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有魅力——评《皇帝的新装》《金色花》的教学魅力
2012-08-15福建
福建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教学艺术魅力的语文教师,学生会被深深吸引,沉浸其中,陶醉其间。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怎会不喜欢,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想不提高都很难。那么,怎样的语文课堂才能生发魅力,听完霞浦县初中语文学科工作室(霞浦六中)王芳、陈素芳老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与《金色花》后,笔者深有感触。下面从文本、教师魅力两方面对这两节课略作评议。
一、文本魅力
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流淌在字里行间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文字本身,从楚辞汉赋一路走来,走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路欢唱,婀娜多姿,实在太过美丽,韵味十足。一位语文教师若不立足文本而谈感受、谈体会,那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经常看过这样的语文课:大肆渲染地导入,费尽口舌地大绕弯子,迟迟不走近文本。刚走进文本,却来个蜻蜓点水,急匆匆地走出文本,架空分析,虚浮链接。而从这两位教师的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对文本的解读深刻、独到,让文本生发无限魅力,表现有三:
(一)深入挖掘文本
两位教师都善于咬文嚼字,化静止的文字为流动的音符,王芳老师执教《皇帝的新装》时,有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概括文中的皇帝是怎样的一个人,找出相关的语句、词语加以分析,在与学生共同揣摩、剖析与感悟中,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而陈素芳老师则抓住了《金色花》散文诗的特点,同时很好把握住了文中流露的童真、童趣让学生去感悟,找出相关词句,让学生化文字为画面。为学生触摸文本、深入文本提供了依托。
(二)还语文课堂琅琅的读书声
“书不读,不教也。”要让学生谈领悟、品析,除了学生自身积累积淀外,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文本的诵读。两位教师抓住了《皇帝的新装》、《金色花》童话、散文诗适合朗读的特点,让学生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融入文本,化身作者。王芳老师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出关于皇帝好笑、好玩的语句并且读出来,说出理由。这种朗读不仅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更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陈素芳老师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当孩子、老师当妈妈等多种方式来读,感受其间孩子的情感。这样学生会更愿意读,更喜欢读,让“学生化身作者”成为可能,读出了孩子淘气、调皮、天真、可爱与孝顺。
(三)通过联想、想象,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情感体验
安徒生童话、泰戈尔散文诗都极富想象力,两位教师通过还原画面、联想画面,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促进了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为学生形成初步的情感体验打好基础。王芳老师抓住皇帝爱炫耀新装的特点,课件展示了四幅画面,让学生根据这些画面展开想象,形成文字,上台展示,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陈素芳老师通过《金色花》第一段:“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的句式特点,让学生以孩子的口吻,展开联想,仿写句子。学生踊跃参与,积极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孩子的发言令人赞叹。
(四)通过比较,恰当拓展延伸,形成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与生命体验
语文课要上得更有深度,更有魅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左右衔接、前后贯通,打穿知识通道。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比较的方式来解读文本,如新课与旧课的比较,同一单元课文的比较,同一文体的比较,同一作者的比较,课内、课外同一类型文章的比较。这样容易引领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意志体验与生命体验。这当然与前面的几个环节的奠基是分不开的。王芳老师通过让学生写一段皇帝在朝廷上、公园里、马路上等各个场所为展示、炫耀自己的新装可能发生的场景,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让学生认识了一个真实的皇帝形象,一个虚伪、爱慕虚荣、愚蠢、昏庸的人物形象展现在面前。陈素芳老师则通过自己写的与课文主题相符的“下水诗”,让学生与自己的诗进行比较,修改自己前面所写的诗句。带上生活的烙印,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加深了情感体验。另外,还让学生说出对自己父母亲感激的话。这样的拓展延伸,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达成了,这得益于教师对“过程与方法”的把握。
二、教师魅力
语文教师的课堂魅力在哪里?我想引用林振树老师在“语文课堂魅力因素”中的教师魅力的话指出,不外乎“学养魅力”与“教法魅力”。
(一)学养魅力:一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如果有丰富的语文专业知识、文学修养、丰厚的文化底蕴,会让学生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自然而然会喜欢你,进而喜欢上你的语文课,最终深深爱上语文。从两位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课堂的应变能力、调控能力都可以看出她们丰厚的语文教学功底。特别是陈素芳老师展示了自己的一首好诗,更是显山露水地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这种展示是合宜的、合时的,对学生从模仿升华到创新是极有利的。
(二)教法魅力:对于教法魅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语文教师认识不尽相同,甚至在语文教学发展史上也有很多不同的教学流派。本文仅就两位教师教法魅力谈点感受。
首先,两位教师的语言都极富魅力,很有亲和力。王芳老师、陈素芳老师的音质甜美,作为她们的学生是幸运的,至少每天都能享受这般乐音。同时她们都善用激励性的语言表扬学生,如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写的关于皇帝爱炫耀新装的片段时,教师及时地给予表扬:“你说得太好了,课后一定帮你打印出来粘贴在班级的学习栏上。”陈素芳老师让学生仿写诗句说出对父母亲感激的一句话,有位学生回答后,陈老师马上说:“你真是孝顺的孩子,你爸妈会因为拥有你这样的孩子而感到自豪的。”这样的激励性语言让学生如沐春风,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了情感基础。她们的课堂像这样的鼓励性语言有很多,不一而足。
(三)两位教师都十分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听说读写能力几乎涵盖了学生语文素养的诸多方面。特别是她们在课堂上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前面已谈了很多,这里就不作介绍。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发展。
再次,精讲精练,形成合力。 如果语文课堂上只有教师喋喋不休、忽视学生主体的串讲,可能会是枯燥乏味的。而这两位教师很好地处理了两者关系。课堂上,两位教师除了精讲之外,还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他们上台展示说话训练。讲练结合,相得益彰。笔者认为,这一方法对广大农村学生来说,更为适合。
三、谈点建议
再优质的课,也有不够完美的地方。如确需“鸡蛋里挑骨头”的话,我觉得这两位教师在课堂上所体现出的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还略显不足。如陈素芳老师让学生根据老师所写的一首诗歌,结合文本,带上生活烙印,来模仿写作诗歌。诚如林廷全主任所言,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对诗歌的意象、物象把握不足,领会不深,教师仓促让学生提笔写作,写出来的诗歌自然而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王芳老师让学生根据四幅皇帝爱新装、爱炫耀的画面来写一段话,教师在学生动笔之前缺乏有效指导,没有范例引导。学生可能对写作的方向把握不够准确、缺乏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