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作文“写作——批改”优化策略的实践

2012-09-10江苏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评分标准细则习作

江苏

写作教学是学生的“痛”,也是老师的“痛”。一到作文课,学生通常是皱眉头,咬笔头,尽管冥思苦想,却总是下笔无言。

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目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耗时费力,效率不高”的现状,实践了“写作——批改”的优化策略,即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当中,从作文训练个性化、作文内容生活化和作文批改多元化三方面着手,抓住学生思想灵动的火花,让学生在作文和改述的过程中尽情地释放自己的能量。

一、作文训练个性化

学习的效率取决于学习者主动心理的发挥程度。古人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教学尤其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意志和勇于探索精神的培养以及个性人格的完善。在作文教学中要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自己对生活的积累、体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就写什么。这样做就抓住了学生写作的心。

例如:我在任教初三年级时,设计了—次以“水”为话题的作文竞赛,确定范围如下:“有人说岁月如水,有人说生活如水,有人说女人如水……请以‘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面对这样的题目,学生心中有各自不同的话要说,笔下自然有各自不同的文章要写。经过批改,学生的作文普遍较好。让学生自由写作,不受教师过多的限制,由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或自拟题目,或自选题材。但强调得更多的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解除了学生心理不必要的负担,使他们不会望文生畏,写作时思维活跃,文章充满真气,体现个性。

二、作文内容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作文教学要同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等联系起来。作文内容生活化了,学生写作素材就多了,学生写作劲头自然就足了。

(1)观察生活,开阔视野

学生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周围的人和事,努力从生活的一切现象里抓住生活,了解生活。

例如:现在家乡不少地方河水污染严重,结合学校“绿色校园”的活动,笔者作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宣传,尔后利用学生春游时段,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绿的生机,让学生通过亲眼所见,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及它的危害。学生以此为素材,写出了自己具有个性化的文章,并深深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时时提醒自己要保护好周围的环境,还处处去监督别人。我们知道,积累生活,去观察思考,从生活中汲取写作营养,就能写出真情实感。

(2)组织活动,丰富生活

“实践出真知”,组织活动是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的生活。学生在活动中增加了见闻,得到了锻炼,有了新鲜的收获,有了真切的感受,也有了倾吐的需要和欲望。

放手让学生去看,让学生去想,当他们有了迫不及待地要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的念头时,口述笔写就成了满足生活需要的—种自觉行为,写出来的文章当然是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情趣和人生哲理。

三、作文批改多元化

“文章频改方入妙”,古代名人尚且在“推敲”二字上下足了功夫,更何况我们这些刚入门的初中学生呢?写作和批改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仅把写完一篇文章当作任务的完成,那么,作文教学将永远无法摆脱“昨天的错误今天犯,今天的错误明天犯”的误区。因此,和写作过程相比,如何在作文批改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倒更需要老师去认真思考和应对。

笔者在这一部分里,结合自己的实践,具体地进行论述。

1.摸索细则——明方向

对刚升初二的学生来说,不介绍一些必要的作文技法,对那些尚不懂剪裁、不明章法(换言之,没“入格”)的学生而言,批改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我们作文批改的第一步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摸索细则。

新学期的第一节作文课就是让学生畅所欲言,主题是:谈对以前教师作文批改方面的感受。由于初一阶段注重了评语的改革,所以课堂上学生发言气氛热烈,有提语言方面的,有讲写法的,有讲中心的等等。教师在学生发言时,有目的地摘录板书,然后下发当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让学生比较自己的发言和评分标准的异同点,补充完善头脑中原有的标准。当大家基本取同于中考评分标准时,教师有意指出:

①那是初三学完后中考时习作的评分标准,我们现在才初二刚开始,就这样“高标准”、“严要求”吗?

