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作文教学与训练要“回到原点”

2012-08-15广东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套作高考作文文章

广东

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评卷结束后,作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教研室主任陈妙云老师谈到当年高考作文说,今年作文题《与你为邻》属于“导语引出标题”类型,审题难度加大,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高。从这次评卷来看,不少学生没有跳出模板训练,生硬套用古旧材料,生硬套用过去的模板,“邻”变成了“和谐”、“诚信”、“坚忍”。置换之后就变成了一篇“论和谐”、“论坚忍”的议论文,而有这种文风的考生几乎占了今年考生的半数!”不言而喻,一旦被评判为“套作”,分数之低可想而知。

“很悲哀!”陈妙云感叹道。是的,很悲哀。考生的半数,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庞大数字!被奉为“作文秘笈”的高中作文模式化教学与训练终于让广大考生付出了惨重代价。

其实,作文的本意是个性化的创造,是用来表达和交流的,贵在有独立思考和真情实感。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但是,为什么会在高中的作文教学与训练中形成生搬硬套模板这样的“八股”文风呢?这对中学作文教学直至学生的成长有些什么危害呢?我们应该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杜绝八股作文,写出真自我呢?

作为一个长期在高中作文教学一线的老师,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做法谈谈高中作文教学与训练的现状,形成生搬硬套模板这种文风的原因以及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些建议,以此求教于大家。

说到现状,下面几种高中作文“得分招数”的教学与训练已然成为日益盛行的普遍风气。

一是所谓万能文章结构模式化训练。

其特点是,要求文章主体是三段文字,并排罗列三五个历史文化名人的事例,其中穿插引用名言警句以示对所引人物及事例的论述和分析。加上开头的一个“引子”或“题记”,再写一段结尾,收束全文,与开首的“题记”形成呼应。开头又总结为起兴式、排比式、名言警句式等;结尾概括为名言归纳式 、总结升华式、铺陈排比式等,要能起到归纳全文、照应全篇、深化主旨的作用。形成了一个极为死板的套路。更有甚者,有些老师把英语作文的方法照搬过来指导语文写作,要求学生背诵范文,记熟范文,写作时就机械套用背过的范文。

二是所谓万能经典素材的积累。

这种做法是,要求学生积累一些通用万能的经典素材,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的事例又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各个朝代那些名气大、影响深,既爱国又忧民,欲积极出仕又为世俗所不容,既才识过人又豪气盖世的十余位名人大家。这样,屈原、庄子、项羽、司马迁、陶渊明、嵇康、王维、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苏轼、陆游、李清照、曹雪芹等就成为了作文中材料事例的常客,而以屈原、陶渊明、李白和苏轼为最多,被称为作文中的“四大巨头”、“四大金刚”。这些人物事例的最大特点是陈旧而烂熟,远离如今变革的时代,脱离现时真实的生活。

三是所谓万能华丽优美语言的背诵。

要求学生背熟一些名句,再背熟一些排比句和一些优美文段,在作文中运用。结果,作文中往往出现一些文不对题的修辞,花里胡哨的语言,与文章主题脱节,与文章整体风格不协调,弄得文章不伦不类。

为什么以上几种万能模式的教学与训练能大行其道呢?

谈到原因,首先不得不谈到写作教材。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没有一套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好教材。虽新课标各种版本的教材大都配有一本写作方面的选修教材,但往往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况且,作文是高中三年都要训练的,各年级的训练目标、要求、重点是什么,显然一本选修教材不堪担此重任。所以,现状是,作文教学基本上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对学生的作文训练缺乏系统性。从高一到高三,各个阶段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作文知识,让他们进行哪些作文训练,处于一种随意和无序的状态。但是,作文却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在高考中,举足轻重,因而,老师不得不教,学生不得不学。这样一来,高中写作教学,毫不意外地就被定位于应试。这样,在作文写作与教学中不是遵循写作过程的规律,去培养学生各写作环节的基本功,不是按课程标准既定的写作教学目标去设计写作课程内容和训练方法,而是急功近利地教学生机械的“得分”“招数”。

其次,与高考作文的阅卷、评价、指挥棒的作用也有一定关联。高考作文阅卷口口相传的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天气热,压力大,阅卷老师很难把每篇文章都看仔细,一分钟左右就要作出给分判断,而最能引起老师注意的,是文章的开头结尾,所以考生不遗余力地打造开头结尾。至于开头结尾与主题的关系,开头结尾与全文内在逻辑的关系,都被忽略了。结果,考场作文开头千人一面,结尾如出一辙,考生只是机械地“制作”而不是有个性地“创造”。

同时,每年高考后,推出的满分作文铺天盖地,真假莫辨,广为传播,学生奉为至宝,当做“范本”,但是不得不说,这些满分作文里也有一些假大空的“套作”,而对那些真正优秀的满分作文,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套作其结构,模仿其形式,学到的是点滴皮毛,而其精髓却根本没有学到也是不可能学到的,所以,对满分作文的学习演化成一种套仿抄袭的痼疾,产生着巨大的不良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杜绝八股作文,写出真自我呢?

