生激情的只是于漪老师语言的激情。

我们虽然难以象于漪老师那样成熟从容,但是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没有理由不做得更好。因此我们要精心锤炼自己的语言,把握节奏,形成波澜,满蓄情趣,力求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营造出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使学生身处其中,如鱼得水。

三、精心组织,使自己的语言具有逻辑美

有时侯,教师会有这样的感觉,一篇文章该说的很多,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说了半天却又觉得辞不达意,或说着说着,自己也不知所云,而学生听着,如坠云雾,越听越糊涂了。上述啰嗦重复、表达不清、没有条理这些语言上的毛病,实则是教师思路不清晰,思维没有逻辑所致。以己之昏昏安能求其昭昭呢?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自己的语言,认真梳理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环环相扣,简洁明了,具有逻辑的美。

以梁实秋先生的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这篇文章是梁实秋先生回忆自己在清华做学生时,听到的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在文章中他回忆了梁先生演讲的一些片段,文章不长,但极有张力。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感受梁先生这一人物的风貌应该是教学重点,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走近伟人的时候受陶冶呢?我们可以这样安排思路:读杜甫诗——诵《桃花扇》——歌《箜篌引》。引导学生去深入感受文中引用的这三首诗歌的内涵,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先生的演讲只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也就可以感受到先生对国家的一腔热诚。一线在手,便可把握全篇,让先生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心中有条理,语言才有条理。学生听起来也就一清二楚了,教学目标的完成也就水到渠成。

四、随机应变,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机智美

一位老师无论他备课多认真,也不可能备出所有的问题,因为有些问题根本是无法预料的。譬如在学习方面,可能有同学会提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说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在秩序方面,也许会有学生思想开小差,做一些小动作。在这时,教师稍微不注意,可能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学会随机应变,恰当地化解课上的突发性事件,让自己的语言闪现智慧的光辉。

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提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让一位女生背课文,这位同学边背边偷看,遭到了同学们的“检举”,这位同学不由红了脸,站在那儿一言不发。钱老师深知她性格内向敏感胆小,能站起来背已尽了最大努力,如果批评,只会伤害她的自尊心,怎么办?谁也想不到钱老师竟如此回答同学们的“揭发”,“你们大概不知道吧?偷看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同学们都睁大眼睛不名所以,钱老师接着又说道:“偷看就是眼睛闪电式的从书页上扫过,用最快的速度捕捉到你最想要的内容。这种扫瞄式快速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难道你们不应该好好培养吗?”同学们恍然,钱老师话锋又一转,“当然考试时要暂停培养这种能力。”同学么都笑了起来。那位女同学也笑了起来。

钱老师就这样以机智的言辞替这位同学解了围,也微笑着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语言机智而幽默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以钱梦龙老师为楷模。

五、与时俱进,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时代美

步入二十一世纪,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作为新时期的语文老师也应与时俱进,让自己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内到外都散发出时代的气息。只有这样,才能同沐浴着新世纪阳光成长起来的中学生的心弦对准调,引起他们的共鸣。

当代中学生最感奋的乃是同他们贴的最近的现代生活,如果教师讲课,只是立足于课文讲课文,而不是立足于现实生活讲课,那么学生一定会因课文中的虚拟世界的距离遥远而兴趣索然。因此教师必须将课文内容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触发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多方位思考。

例如教读《鱼我所欲也》,如将现实生活中贪污腐败的例子昭示见利忘义的下场,那么学生一定会对“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两句有更深刻的认识。讲《阿房宫赋》,则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思考我们很多时候对自己从前的错误以及身边别人的错误是不是也是“哀之而不鉴之”,以致“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如以王菲的歌唱来导入,一定更能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另外,在形式上,教师的语言也应有所创新。本校一位老师上课深受学生的欢迎,这就跟他的“新派”语言不无关系,例如劝诫学生作弊,他会笑着评点“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考试作弊竟如此麻烦。”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会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来诠释“天降大任于是人也”;讲《五柳先生传》他会用 “酷”来形容五柳先生的特立独行——有如此活泼灵动的语言,语文课又怎会不充满生机呢?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从上述五方面打磨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优美流畅。既授之道,又冶于情,启于思。为了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语言应从教师开始。为了学生拥有美的语言,还是让美的语言从教师开始吧!

猜你喜欢

于漪学养语言
“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语言是刀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诗的“别材”与学养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