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012-08-15广东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信息技术语文

广东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语文教学也跟上时代的步伐,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它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笔者在长期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探索出一条巧用信息技术,选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提高中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路子。请允许我班门弄斧,发表两点粗浅见解。

一、信息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训练水平,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最令人赞叹的奇异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如八年级上册课文《观潮》,是宋代作家周密所写的一篇散文,文中只有两百余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和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及家乡人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针对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观看过钱塘江大潮,对钱塘江大潮没有形象认识。而文言文又较难理解,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这一实际情况,笔者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播放钱塘江大潮片段,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教师声情并茂地配文朗诵,学生在视听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此外,我还提供了一些网址,指导学生课外到相关网站去浏览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视频文件、文字说明等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对钱塘江大潮的形象化认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有趣多了。融合了信息技术元素的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以其生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勾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就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2.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来自名家笔下,是语文教师用来指导学生阅读和鉴赏的极好素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如执教朱自清的《背影》一课,笔者是这样设计的:以煽情歌曲《念亲恩》伴奏,屏幕上有孟郊的《游子吟》缓慢映入,然后是老师的导入语:“同学们,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数之不尽。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世间的爱千万种,唯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请认真学习朱自清先生怎样写父亲的背影……”这样,一下子就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情感集中到了笔者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则可以灵活、高效地进行联想、想象训练,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促进学生的思维,生成创新的火花。

另外,现代中学生的学习天地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他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凭借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极大地拓展了阅读选择的空间。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他人交流、讨论,共同完成某项作业,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解难释疑。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吸纳和输出语文信息的质量,从而发展学生多项潜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积累宝贵的语文教育资源

过去,课堂上的精彩应答场面瞬间即逝,其间呈现的创新思维活动无法再现,学生作业中反映出来的优点与不足也很难成为借鉴,这样无形中造成了资源浪费。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各种独具匠心的课件、教学案例、作业设计保存下来,供其他师生分析、点评、学习、借鉴,成为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还有,好的文章、各种例文精彩的讲授,优秀的教学实录,各方名家的优秀诵读,都可积累整合成语文教育资源库,这对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产生难以估量的积极影响。

二、如何巧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1.课前寻找有利于信息技术切入的知识点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不是简单在学科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而应从语文学科有利于信息技术切入的知识点来进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找准切入点,确定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总体思路,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中学的古诗文,韵味隽永,蕴意深远,在教学上注重学生对其意境的领悟,但是,因时空的差异,学生很难领悟古诗文的意境,更难读懂作者的心境。有鉴于此,笔者在古诗教学中收集和制作了大量与古诗意境匹配的图片和音像材料。如在执教曹操的《观沧海》时,展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雄壮自然景观,兼配声情并茂的朗读录音,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茅塞顿开。从而深刻感受一代枭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学生的心与海涛一起翻腾、陶醉。在执教《相见欢》时,播放一曲“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作者的孤寂惆怅、亡国哀伤亦让学生惋惜不已。在执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王菲与邓丽君两个不同风格歌唱家的演绎引起了学生对主题的争论。前者轻快、飘逸,后者甜美、哀怨,究竟苏轼写此诗时是什么样的心境?我想,这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找准了切入点,激起了学生智慧碰撞的火花。

2.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及思维、情感因素参与学习

语文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语文教师如果能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展现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因势利导,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调动学生的思维、情感等因素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记得有一次听公开课,一位语文老师执教《安塞腰鼓》,在导入时,播放了一段西北汉子击打腰鼓的视频画面。震撼之极,一下子带动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初步直观地感受到了大西北的人文风情,也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方便。笔者在执教《吆喝》时,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旧北京的胡同,并配上多段旧北京胡同的吆喝声。随着画面的出现,吆喝声响起,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古老又神秘的老胡同里,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象,听到了从没听过的吆喝声。稀奇夹杂着好奇,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九年级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的评价非常极端,时而是花花公子,时而是人中之龙,时而又变成流氓、乞丐。笔者在提示学生抓准主题时,屏幕上用粗体、大号字醒目地打出一个鲜红色的“钱”字,既给学生指明了方向,又鲜明地点出文章的主题,马上引来学生热情高涨的讨论,可谓一举两得。

还有,在上作文讲评课时,教者将学生习作事先输入电脑,课堂上投影并进行集体批改。师生一边读,一边找出问题,教师当即用键盘改正,所有学生马上从屏幕上看到了修改前后的差异。那种点石成金的效果是从前粉笔加黑板时代无法做到的。

3.巧用信息技术巩固知识、训练拓展,提高效率

知识巩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每节课、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巩固和训练拓展。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进行知识巩固和训练拓展时,笔者认为采用提纲式较有效率。例如,在检查学生复习效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作“无试卷测验”。教师精选试题制成幻灯片,课堂投影,限时完成。一般利用“幻灯片切换”方式,每次设计十题左右,每分钟播放一幅,学生手里没有试卷,只需交一张答卷即可。这种小测试,便于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又例如,按不同能力等级要求,制作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的程序训练软件,让学生通过类似“闯关”的方式,有效地实现基本训练的目的。如正确掌握字音,正确掌握字形,正确使用词语,正确掌握标点,正确识别语病及文言语感的培养等等,都可制成“闯关”型的专题训练软件。这样操作,可大大提高训练效率。

4.课外提供网络资源,丰富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使教师有机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主要的语文学习网站如:初中语文专题学习网站:http://ywz.ywcz.cn/;语文123资源网:http://yuwen123.com;初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zhouhui.com;初中语文在线:http://www.ywz.ywcz.cn;白桦林初中语文吧:http://www.yuwenba.com等。

在执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笔者曾指导学生办生态刊物《绿洲变沙漠》、《罗布泊的呼救声》等;指导网上阅读罗布泊专集,登录网站如:再解罗布泊科考之谜(http://book.qq.com/a/20070621/000005.htm);中国科普网(http://www.kepu.net.cn/gb/index.html)等,收效理想。笔者还鼓励学生把课件拷贝带回家,把网络相关资源摘录下来作进一步的综合研习。

网络化环境改变了知识的出发点,因为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突破教师和书本那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的资源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的知识量。学生的阅读行为将从文本阅读走向网络阅读,从印刷材料的阅读发展到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阅读,从利用图书馆到利用电子资料库,学习环境极大地得到丰富。

三、结束语

现代社会,连农民都懂得通过互联网发布产品信息来推销产品。所以,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将信息技术如同语言一样自然地应用到教学、教研、学习之中。使信息技能成为专业发展的一部分,并且内化为个人自然意识的一种素质,使信息技术服务于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1]刘华.运用信息技术.触及语文教学的灵魂.中学语文教学.2004.11.

[2]陆宏.孙月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3]何春奎.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初探.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信息技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迈进中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真境地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自助式”家庭作业的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