其实,我们都很明白,一篇作文写得好坏,更多的在于作者的思想意识和他的思维品质高低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深刻与否,并非仅仅在于文笔的好坏。只有有了深刻的思想和独立的思考,文章就是思想的载体,文章就有分量了。作文教学的本质,不是教学生模仿或玩弄文字游戏,而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获得体验、感悟人生、享受真善美,并用语言文字将这个过程和结果有序表达出来。“感悟人生”与“运用语言文字”是作文教学的两大主题,“感悟人生”决定了作文的灵魂和骨肉,“运用语言文字”决定了作文的形式和技巧。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忽略或轻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社会、感悟人生,却偏重于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如上文所列怎样拟题、怎样安排结构,怎样使语言华美,怎样迎合阅卷老师的心理,甚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背范文的歧途上,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不错,作文的形式和技巧要教,方法和“招数”要讲,但是,绝对不可本末倒置。如果这样教作文,就会把学生引向写作的歧途!这绝不是夸大其词,耸人听闻啊!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羽翼,让思维创造性地飞翔和驰骋,思他人所未思,发他人所未见,言他人所未言。

除了思想的深刻外,真情实感也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考生作文造假的“经典”故事: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是《战胜脆弱》,据报道,在某省高考语文阅卷分析总结会上,广大阅卷教师对作文中的“虚假”现象忧心忡忡。据老师们估计,约有20%的考生在作文中开了自己和父母的玩笑。一位书法很好的考生写自己失去双手如何战胜脆弱、学会用脚写字、以脚答卷。而省招办表示,当年没有用脚答卷的考生。更多的考生则以父母双亡来写自己如何战胜脆弱,微笑着走进高考考场。有一本30份的试卷中,竟有五分之一的考生说高考前夕父母双亡,令阅卷老师目瞪口呆。这些考生是宁要高分,不要双亲,不要双手。如此训练有素众口一词地说瞎话,触目惊心!这也是作文教学的极大悲哀!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康德说:“世上最美的东西,是天上的星光和人心深处的真实。”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告诫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实地写真实”,不仅是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而且是健全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凡是蕴涵深刻、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文章,无一不体现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和内心深处真挚深刻的情愫感动,而反之,套话作文只是将古代名人事迹信手拈来充当招引眼球的“幌子”和“填充物”,没有作者个人内心的感动,缺少对材料的独特领会和个人内心的情感体验,不是“我手写我心”,而是截他人之言以“装腔作势”,因而难免暴露出苍白的面容和虚情假意的特征。

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从我下笔”,记实感之事,作真实之文,养成实事求是的文风。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境界,十分重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每次作文前,我都有两个必不可少的“二真”要求:“真知灼见”、“真情实感”。为了让学生达到上述两个目标,我在布置作文题目时十分讲究:借题目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现实生活,教会他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抒发真情,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和素材,用自己的眼睛描述现实生活,用身边的人和事诠释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用丰富多彩的鲜活材料使文章有血有肉。培养学生“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习惯。诸如“取消文理分科的利弊”、“牵尸要价”、“起哄跳楼者”、“‘杯具’文化”、“总理致歉”等话题,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有思想深度和思维高度的优秀作文。从中,我不仅看到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时也高兴地看到了学生思想的成长、成熟。

我们欣喜地看到,高考作文试题及评价标准越来越青睐深刻、新颖的个体思想和真实真诚的情感表达,广东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考试莫不如此。我想,今后的作文考试将不断加大制止和约束考生套作的力度,使套作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勉强套作,必然低分。因此,这将引导高中的写作教学与训练回归到《语文课程标准》所制定的写作教学目标上来,这样才能实现写作教学的双赢——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提高考生作文分数。否则,不抓能力培养只抓应试取巧,那只会双输。

“高考模式化作文”训练可以休矣!

这里借用广东2011高考作文题目“回到原点”来表达我的观点:高中作文教学与训练要“回到原点”,不可本末倒置!

猜你喜欢

套作高考作文文章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甘薯与小麦套作对甘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高考作文两关注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