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结合C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2012-08-15李淑莲
郑 红,林 波,李淑莲
(河南大学医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这些规律和机制是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产生的根源,也是治疗的依据,因此病理生理学在医学各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由于它的理论性较强,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跨度都很大,而教学课时有限,往往使学生在学习时望而生畏,并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我们尝试将多媒体应用与CBL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改革教学,结果显示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锻炼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利用信息资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对强化病理生理学理论学习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建立在拥有大量动态图像、静态图像、文字声音以及电子模型等教学资料基础上,利用各种电教器材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电子模型等信息的技术而达到传授大量相关信息的目的[1]。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对幻灯片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能紧扣教学大纲,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并可用非常便捷的方式来突出重点、难点。与传统的“黑板、文字、教科书”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更易吸引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录像和动画演示,使以往抽象枯燥不易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尽管如此,多媒体教学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单纯的多媒体教学仍然是一种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采取全程灌输教学,教学进度、内容、方法均由教师决定,其对象是学生整体,这种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及个性特征,所以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位。
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不同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PBL)开放式的探究,CBL是引导式的探究,其特点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责任,并通过事先准备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们采用渐进式探索问题的方式进行临床案例的学习[2-3]。选择合适的病例,无疑是CBL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所选择的病例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而且必须紧扣课程讲授内容的理论要点。每位学生课前都会预习下发的阅读材料。案例讨论从陈述一个病例开始,当学生在讨论中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或没有思路时,教师就会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也留下一些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CBL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但不控制讨论。在使用CBL教学时,教师的角色就是顾问,教师可以在小组中引导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协调小组中的讨论。
多媒体结合CBL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由于病理生理学内容多,课时少,我们的常规教学还是以老师多媒体授课为主,在每章内容讲完后,结合CBL讨论教学实践。在具体实践中,10个学生被分为一组,每组安排一个组长。譬如在休克内容学完后,提供一病例:患者黄××,男性,25岁,外出务工时不慎从高处坠落,事发后由他人救起,急送医院,途中患者渐转入昏迷。入院体检: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冷、出汗,左耻骨联合及大腿根部大片瘀斑、血肿。Bp:65/50mmHg,HR:125次/分,T:36.8℃。给予输血输液治疗,最终救治无效死亡。问题:(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患者诊断何病?为何死亡?(2)入院时该患者处于诊断疾病的哪一阶段?为什么?(3)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及机制是什么?(4)这个病例在抢救过程中有哪些不当?请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提出抢救此患者的原则。拿到病例资料后学生在课下会复习病理生理学相关章节的内容,有时还需要复习有关生理学、解剖学等内容。第二次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同学们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相互提问,竞相回答,这时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仅担当引导者或催化剂的角色,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联系问题、构建学习框架,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鼓励学生自我评价等。最后综合讨论的内容,先由每组的学生代表对该次讨论课做出总结,在答辩与讨论过程中,汇报小组的学生必须认真回答其他组学生提出的疑问和质询。然后教师补充并提出重点掌握的概念、内容及注意问题等。讨论结束时,学生对整个案例已无疑问,不仅对休克这一章节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又复习了水钠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紊乱章节的内容。
多媒体结合CBL教学法实施效果评价:我们编制了一套由10个项目组成的调查表,主要围绕多媒体结合CBL教学法的优缺点以及与单纯多媒体教学比较哪种方法效果更好。调查在接受此教学法的372名学生中进行。评价结果显示,96%学生都支持多媒体结合CBL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表现为:(1)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得到了加强。由于CBL教学所选的案例往往贴近生活,因而能激励学生去思考,去努力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运用自己在学科中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2)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使课堂氛围更为热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3)围绕病例将各学科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4)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提高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5)促进教师更新知识结构,要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专业的内容,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对教的要求更高,做到教学相长。
多媒体结合CBL教学改变了过去简单的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代之以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等密切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将课堂知识应用于解决病例中所遇到的问题,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可以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活化了所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结合CBL教学的优化组合和有机融合,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1]Dewhurst D.Computer-based alternatives in higher education-past,present and future[J].ALTEX.2006,23(3):197-201.
[2]李 稻,韩玉慧,蒋 益,等.医学基础教育中P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08-110.
[3]Grauer GF,Forrester SD,Shuman C,et al.Comparison of student performance after lecture-based and case-based/problem-based teaching in a large group[J].J Vet Med Educ.2008,35(2):3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