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片视频对作文教学辅助作用的研究

2012-08-15福建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技巧作文艺术

福建

作文的重点在于实践,再多再高深的理论也只能是纸上谈兵。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多种情感,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教学现代化的发展正好为作文教学实践提供了优势。

把影视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目前还没有被系统地研究,目前我在做的“影视作文教学”尝试的课题研究就是利用视觉而非只是单纯的听觉教学来引导学生的写作。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形式,克服学生对于写作的畏难情绪,并且结合生活化的场景来让学生更好地将画面知觉转化为语言知觉。

众所周知,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汲取了各种艺术的营养,特别是从文学和戏剧中获得了自身发展的基质。它和文学虽然分属不同的表意体系,但是在内涵上它和文学一样都需要对现实生活有深入的表现力和对人、对世界有深刻的认识性。在表现方式上它也和文学一样要通过叙述对象的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时间、空间(包括背景、场景、特写、氛围)、造型(包括色彩、光影、声音、画面)等元素来体现审美性。

前苏联的弗雷里赫在《银幕的剧作》一书中就曾提到过:“电影……同文学的相近在于电影通过情节反映相似世界的一切关系。”的确,一部成功的电影,往往都有令人久久难忘的镜头和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而这些镜头的拍摄,听觉视觉的处理,细节的捕捉,色彩的运用,结构的设置,情节的剪辑与写作中的诸多技巧,都有着很大的相通之处。只要教师讲解到位,运用合理,结合巧妙,就能让学生轻松容易地理解及掌握写作技巧。这就是影视和作文教学的结合点。

因为影片的剪辑需要大费周折,于是我在此基础上寻找到一种更便捷的方式,就是采用短片视频来辅助作文教学。这里所说的短片视频主要是指那些情节剧,也就是有人物、讲故事的动画短片。

动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样式而立于艺术的殿堂,它是伴随着电影的诞生、发展而逐步成熟壮大,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趣味和表现风格。自20世纪初逐步确立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普遍的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很多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动画作品和优秀的动画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动画领域的广泛应用,更是极大拓展了动画的表现形式和制作手段,使动画片的传统优势和魅力得以成倍放大,并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认为它是一种极好的多媒体作文教学辅助手段。

首先,它的优点体现在:

1.文学性。短片视频作为一种受众面广泛的媒介,它不仅传达社会生活的信息,用虚构生活的方式去照亮我们的日常现实,增加我们生活的深度,而且还承载了情和意的信息,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去激荡我们的情感。这类题材的短片更容易引起观众对人性的关怀和共鸣,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作者的情怀和意趣的揣摩。

如荷兰的动画家米沙埃勒·丢道克·德威特的《父与女》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目睹父亲出海之后,每天每月每年甚至用她的一生来盼望父亲归来的故事。虽然情节画面都很简单,画面通过自然环境四季的变化,通过女儿从小到老的成长变化,不断重复、强调着这一简单的情节,却表达出真切的父女之情。但凡是看过此片的人,无不被它所蕴涵的情感深深地打动。

2.技巧性。电影是最讲究技巧和手段的艺术,也是技巧和手段最丰富的艺术。短片作为电影的一个分支,是一个极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样式,它包含着电影艺术的一切要素和特性,也依赖着电影艺术所特有的技巧和手段。特别是在故事艺术上,短片视频的叙事是作者经过一番的精雕细琢后才呈现出来的,如同短篇小说一样,是一个故事小品,注重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如德国优秀动画短片《平衡》,短短七分钟讲述了一个颇有深意的故事,在空中,悬浮着一个四方形的平面,平面上站立着5个人。他们都清楚地明白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充满了不稳定的因素,所以他们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衡,以免平面发生倾斜,威胁到自己的生命。然而,一个音乐盒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占有欲,不断打破平衡并产生了矛盾和分歧。故事高潮是其中某一个人用手段把自己的同伴一一推向了深渊后只能站在崩溃的边缘和音乐盒遥遥相望。故事既遵循了叙事规律又有悬念、突转等技巧的运用,体现了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3.审美性。短片为了体现生活的深度性,常常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运用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利用精微的细节、微妙的色彩,配合主题的音乐,以达成审美的或某种意念的传达,让观众在观看中获得审美趣味性。

