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阅读方法 提高语文素养
2012-08-15张玉红
◆张玉红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南园中学)
指导阅读方法 提高语文素养
◆张玉红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南园中学)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阅读教学同样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阅读教学同样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其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主要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学生语文素养能否提高的关键。那么,如何指导阅读方法,提高语文素养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我认为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来实现,情境教学是教改的最佳办法。
教学古诗文的时候,经常因为学生对古人生活体验不够,而无法准确把握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所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就能使学生有直观感受,提高古诗文课堂效率。
如我在教学《三峡》一文时,古时自然景观已不复存在。上课时,由于古典场景的缺失,只能让学生凭空想象,确实是在难为孩子们。我觉得用多媒体展示从网络搜来的三峡古时的风光画面,会给学生感受到描写自然风光带来的很大帮助。第一段中的山高岭连的地貌特征;第二段中夏天水漫山丘湍急呼啸的情状;第三段春秋季节清荣峻茂的美景;第四段林寒涧肃、高猿长啸、渔歌悠长的凄美。若能把这些古典场景,制作成连环画面,再加上一些文字解释,配上恰当的音乐请进课堂,直观的画面,舒心的音乐,清新的文字,省去了老师的很多讲解,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能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注重了课堂教学设计,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主动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注重学生体验,多方实践感悟文本
一谈到阅读教学,大多数老师都会想到教参。其实,教参只是一种参考,阅读教学更多的是要求我们老师根据文本实际,根据学生实践体验,创造性地使用教参,而不是忽视学生的实际体验,照本宣科。例如,课文《海燕》,这是高尔基的名篇,文本中的暴风雨、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在今天这个时代早已超出了原来文本的象征意义。鉴于此,在教学文中的象征意义时,我没有照搬教参上的定论,而是将它交给学生讨论文中的暴风雨让你想到了什么?各种海鸟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经过讨论,各种体现新时代的象征意义就出来了,并且都非常贴切。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觉得将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谈谈我的做法。
在反复诵读整体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我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比如,用多媒体出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呢?“我欲乘风归去”,是人为什么要乘风归去呢?这些问题既节省时间,又让学生一目了然。通过合作探究,教师给与启发诱导,大家协作学习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后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观看教学视频,让学生把自己的意见通过口头交流后设定为讨论题,和周围同学一起探讨。这样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又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运用已成为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特别是在语文古诗文的教学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质量。经过学生的多方体验,对文本知识感悟深刻,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注重实践,培养真情
语文的实践性特点之一,是能品味出作品中的真情。真情需要认真观察生活,用心感受过生活的人才能品味出。这一点自己深有体会。在进行《背影》教学之前,我先听了一位教师的课,课堂上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对父亲的背影并没有多大的感受,这部分主要靠教师讲解。于是自己进行了反思:学生之所以不能体会背影的巨大艺术魅力,是平时对亲情的观察不够敏锐。于是,在进行《背影》教学之前的一周,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每天观察父母的背影半小时,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一周后,当我进行教学时,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将重点锁定在父亲的背影上,并结合自己的体验,讲出了独特的感受。在这节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并一次一次地感动着班里的每一个人。可见,用心体验文中的情感,也能使教学的效果能达到理想状态。
总之,我们要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不断拓展延伸,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优化教学方法为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创造参与机会。学贵于思,思缘于疑。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参与能力,积极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把握阅读方法。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创新,“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示自己的风采!
[1]毛元利.加强名著阅读 丰富文化底蕴[J].甘肃教育,2010,(04).
[2]李樯.如何培养技校学生的阅读能力[J].职业,2005,(S1).
[3]王浩.语文课教学中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0).
[4]王根成.浅谈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9).
[5]姜以钢,许武,田墨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运用[N].咸宁日报,2010.
[6]郑艳.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D].辽宁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