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参与中习作

2012-08-15浙江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命题习作作文

浙江

长期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面对习作教学深感困惑。学生呢,一提到作文就感到害怕。即便写出来了,也常常枯燥乏味,要么无病呻吟,要么东拼西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实施着一种“制式”标准,无论是习作内容,还是表达形式,甚至是表情达意都有着定性、定量和定式的要求。习作源于教师的要求,起于教师的“限题”“限体”,止于教师的批改,整个过程就是教师控制下的写作技能的迁移训练。另一方面,为了考出好成绩,学生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没完没了的作业,双休日还得上这上那的所谓兴趣班,孩子接触自然以及生活积累少得可怜……这些都好似一双双无形的手,捆住了学生的手脚。使习作应当是学生生命的自发表达和自由交流,蜕变成了“为他人立言”,违背了作文的本意,扼杀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写作有兴趣”,“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不仅是教学要求,更是一种新的作文观念。只有彻底解放了学生,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根据自己的认识、感受,自由地表达,才容易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要把作文时空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享有作文自主、自由的参与权。

所谓“参与”,“参”就是“加入”,(《现代汉语词典》)“与”则有“在其中”的意思(《辞海》)。可见,“参与”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参加”。“参加”只是“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现代汉语词典》),而“参与”指的是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在群体活动中的一种状态。个体不仅“在现场”,而是作为“现场”的制造者之一,成为不可缺少的主体。正因为这样,“参与”便成为实现主题生命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行为。1985年第39届联合国大会对世界青年提出的口号便是“参与、发展、和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由埃德加.富尔提出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更强调指出:“如果任何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的亲自参加活动,那么,这种教育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今天,“参与”已是人们谋求生产发展的必然行为和必需行动,而成为一个“高频词”活跃在现代生活之中。

作文本来就是学生的事,他们要表达,要交流,不吐不快,作文就是一个可以由他们自己做主的宣泄平台。学生参与自己的写作活动,就应当具有自主和自由的特征。所谓“自主”,就是由学生自己做主,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自由”,就是这样的写作活动不应当有太多的外加的限制和束缚,喜欢怎样写就怎样写。这也正是作文的本质所在。

那么,教师应当怎样指导学生作文,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完全是一种自主、自由的参与,真的可以“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可以“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凸显主体地位,自主、自由地参与习作命题创新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命题在习作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都忽视这一重要环节,漠视了学生在习作命题中的的自主、自由参与。命题应该是学生根据自己想写的题材来决定,但实际上命题权却在教师手里,学生总是“被命题”。这样,他们的作文往往就摆脱不了无米下锅的困境,或走不出空话套话的无奈,时间一长,便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新“课标”强调写作是一种个体行为,是一种心灵的倾吐,所以必要凸显学生在写作全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命题上也主张“少写命题作文”。然而为什么只提“少写”,不提“不写”呢?这是因为作文毕竟还是一种训练,不能完全等同于成人的自由写作。训练就不能回避统一的目标和要求,而且得按一定的程序。命题作文正是在这一点上还有其一定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完全废弃命题作文,但必须改造命题作文。为此,我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积极开放命题,让学生自主、自由地参与,赋予命题创新的意义。

分层命题——这是采用一个习作主题(多是教材规定的),让学生自主决定不同层次题目。如第九册习作四《这件事 》,主题是记一件生活中的事,具体的题目,由学生自定。如《这件事叫我烦恼》(较难),《这件事真叫我快乐》(较易),当然还可以有难忘的、搞笑的、开心的、尴尬的……这样既有统一的训练要求,又有学生的自主拟题。既可写真善美,也可写假恶丑;既可写生活的真实,也可写合理的想象。

范围代题——根据学生知识与生活实际及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根据习作阶段训练的要求只定一个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写的内容自己定题。这样会十分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和习作兴致,如写家里人的,写校园故事的,写小伙伴风波的,写街坊趣闻的……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调动生活积累和感受,写出具有个人特点,富有个人生活气息的习作。

自由拟题——在周记、小练笔中,遵循“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习作宗旨,对内容、范围、文体等不作任何限制,完全让学生自由拟题,放胆作文。鼓励学生敢想,敢写,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调动自己的情绪体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尽情描绘想象中的天地万物,客观描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另外,在课堂大作文中也安排一定量的自由拟题,让习作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表达和自由交流。

二、开放习作空间,自主、自由地参与习作材料准备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一个单元上完以后进行一次习作练习。教师指导后,第二天就要求学生完成上交,有的甚至当堂上交。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收集、组织材料,形式上又没有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机会,习作的质量可想而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不仅要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习作教学中,为了提供更充分的收集、组织、选择习作材料的准备空间,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注意在生活中选取作文材料,逐渐学会捕捉生活中有趣的、有感的,印象深刻的或者新奇的人、事、物、景,每学期初,我就早早让学生及家长知道本学期的习作内容与要求,每周安排时间提供学生相互交流所听、所见、所思、所感。为了解学生课余参与习作材料准备的情况,我设计了一份家长问卷。下面是笔者从家长反馈中摘录的一段话:

这单元作文,要求孩子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说实在的,现在城里的孩子很少看到小动物,即使看到,也很少能有仔细观察的机会。过春节时,孩子在他舅舅家看到过以前从未看到过的荷兰鼠,样子十分讨人喜爱。可时间长了,记得不太清楚了,为了写好这篇作文,星期天,孩子吵着,嚷着,要我带他到舅舅家,认真观察了荷兰鼠,向舅舅询问了荷兰鼠的生活习性等,还从书上、网络上查了好多相关资料。最后,又花了一个多小时认真地写下《荷兰鼠》这篇作文,我觉得这篇作文写得不错,文章抓住荷兰鼠的外形、生活习性写得生动细致、活灵活现。虽然这一天孩子很累,但他很开心很充实,表现了前所未有的写作热情,那“作文作文,作得人头疼”的情形荡然无存。

是的,如果是当堂作文,孩子能写出如此真实的“荷兰鼠”吗?如果没有这样宽松的习作空间,孩子们会有如此鲜活的生活积累和习作素材吗?

