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趣,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

2012-08-15福建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钟子期中学语文

福建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如何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激趣,是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当学习者对新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无疑有着很大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在做中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开始,智慧从动作开始。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他强调教学做事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他说比如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需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游泳也是如此,游水是在水里做的事,便需在水里学,水里教。学语文也一样,在做中学语文,在做中用语文,势必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学生写作文,学生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作文将无从下笔。一次,我布置学生写一篇题为《第一次》的习作,要求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学生们回家后,纷纷动手做起事情来,有的学着蒸蛋糕,有的学着做饺子,有的学剪纸,还有的学骑自行车、种花、养金鱼等,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做起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在反复实践、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大家都写出了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次习作给了学生一个很大的启发: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平时一定要多参加生活实践,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对自己学习语文很有用处。

教学生字也是这样,想让学生把字写好,除了仔细观察、研究字形外,就是要让学生动手模仿,经常练习。如果脱离实践,教师空谈再多的理论说教也是苍白无力的。

孟子说教学重在“自得”,要学生自得,必须让学生学会“做中学”,通过自己动手做、动脑思考,得出的结论才会经久不忘,活学活用。在做中学语文,可以渗透在每个语文板块,如口语交际、朗读训练、阅读习作等,无一不是让学生在做中完成的。唯有在做中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实效性。

二、在夸中学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卡耐基说过:不论一个人错得有多离谱,如果你不希望他继续错下去的话,就不要严格地批评和责备他,而要对他的最微小的进步表示由衷的赞美。小学生天性喜欢受表扬,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给予适当的表扬与激励,让他们在教师的夸奖与鼓励中满怀信心地学语文,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有位教师在语文课上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夸学生,每位学生在他的语文课上都能得到真诚的夸奖。于是,他的学生爱上他的语文课,并渴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成绩当然也越来越优秀。这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总会用欣赏的目光注视学生,当学生朗读正确并富有感情时,教师会提高声调由衷地赞叹:“读得真有感情啊!把人物读活啦!”“声音真响亮啊!语音真美啊!”于是这位被表扬的同学感到光荣极了,更加喜爱朗读课文。全班同学也在老师的激励下跃跃欲试,都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心理压力顿消,学习自信心大大增强,学得轻松自在,其乐融融。

即使是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作业答题习惯和思维习惯中捕捉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夸奖,让学生体验到学语文的乐趣。学生定会在教师的“夸”中成为老师期望的语文小高手。

三、在乐中学

儿童对轻松愉快的环境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如果能创设儿童喜爱的课堂情境,语文课堂便可成为乐趣无穷的知识殿堂。在快乐的参与中,学生消除了紧张感,摆脱了思想束缚,无拘无束,学习效率自然就高。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乐学”中化解教学上的难点,增强语文的趣味性。

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在上课伊始向学生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两千多年前,有一个故事令人吟诵至今。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来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一个个脸上露出向往的神情。接着,我播放中国十大古曲《高山流水》,配上美妙壮观的画面,那悦耳动听的古琴声声敲打在学生的心坎上,同学们一下子陶醉在美妙的意境之中了,学习兴趣倍增。大家很快就当堂背诵了这篇文言文,背得津津有味,学得不亦乐乎。

还有一次,在指导学生写“毕业赠言”的习作课上,因为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对母校怀有留恋之情。我设计配乐《友谊地久天长》,播放一组学生耳濡目染的熟悉镜头,学生成长的过程历历在目,儿时的天真和同伴的友情尽收眼前。大家的眼睛亮了,表达的欲望很强。这时,我深情朗诵了一首歌颂友情的小诗:“再见了,母校!待到晨曦微露,等到挥手离别,缓缓翻看那如海般的回忆,如沙般的时光。昨天,我第一次走进学堂,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第一次跨越起跑线……别了,我的同学!别了,我的老师!别了,我的母校!阳光、雨露、欢声、笑语。我们曾经是那样幸福无比。”此时此刻,学生早已心潮澎湃,才思泉涌,再让动笔写毕业赠言,自然情真意切,笔下生辉。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挖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和条件,并加以灵活运用,用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四、在用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校的“春苗文学社”是一个由学生组成的少年文学社。文学社的每一个环节都由学生承当,从投稿到选择稿件,从编辑到排版、插图、对版、分发、上传等一系列过程,全部由学生负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得相当出色,对于学生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语文实践机会。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的作用,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语文素养。同样,我校的红领巾广播站也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一个小天地。每天中午,我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总会准时开播,小主持人们早已提前一周备好需要的稿件,练好播音的基本功,按照他们自己安排的计划表准时上岗,只等时间一到,就开始展示他们的播音才华。在他们眼里,广播站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而播音员就是他们心驰神往的角色,当好播音员可能就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因此,在语文课上,他们总是学着老师认真地朗读课文、咬文嚼字、反复吟咏,尽情感受语文文字的芬芳。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善于捕捉训练机会,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实现高效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钟子期中学语文
伯牙鼓琴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何谓“知音”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