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探析

2012-08-15田必春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素养大学生

田必春

(遵义师范学院马列部,贵州遵义563002)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所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人,而学生仍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所占比为30.2%,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高达96.1%。可见,大学生网民已有很大规模。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暴露出来,如网络价值观存在偏差、网络使用过度等。基于此,笔者不揣谫陋,从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问题解决之策,期冀对提高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有所裨益。

一、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所存在的问题

1.网络价值观存在偏差

聊Q、网游和微博,是当下大学生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与娱乐活动相比,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意识比较淡薄,大多数学生属于无意识地、消极地上网,而主动、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的相对较少,这意味着大学生在与网络媒介的依赖关系中,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够合理调节、控制自身接触媒介。没有了网络,部分大学生认为生活将变得毫无乐趣和意义,沉溺于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中,逃避现实和压力。在涉及上网目的和意义时,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上网的目的偏向于娱乐休闲方面,而能够利用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并不多,这就表明大学生尚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网络存在的价值判断存在偏差,将网络价值存在偏向于娱乐游戏功能而非学习,把上网看作消磨时光的最佳方式。

2.网络使用过度

网络被誉为第四媒体,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相比,它具有丰富性、快捷性和时效性等特点,让大学生对各类信息有了更多选择权,大学生借助网络可以开展更多可控的、轻松的在线社会行为,但正是这种轻松自由的环境,使得大学生用户很难控制上网时间和使用网络的目的。在每所高校留级或退学的学生中,网络成瘾者往往占了相当高的比例,过度使用网络严重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由于缺乏严格自我目的管理意识,部分学生上网初衷本是为了获取学习资料,但在不知不觉中却被网络中五花八门的各式链接所吸引了,模糊了上网的目的,消耗了大量时间。当下伴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和手机网络的应用普及,手机网络以其便捷性打破了传统上网必须坐在电脑桌前的固定模式,使得上网没有了时空的限制,这样大学生更加难以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和行为,很多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在毫无察觉下增加了,由此可见,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管理能力面临着新的挑战。

3.网络学习能力弱

尽管大学生热衷于上网,但疏于网络新技术的认知和运用,不能充分利用网络来提升自我,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很多大学生把上网时间主要用于休闲娱乐方面,很少主动自觉地去提升自我网络新技术能力,对于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仍然是一筹莫展。面对无序性、随机性的海量网络信息,大学生很容易陷入无从选择或迷失自我的境况,不少大学生都有同样的感受:在使用搜索引擎时,无论是百度还是谷歌,输入一个关键词,就会出现成千上万条相关信息,点开很多链接才发现被误导了,耗费了大量搜索时间和精力,但未必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关键信息。可见,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亟待提高。

4.网络信息辨认能力不强

网络充斥着大量不明真伪、良莠不齐的信息,很多大学生对信息的分辨、筛选和利用能力不强,不少大学生完全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舆论大流来决定是否接受,人云亦云,缺乏深入了解信息背景的自觉意识。网络中各式信息,很多大学生无法甄别其真实性,误信传闻。当下时兴的微博热,大学生既是信息的受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虚假信息一旦在大学生中形成,他们不但会成为谣言的受害者,还可能会成为谣言的传播者。2010年“金庸去世”的谣言在微博扩散,就被大量转发,曾引来网友广泛反思;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辐射谣言引发的各地抢盐风潮,这些案例都让我们深思,这也说明大学生在评论、转发信息时应该更理性、更谨慎。

5.网络诚信道德缺失

一般说来,大部分大学生具备基本的网络道德修养,对于网络色情暴力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但网络具有隐蔽性和虚拟性,使得不少大学生认为网络世界是虚幻的世界,没有现实生活中那么多道德束缚,在网络世界中可以随意放纵自己,这就产生了网络诚信问题。某些大学生不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为获取经济利益制造并传播电脑病毒;有的大学生在网络交友中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编造虚假信息骗取对方信任,从中获取非法利益;还有的大学生为敷衍老师安排的论文作业,随意在网络上下载一篇文章充当自己的成果。这些行为都表明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观薄弱。

二、网络素养提升对策

1.开设网络媒介素养理论课程及相关讲座

国外很多国家已开设了网络素养教育的专门课程,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教学体系,而在我国只有少数院校开设了网络素养教育的专门课程,对于绝大部分高校来说,网络素养教育还是一片空白。学校网络素养课程教育可以系统提升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认知,增强其对网络信息分辨、筛选和利用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抵御不良信息的侵害,同时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以及如何利用网络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学校还可以请专业人士举办一些媒介素养教育的专题讲座、媒介知识宣讲会,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媒介特质和传播特性,了解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关系。

2.打造有利的社会和校园环境

要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首先,网络媒体行业要加强自律,维护网络安全。对那些肆意在网络上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不良行为,网络媒体要坚决予以抵制;对于社会热点话题,网络媒体要发挥舆论引导功能,使网络舆论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每个媒体人应该有着明确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其次,校园网络环境。大学生一般都很关注校园网的信息,所以,打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校园网络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应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净化和监控网络环境,尽可能剔除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同时,高校还可以校园网为主阵地,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宣传报道工作,积极开发出一些如专题学习网站、BBS等交互式的网上学习工具,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网络素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防止大学生上网成瘾,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养成自律的好品质。大学生应严格控制上网时间,给自己制定一个时间表。例如,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每天花在网络上的时间不能超过多久。大学生相互之间可以组织一个自我管理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和鼓励,定期探讨自我管理的心得体会,进行自评与互评。对进步大的小组和同学进行奖励,评选出优秀小组做经验交流和体会报告,用他们身边的实例来影响、感染其他同学,通过这些多形式的活动,逐步改变大学生的网络习惯,从而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

4.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

高校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师的思想引导作用,宣传网络道德规范,使大学生对自己的网络行为有一个道德判断,从而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两课”教师要把培养网络道德修养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并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以适应网络时代的新要求;“两课”教师还可针对大学生兴趣,利用QQ、微博开设专门的网络道德咨询平台以便答疑解惑。同时,大学生借助此平台一起探讨网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辩证地看待网络,科学认识网络的两面性,抵制网络失范的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5.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实践

任何教育要见成效,必须回归实践。教育实践活动是将教育与学生兴趣相结合的最好方式,高校可以开展诸如网络知识竞赛、网络辩论赛、网络道德人物评选等活动,调动学生兴趣,让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并了解网络素养理论,还可以开展网络技能比赛,诸如网页设计大赛、网络信息搜索达人评比等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应用技能。同时,高校还可与新闻网站或电视台合作,建立网络素养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第一线了解网络新闻的生产流程和管理体制,从而消除大学生对网络传媒的神秘感,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媒介实践活动的平台,让大学生真正成为网络媒介实践活动的主体。

[1]夏洪文,柏忠贤,刘芳华.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6).

[2]黄永宜.浅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J].新闻界,2007,(3).

[3]陈梅芬.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唐海涛.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实施途径探析[J].新闻知识,2010,(6).

[5]焦阳.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缺失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1,(10).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城市老年人网络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网络媒介的中医药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