如动画短片《鲸鱼的跳跃》,它的画面唯美,具备强烈的个性色彩,情节似乎并不连贯,却又像音乐的悠缓旋律般自然流淌。

动画片最动人之处就是作者脑中的奇异世界,以及从中透露出来的无穷的想象力。一群生活在“瞬间时空”的人们,在鲸鱼跳跃出海面的那一刻,时间凝结了,人们站在海面上静静观赏鲸鱼的优美姿态。有一位老人带着他的黑猫在这个时间凝结的世界中,走在如同冰原般辽阔的海面上。他像个渔夫般采摘凝结在空中的飞鱼,这是他的晚餐。在不远处,一位画家正在作画,画布上是鲸鱼正在跳跃的瞬间。而周围的人,有的睡在海面上凝结的微波上面,有的表演着有趣的马戏节目。老人看着这美妙的瞬间,陷入了回忆……

这部动画片出人意料地把人和时间的关系、生活的意义融入一个如诗似画般优美的动画短片中。影片的整体格调犹如水晶般透明光滑,流畅的叙事线条,简洁的画面,静静荡漾的情感。

4.简短性 优秀短片视频是浓缩的艺术精品。导演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以10~15分钟长度的居多,短的只有几分钟甚至1分钟左右。很适合在课堂上演示说明。

其次,这些优点对作文教学的辅助作用体现在:

1.可以直观地呈现技巧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前面说过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是要动一番心思的。从初中生的学习接受心理来看,他们很难接受单纯的技巧理论灌输。大部分教师的做法会选择结合作文实例进行讲解,似乎是行得通的。但如果总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又难免会倦怠,而且有一大部分本来就对文字不敏感的学生更是吸收接受不了。如果运用视频来直接感知,效果会更好一点。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在认知上,视听语言思维比文字描述思维来得快,印象也会更深刻些。如我指导学生学写悬念式的叙事文时,用了一部动画短片《KIWI》导入,提了两个问题,问题一:大家看得明白这部短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问题二:大家看得出来短片在叙事上用了什么手法吗?学生感受并讨论之后,我才告诉他们,这个短片讲述了一只没有翅膀的鸟实现了通往天堂的飞翔,在叙事上作者采用了一种手法,那就是悬念!在讲述中设置层层的悬念,引发观众的思考,并随着情节的发展,最终才能明白故事的意义,让人饶有兴趣!通过这个短片,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并且明白了悬念的意思。随后我再抛出悬念的概念,他们就接受得很快了。

2.可以对学生进行写作前的思维和情感激荡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参与作文活动的最佳情感态度应是乐于写作,兴趣浓厚,能够轻松自然地进入到作文活动中去。李白坚先生说:写作教学应着力于文章生成前的思维激发和情感激荡。说到底就是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正如胡适说的,没有趣味所以没有成效。为了辅导学生练习人物的神态描写,我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视频《棋逢对手》,要求他们把格里老头的神态变化描绘下来,学生果然兴致勃勃地投入写作。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备课量最大就是寻找既能体现技巧又富于趣味的视频来激荡他们的情感,以至于我常常要用一整个星期的时间才搜索到一个比较适合的视频,甚至有时候花了大力气也找不到。

3.可以为感受力薄弱的学生提供写作内容

任何一本写作书都会告诉我们,作文要源自生活,写作是对生活的表达,要选择那些能进入作品的生活现象加以记叙、描写。问题是,对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本身缺乏感受力,也不愿意留心生活。让现在的学生留心生活包括对间接生活的获取和感知(如阅读)也许是老师们的一厢情愿,所以这必然影响到他们获得表达的愿望和动机,自然产生作文心理障碍。为了缓解这部分学生的写作心理压力,我尝试用视频给他们提供写作素材,这也体现了写作的分层教学要求。如我在讲授平实版的叙事模式时,让学生观看《平衡》后,要求用基本的叙事模式把它的内容描述下来。我发现即使最不愿意写作的学生也开始动笔写了。有人可能觉得这种训练太过死板,但是我认为,只要他们愿意动笔,一切皆有可能。而对于写作较好的学生我另有训练要求。

我所探索的这种作文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的写作处于一种理性的状态之中,少走弯路。通过实践慢慢领悟,潜移默化,从而内化为写作能力。至于它能不能“立竿见影”、“吹糠见米”,还是要因人而异,最终取决于每个人的悟性。

猜你喜欢

技巧作文艺术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纸的艺术
提问的技巧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