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文本 巧设练笔

2012-08-15浙江黄晶晶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浙江 黄晶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合理挖掘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以写促读,有助于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文本资源作为语文教育的主要课堂资源,挖掘文本资源进行随文练笔,已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给阅读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注入了一泓活水。实践证明,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是行之有效的。

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 模仿文本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由于儿童从小有着模仿才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重点段落,教师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

1.句式训练

小学教材的许多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语句,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品词析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并随即进行仿写训练。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介绍了西沙群岛海里的鱼品种多、数量多,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教师可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课文独特的语言美,接着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语言进行练写。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来介绍海滩上的贝壳或者丰富的课外活动。有学生这样写道: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精美的扇子,有的像金黄的草帽,有的像明亮的眼睛,还有的像圆圆的哨子。

2.段式训练

“段式训练”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它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加强片断的仿写,使学生从仿写中逐步了解段的构成,形成段的概念。段的结构形式多样:有总分方式构段的,如《太阳》第四自然段、《荷花》第二自然段等;有并列式构段的,如《桂林山水》描写“水”和“山”特点的这两个部分;有因果关系构段的:如“惊弓之鸟”一课中的最后一段……对于这种构段方式的典型段落,是片断仿写的范例。如执教《猫》第四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一句总起,整段围绕“可爱”这个特点,写出了满月小猫的可爱淘气,可当堂让学生围绕“某某真可爱”这个总述句,进行写段的训练。

3.篇章式训练

精彩篇章是学生学习的范本。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某方面特点,进行创造性的仿写,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如四年级上册的《颐和园》是一篇游记,介绍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旅游路线十分清晰。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将作文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之中。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按“总一分一总”的构段方式,按游览顺序描写一处景物,并要求在具体记叙时要用上方位词,在句式表达上要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一课一得,学生的构思成文就会意到笔随,挥洒自如。

二、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中 动情练笔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深入地钻研文本,走进文本去产生情的感动。再以“情”来观照文本,从中寻找出能为深化文本的“情感点”,精心设计练笔,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1.加深理解时而练笔

阅读教学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仅仅靠教师不断的讲解,学生只能一知半解,而通过设计小练笔的练习,往往能化难为易。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在执教鱼游纸上时,抓住“‘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这句话,在学生充分的朗读之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对这一“叫”进行想象:看着青年如此忘我地画着金鱼,把金鱼画活了,围观的人会怎么赞叹呢?还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小练笔: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不住点头称赞说:“____!”一位年轻的阿姨______赞叹道:“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一群天真活泼的小朋友大声叫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小伙子赞不绝口。

课堂上学生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悟来表达对聋哑青年的赞叹,而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

2.情到深处时练笔

“情到深处自然浓。”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有许多人文性极强的文章。教师执教时能以情动人,适当地进行小练笔,就成了学生情感宣泄的出口。如执教《妈妈的账单》一课时,老师深情地讲述:小彼得把账单展开读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一杯香浓的牛奶;烧上一桌香甜可口的小菜;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永远是那么干净。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出示小练笔: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__________。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__________。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激动万分,挥笔疾书,交流反馈后,进一步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3.主题深化时练笔

有些文章的结尾戛然而止,意犹未尽,往住使人浮想联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恰到好处的练笔可以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

如在《检阅》的结尾处,老师引导学生谈谈课后题“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理解,你们也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并顺势出示:

此刻,我会对博莱客说:_______________

我会对队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会对队员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会对同学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练笔,正是基于对文章独特的解读,才使得学生在写中触及到文章的灵魂,感悟到文章的主旨。

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联想 充实文本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中,作者常常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本,善于捕捉文中的空白,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课堂练笔。

1.从人物细节角度引导练笔

俗话说,见微知著。文本中一些细微之处,若能有心地去挖掘,也能显出“风韵”来的。

如在执教《万年牢》一课在理解第二个万年牢时,我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和老板之间那一场不同寻常的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把他们的这场对话再现出来。出示对话句式:

在天津南市旧日租界的一家大字号,老板( )地对父亲说: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 )地说:____________

老板( )地说:____________

父亲( )地说:____________

这样的小练笔,学生会把父亲做人做事的态度铭记在心,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人文熏陶。

2.从事件叙述角度引导练笔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中有些内容写得简略,或者略而不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填补空白,放飞出自己的灵性。如《燕子专列》一文,燕子专列开走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学生在想象小练笔中体会到了贝蒂及瑞士人民对燕子的爱,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

3.从景色描写角度引导练笔

有些文章在空白处给了读者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抓住空白之处指导学生进行读写创作。如《黄山奇山》最后一小节对“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只是一句带过,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景物写具体。有学生这样写道:“天狗望月”好像从天上跳下一只狗落在山顶上。它撑起前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把头抬得高高的,望着天上的月亮。“仙女弹琴”也很有趣!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女,坐在高高的山峰上,正在弹奏古琴,我们好像听到了悠扬的琴声在山峰上飘荡。

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挖掘文本

在新“课标”念下,“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这使我们明白:与生活接轨,与时代共进是学好语文与写好作文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在文本可生成处挖掘资源,将文本还原为生活情境,让学生的心贴近生活,贴近文本,创设练笔的桥梁。

1.结合时事练笔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与时事相关,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描述了一对了不起的父子。父亲在地震发生后坚信儿子一定会等着他的营救,在儿子所在学校挖了整整38个小时,最终将儿子及其同学救出的故事。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救援队官兵救助群众、老师救助学生、同学救助同学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想象救援的困难,结合人物动作、心理写写片段,加深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

2.引用短信练笔

对孩子来说,拿个手机发条短信并不是一件难事,因此我们不妨顺势利导让学生编写短信。如在学习了《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后,学生们认识了一个贫穷、辛劳但却慈爱、通情达理的母亲。教师引导:平时在生活上、在学习上你们也得到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请你们将心中的感激之情凝聚成一首小诗以短信的方式发给自己的母亲。之后,我们收集了一条条精彩的短信:“爱不需要船桨,有母爱就能驶向彼岸;爱不需要天梯,有母爱就能到达顶峰;爱不需要火焰,有母爱就能温暖心房。感谢您!亲爱的妈妈!”……同学们在一条条短信中既练了笔又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3.设计广告练笔

精彩的广告,不亚于一篇经典美文。撰写广告词,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如上完《桂林山水》之后,我让学生为桂林拟一段广告词,收集到的广告词有:“漓江之水让你尽享水之温柔,桂林之山让你看尽人间山形。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后,我又让学生为自己家乡的东湖拟一段广告词,学生这样写道:“杭州有西湖,临海有东湖。东湖——临海璀璨的明珠……”

总而言之 ,文本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要立足学生的主体,有效挖掘文本资源,一定会为学生开辟出一方新的练笔天地!

[1]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

[2]黄桂.于永正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杭州出版社,2004.2.

[3]陈虹.开辟课堂练笔的新天地.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

[4]盛茉珠.依托课文,想象练笔.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1.

[5]吴吉春.构建教学新课堂.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9.

[6]埃米勒·艾斯贝格等编.何敏等译多元智能理论与儿童学习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7]《刘倍光小学教学参考.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2010年1月.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