为了引导学生大胆表达,鼓励并宽容他们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只要学生在“写”,教师对“写”的过程、方式不仅不要干涉,而且要尽可能帮助他们创造条件。习作中学生的自主和自由参与,应当从作前的素材准备开始。另外,我还允许学生既提倡独立构思,也可以相互讨论;既鼓励一人多篇,也可以一篇多人,合作完成。

三、激发表达热情,自主、自由地参与习作内容创述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实践证明,只有心有所感,情有所动,学生才想说、想写,流露于笔端的也才会文通字顺,生动活泼。因此,激发亢奋的表达热情对于成功习作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只有细细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努力寻找学生表达喜、怒、哀、乐的突破口,利用一切能够引发学生表达情感的刺激手段,将学生的习作情感唤醒到最佳水平,才能实现在内容创述过程中的自主、自由。实践中,笔者觉得选择人人都能参与,就在身边的活动更能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

一次课外活动时,孩子们一边跳长绳,一边唱起了以前学过的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两只鸭子上河岸……”我想,哎,这不是很好的习作机会吗?于是,我说:孩子们,我们来编《拍手歌》好吗?同学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一边跳绳,一边编儿歌,于是一首首儿歌从同学们口中诞生:

“你拍一,我拍一,蹦蹦跳跳做游戏;

你拍二,我拍二,团结友爱手拉手。

你拍三,我拍三,穿上花裙新衣衫;

你拍四,我拍四,会不会跳试一试。

……

“你拍一,我拍一,我给爷爷洗鸭梨,

你拍二,我拍二,孔融让梨记心头。

……

在校园生活中,有许多活动都能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动,如果教师稍作引导,学生自然会口有所说,也就容易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这无疑是提升他们自主、自由参与写作的极好手段。如我们开展的“出版”《个人优秀作文集》活动,学生自己组稿、编校、打印、美化……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彩绘封面和封底,写上“前言”或“后记”。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汇编成书后,成功的愉悦感,激起了更大的表达欲望。我还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定期“出版”小报。在小组里,学生当记者、作者、编者、美术编辑,并定期交流、张贴、评比,忙得不亦乐乎。在编辑的过程中,为使自己的作品更臻完美,学生们争相实践所学的修改文章的方法,还如饥似渴地汲取课外书籍中的甘露,用更透亮的心去透视生活、记录生活。这时,习作训练已自然化解到学生们的课外阅读中去,视作文为乐事也自在情理之中,作文已是真正的为生活而作,有感而发了。

四、放宽尺度,自主、自由地参与习作多元评价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终端环节,既是对作文教学效果的检查,又对学生如何作文发挥着导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实在是一根最有力的“指挥棒”。谁来把持这根“指挥棒”?不能只靠教师,也应当让写作主体来自主、自由地参与评价,实现“自我教育”。这种自我教育,已被实践证明是最好的教育。所以,作文评价应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培养真实健康的人格,让学生在热情的肯定中自信地成长,在自主的省悟中超越自己。学生参与作文评价的机制与方式,对提高学生习作兴趣,激励学生主动习作十分重要。为此,我尝试了一种以激励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愉悦评价机制”。

1.自我反思

在习作完成后,提倡先自改,自改的过程也就是反思的过程。学生通过反思本次习作的要求,自己的习作态度,习作前的准备,获得习作素材的途径,行文的层次,文句的组织,乃至用字、用标点的正确与否,提倡“好作文是改出来的”理念,养成自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这也是对自主、自由地参与作文评价的最坚实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策略。有了自改作文的经验,才能有效地参与“同伴评价”和“同伴欣赏”,从而从根本上改善习作行为方式,起到自我激励和相互学习的作用。

2.同伴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教学中,我会在课堂上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来互批作文。其流程一般为:先讲清本次作文的要求,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对照作文要求写出评语,打出等级,批改者和被批改者进行面对面对话、交流。批改者说出自己对这篇作文的看法、意见,以及书写评语、确定等级的理由,被批改者畅叙自己这篇作文这样写的理由,可以为自己据理力争。这样,各种不同的意见、思想得以交流,在相互的讨论交流中,文章的好坏得失,会越辩越清晰。

这种评价方式,整个评价过程是在愉快中推进的,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评价的结果习作者容易接受,同时还培养了伙伴合作的精神。

3.相互欣赏

评价不仅仅为了评价而评价,重要的是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所以处理评价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的做法是:先由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佳或有进步的作品交小组长,由每个小组长将文章装订成册,进行小组间交流,轮流翻阅欣赏,即时在文章的背面写下赞扬和鼓励的话。通过同伴浏览过程中的评价反馈,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及与同学的差距。此外,教师的评价,是学生最为关注的。教师要用恰当的方式,做到既指出缺点,更表扬进步,指明以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应当坚信每一个生命都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这是大自然对生命在实现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恩赐的活力。就像每一棵树苗都有长成大树的潜质一样,每一个儿童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之所以有些学生学习不好是教育失当所致,他们的学习潜能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作文也一样,有思想会说话的孩子,在学习了识字、写字以后,就都会作文。这里的前提是应当把作文的表达权、交流权完全地还给学生,让他们能真正达到“我的作文我做主”。这便是从习作教学的现状着眼,特别需要强调让学生自主、自由地参与作文教学的全部理由了。

猜你喜欢

命题习作作文
习作展示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