②中考评分标准好是好,但对我们而言,可操作性不够,能否想办法提高其可操作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再次各抒己见,当堂摸索出一个大概,然后经过补充完善,制定出可操作性的评分标准:

说明:⑴最下面一栏(2—5)是附加分,有加分时要注明加分理由;⑵根据细则批改结束后,要写总得分和综合评语。

书写(10)语言(20)书面整洁(5)无错别字(5)字迹工整(5)字体有风格(2——5)标点正确(5)语言通顺(10)有课外阅读(2——5)材料(30)能围绕中心选材(10)材料有典型性(15)材料详略得当(5)写法(15)体现训练要求(15)中心(25)中心明确(10)中心突出(5)感情真挚(10)有独特之处(2——5)

2.点拨方法——引路子

有了可以依靠的评分细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独立有效地操作了。此时,教师的点拨尤为重要,教师必须从所有习作中选取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在黑板上作修改示范,针对评分细则,用规范的批改符号循序渐进进行修改。从书写到语言,再到材料、写法,直至中心,让学生对作文批改有全面的了解,知道该从何处下手,该如何才能把文章批改得更好。

表面上看,这样的批改的确占用了较多时间,但这步工作很重要,它既可看作是一次集体面批,又能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批改能力奠定基础。当然,随着批改的不断深入,评分的细则也随之而不断被改进完善。

在点拨过程中,发现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二:

⑴基础不同,要求不同。基础好的要求从高,基础差的鼓励为主。

⑵一次批改,细则难以详细落实,除书写、语言等要求外,可以有所侧重。

3.共改习作——启智慧

明确细则、批改方法后,通常就是让学生拿一篇习作进行独立批改。在探索中,我们发现让学生共同批改效果更佳。当然,方式是多样的,可以让全班共同批改同一篇习作,可以有意选出有相同点但优劣不一的习作放在一起共同批改,也可以分四人小组批改同一篇或多篇习作等等。其优势是:可以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熟悉细则,熟悉方法,启发灵感,明辨优劣,取长补短。

记得最深刻的一次是:一位女同学写的题为《大方的爸爸》,大意是她让爸爸给自己买条时新的裙子,妈妈不允许,但爸爸出差回来还是为她买了。共同批改时,同学们形成两种观点:一方认为文章是写生活的真实,是实话实说的好文章。另一方认为文章选材不妥,这件事并不能体现爸爸的大方,相反会给子女的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同学争辩非常激烈。我本着“不奖励说假话的人,不惩罚说真话的人”的原则,让同学们明确:能写真实生活,说实话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但作文不等于生活的再现,它应该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要有“艺术的加工”。所谓“艺术加工”,在这里指的是对收集到的生活材料进行筛选,选出最有利于表达中心的材料。就这次争论的话题,如果“艺术加工”成:对生活的需求爸爸是大方的,但做人方面就不大方了,甚至“吝啬”到叫人难以接受的地步,再选一事例突出这一中心,效果就出来了。

我想,如果这样共同的批改多坚持几次,让同学们互相启发,不断提高,又如何产生“怕”字?

4.独立批改——创新意

扎实做好前三步后,就可以放心让同学独立批改了。对能力强的鼓励他们发挥潜能,力求创新,对能力较差的同学,不能一放了之,要加强个别辅导,不仅仅要指导他们如何修改文章,更要指导他们如何观察生活,如何搜集材料,如何掌握写作技巧。

独立批改开始要安排在课堂里统一进行。几次后,就可以利用课余零星时间,鼓励他们自己批改完后去和同学交流,共同提高,培养同学竞争与合作共存的意识。当学生再次拿到自己的作文时,一方面要求他们仔细看清批改情况,一方面要求结合自己批改时得到的信息重新习作一次。

张志公先生说:“作文教学应当养成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学生的“养成”当然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其实我们做教师的只要善于对教学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一番思索,找到问题的根源,再想法予以解决,不仅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我们探索的作文创作和批改,旨在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从作文写成到批改再到作文修改,以此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总之,对作文教学我们基本养成:不重大话重灵感,不重缺点重亮点,不重教师重学生,不重作前重作后的原则。通过提高习作被阅读面来刺激学生的自尊心,满足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愿望,以此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实践证明: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心,放开了学生的手,学生才能在广阔的作文天地中畅所欲言。

猜你喜欢

评分标准细则习作
守正创新 追求卓越 《今传媒》征稿细则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贵州省体育高考100米跑新评分标准制定研究
《宇航计测技术》征稿细则
征稿细则
永远的格纹
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
高考文言文翻译四步法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