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语言运用的『六字』规则
2012-08-15江苏郭小平
江苏 郭小平
一、准 确
语言是表达主观意愿、表现客观事物的工具,是传承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不走样”便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在用语时,要注意把握影响语言运用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合乎事实,合乎事理
语言不合事物本来面貌或不合世间各种规律,就不能谈到准确了。如:“全厂有六名鳏寡孤独的退休工人,领导们一家家去问寒问暖。”句中“鳏寡孤独”有特定含义,其中“孤”为“幼而无父”,怎么能是退休工人呢?这显然不合乎事实,语言表述也是失败的。
2.精选词语,状其形貌
作者如果熟悉所写的事物,得以窥见其形,又深知其神,定能找到相应的词语。鲁迅小说里用词的准确,是使人惊服的。如:孔乙己到酒店吃酒,是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写出了他的“穷”而又“酸”的形象特点。阿Q在进城后回村,吃酒时那钱是“扔”出的,显示出他的得意忘形。所以对某一个传神字词的精选突显人物的性格形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3.注意程度,掌握分寸
事物的变化是无穷的,写作无非是恰如其分地写出这些变化的范围、频率、距幅、层级罢了。副词、形容词是表达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如“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这里连用了四个词,将进军意志(坚决)、行动(彻底)、标准(干净)、范围(全部)准确地表述出来了。那么从表达需要出发,要注意语言表现的程度和分寸,在语言运用中恰到好处地调动副词、形容词。
4.遵循语法,搭配妥帖
以上三点,是写作语言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是从内容上着眼的。但我们不能忽视准确还表现在语言表述形式上,即用语时句子搭配也要遵守语法规矩不失分寸。如某学生在文中写:“在我的记忆中……他是那么深情地注视着他渐欲消逝的背影……”此句人称含糊,表意不清。诸如此类语法和搭配上的不妥在学生的写作语言运用中经常出现,我们教学中可有效地归类指导,规范写作语言的运用。
二、鲜 明
写文章表情达意,贵在明朗突出。对于一件事、一个人、一种观点,要用明朗确切的语言来描述和评价,是对的就说对,是错的就说错。自己的喜怒爱憎,要在字里行间表露出来,毫不吞吞吐吐,也不遮遮掩掩。要达到表意鲜明,运用语言时至少应该做到三点:
1.表明态度,流露爱憎
无论哪种样式的文学作品,作者总是站在一定的立场上,以一定的感情态度,去写他所写的事物。要真诚坦白,敢于直抒己见。当然,作者的感情又是有层次、有变化的,还要写出这细微的差异。
2.易于明白,不生歧义
艰深、晦涩,是鲜明的对立面,所以深入浅出,通俗明白也是必要的,特别是中学生的作文,由于其认识社会生活的懵懂和少年浪漫思想的朦胧,更应在写作教学中明确要求这一点。同时做到语言表达不生歧义,否则表达时可能造成两个以上的意思,使人莫衷一是。
3.突出重点,强调中心
表达时,无论是大到篇章还是小到句子,都该突出重点。同样一句话,重点不同,组织方式各异。如下列几种说法:“他穿了笔挺的西装。”“西装穿在他身上显得很笔挺。”“笔挺的西装穿在他身上。”首句重心在表现“他”;次句重心在表现穿的效果;第三句重心在表现西装。行文时,不能把中心词淹没在次要成分之中。这要求在用语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重点,然后再组织语言表达。
三、生 动
准确、鲜明,主要是从内容方面说的,着重解决表达得“对不对”的问题。而生动这一原则,则侧重追求表达的形式,着重解决表达得“好不好”的问题。生动的总的表现是形象活泼、灵活有力,其具体的因素颇多。这些因素是:
1.形象可感,立体生动
形象可感,是语言生动的首要条件。写文章,要描写实有的东西,传达出事物形貌状态、色彩光泽,写出“具象”来。写文章,还要描写抽象无形的东西,借助于一定的形象表达出那些思想、规律,写出“意象”来。不管是具象,还是意象,都要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写实有的事物,似乎容易一些,但也要着意捉摸,刻苦提炼。如《水浒传》中写鲁达挥动“钵儿大小的拳头”,一拳打得郑屠“鼻子歪在一边”,又一拳打得他“乌珠迸出”,第三拳打得他“挺在地上”。“歪”、“迸”、“挺”三个词都是有形可见的词语。
写抽象的事物,似乎更难一些。但是,在名家笔下,常常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古人写“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草、飞絮、梅雨”来作比,使人有实体之感。
因此无论是具体还是抽象的事物,为使其生动的再现给读者,在语言运用中都要利用充分的想象,并建立起其与客观实在必然的联系、有效的联系。
2.排列组合,整齐错落
文章语言在外形上也要讲究美观。句子要大体整齐,但又可以长短间隔,以形成变化。上下句之间,形成对偶,显得整齐;几句之间构成排比,又很有气势。句中迭字的选用,呈现新姿;文中骈散有致,突显美感;句子间回环的联系,又出异彩。
3.句式灵活,多样统一
语言的运用,应该富于变化,切不可呆板僵直。既然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而词句的搭配方式又是那样变化无穷,为什么行文总要用那些“套话”呢?若能按照主题的需要,将叙述、反语、设问、祈使等句式变换使用,这样读起来才有兴味。在语言教学中,为了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每段文字或者某个主题的表达中要尝试运用多种标点符号,这样训练学生用语的生动性。
4.巧用修辞,表现力强
修辞的目的就是让语言表述生动可感,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巧用修辞激扬文字,抒写豪情。我很欣赏孔夫子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段中批评冉有:“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孔子在这里连用比喻来批评冉有,形象生动,富有说服力。在先秦诸子的文章里,运用比喻来增强表达力的例子是数不胜数的。我们当代中学生在用语时常用的修辞如:比喻、夸张、拟人……实践证明,能够恰当地运用这些修辞的确为文章增色。
5.新鲜活泼,贵在创新
语言是建筑文章大厦的材料,犹如一块块的砖头瓦块,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并深刻着时代的烙印,因此要在用语中加工塑造,使语言赋有新意。的确,文章最忌随人后,要“自铸伟词”,从生活之树上采摘花朵。生活中随时出现许多新事物,人们在交际时造出许多新的词汇,如“网络”、“平台”“绿客”、“CC族”等许多词语,要善于积累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掌握了大量的词语,你就会有左右逢源、顺手拈来的感觉,你的任何思想感情都可以用富有神奇力量的汉字表达出来,再加上赋有时代感和创新意识的语言表达,一定会让读者养眼。
“准确”、“鲜明”、“生动”是写作语言运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这六个字说起来很简单,但做到这三点是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积累、实践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一篇篇表情达意、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