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杜威教育目的论视角评析新课程改革

2012-08-15◆黄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杜威目的论新课程

◆黄 璞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从杜威教育目的论视角评析新课程改革

◆黄 璞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已经深入人心。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对于教育的关注从未停止。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展开,从目的、教学过程、课程的开发和课程资源的整合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笔者从杜威教育目的论出发对新课程改革进行简要评析。

教育目的论 新课程改革 课程开发 教学过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教育的作用日益彰显。同样地,社会对于教育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展开,旨在从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教育目的论的视角看待当下我国新课程改革,对新课程改革教育目的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显得十分重要。

一、杜威教育目的论的基本概述

对于教育目的论的讨论,杜威之前已经有很多,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中提到了三种观点:以卢梭为代表的儿童本位论教育家提出的“由自然提供的教育目的”的观点,个人习惯社会控制、天赋能力服从社会准则的“社会效率作为教育目的”观点以及“文化或精神修养作为教育目的”的观点。

通过对以上这三种理论的反思与批判,杜威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目的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是把变化当作实在的本质,即教育目的应该是灵活的,不能过于刻板,应该经常根据教育各种因素以及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变化而修正。因此,杜威认为“所谓目的,就是我们在特定情境下有所行动,能够预见不同行动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并利用预料的事情指导观察和实验”。基于此,杜威得到了良好目的的三个标准:(1)所确定的目的必须是现有情况的产物;(2)目的是实验性的,即目的必须是灵活的;(3)在行动中收到检验时,它会不断得到发展,以及目的和手段是相互转换、不可分离的。同时,杜威实用主义也特别强调经验的重要性,认为人是具有能动性的,经验也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根据经验不断的改进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促进自我的不断发展,而经验的获得和自身的发展都必须以自身为主体。因此,杜威认为一切良好的教育目的必须具备三个特征:(1)必须注意特定儿童的固有活动和需要,成人的成就可以作为尺度来观察儿童的活动,但不能把成人的成就定为固定的目的,而不顾受教育者的具体活动; (2)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3)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一般的和终极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杜威进一步论述了他的教育目的观:“如果学生的每一个行动大概都由教师命令,他的许多行动的唯一顺序来自功课指定和由别人给予指示,要谈什么教育目的都是废话。在自发的自我表现名义下,允许学生任性的或不连贯的活动,对教育目的也是致命伤。”他还反复强调:“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由此可见,杜威并不赞成传统的教育目的,传统的教育目的是外在于教育过程的,是非常固定或者说呆板的。因此,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有规律有章法的进行学习。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学过程和教材的开发与管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以促进彼此的共同发展,要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同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材开发

教材的编订要注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高度,不断进行探究,主动探索。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课程的开发也需要因地制宜,教材的开发和课程的设置都应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教师的具体情况,从而有效地发挥课程与教学资源的价值。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对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是多元的。评价指标不仅有学生成绩和现有的知识水平,还要涉及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可以了解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评价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还有学生学习的过程。

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多元的。首先,评价维度的多元性。评价内容不仅仅包括学生成绩提高多少,也包括教学水平、教学技能和教学准备情况等。其次,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自身、校长、学生、同行教师、家长都要参与评价。

三、从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视角评析新课程改革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由重视结果改为重视过程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来看,基础教育更加重视过程,从过去的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变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发学习、主动探究来达到掌握知识和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或许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杜威指出,教育的目的是教育过程本身的目的,而不是外部人员强加的目的。那么,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的应该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自身的发展过程,而不仅仅只是外部因素所期望的发展结果。关注受教育者的需求,基于学生的兴趣,基于学生的现实成长,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

杜威强调经验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做中学是杜威重要的教育思想。经验的价值就在于能够给学生不断进步提供一个基础,使学生在经验中把握一些方法,从而为不断改进和不断发展自身提供便利。从教学来看,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探索性教学,关注体验性教学,这些都是把学生作为主体,由学生自主参与,探索然后得出一定的结论。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自身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可以在日常参与的生活中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

从学生角度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都有自己的兴趣所在。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的共同点就在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实现自己独立的发展目标。根据杜威教育目的论中目的的三个特征之一:必须注意特定儿童的固有活动和需要,成人的成就可以作为尺度来观察儿童的活动,但不能把成人的成就定为固定的目的,而不顾受教育者的具体活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正是注意了每个学生的固有需要,例如合作学习,当前我们国家的学校实行班级授课制,每个班级学生众多,老师不可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所有特点。但是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分组的方式,每个学生在组内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了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习者的教学的不足。

3.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更加因地制宜、更加注重实践

根据杜威关于目的的三个标准,我们可以知道,杜威认为目的的制定必须与当时当地的情况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相对应的,教育目的的制定要与当时当地的情况相适应。课程的开发和设置都是根据教育目的所制定,不同地区由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条件的差异,每个地区的教学目的也不一定一样,相应的在课程的开发和设置上也有差异。尤其是在教学方法、教具应用等方面都有差异。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置上都充分考虑了因地制宜,根据每一个地区不同的社会条件,以自身特色为前提开发利用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的进行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才能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价值。

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开发不再仅仅局限于从书本上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个死板拘谨的模式,而是添加了很多实践的课程,从实践中了解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这种综合实践的课程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获得经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通过经验的获得有所感知、有所感悟。综合实践课程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以及自然世界,每一个主题的实践探究都体现了个人、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4.评价体系的完善更有利于充分了解每个学生

新课程改革把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在评价主体、评价维度上实现多元化,评价方式上实现多样性,为的就是使评价主体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从而根据实际做出改进。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评价上就要争取做到多方面多维度,充分反应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新课程改革所实行的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机制,可以作为促进教育者进步,促进课程更加完善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也可以为实现教育目的做出贡献。例如,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之中,通过自评,组内互评以及教师适时检验的评价机制,组内成员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评价机制了解学生的现状,这样就起到一个督促作用,学生了解了自己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促进自身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四、结语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强调教育目的的灵活性、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相结合、也注重个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这对于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取其精华,以便更好地制定和设计教育目的体系,更好地制定基于此所采取的一切措施,从而促进我国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00.

[2]李中英.探析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J].河北能源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周西安.唐德海杜威教育目的观解读及启示[J].四川教育学报,2005,(1).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

[5]张真真.李卫丽.论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有感[J].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6]杨敏.曾金山.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再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猜你喜欢

杜威目的论新课程
传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目的论——基于《虬髯客传》五个英译本的分析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让我们摇起橹来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