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普通话教学方法探新
2012-11-18罗筱娟
罗筱娟
(遵义师范学院 遵义文化研究中心,贵州遵义563002)
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基础阵地,普及普通话和实现汉字应用规范化、切实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促进就业的重要方面,是推进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环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因此,笔者所在的遵义师范学院开设了“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包括《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和《三笔字》,旨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表达和规范字书写能力,为其毕业前获得教师资格证打下良好基础。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方法(试行)》第十二条规定: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应达到二级或一级水平,语文科教师应略高于其他学科水平。所以师范类学生毕业前须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二级乙等。由于招聘单位的要求和工作后职称评定的需要,中文专业的学生则要达到二级甲等,因此大部分学生希望能通过努力在校期间拿到二甲证书,以便更好就业。于是高校普通话教师常常在思考,如何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笔者结合从教以来的普通话测试及教学经验,现将自己教学中的方法和体会略作探讨。
一、设置“课前一分钟演讲”环节,建立语音档案
在普通话教学中,“开口说话”成了最大的难题。部分学生存在胆怯心理,以“不会说普通话”、“从未学过普通话”为由拒绝用普通话表达。大家齐读可以跟着“蒙混过关”,但教师单独让其练习时就闭口不说,害怕自己带有方言味道的普通话被同学笑话,而绝大部分学生则是因为心理素质不高而脸红心跳、声音颤抖,不敢大胆表达。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每堂课上都设置了“课前一分钟演讲”,内容为《贵州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纲要》中的说话题目,学生自选一个。每次课将有5名同学走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进行演讲。刚开始时,有些同学不愿意甚至害怕走上讲台,有的上台后脑子一片空白,准备好的内容也忘记了,几句话讲完就埋头跑下台。有的扭扭捏捏左顾右盼,有的声音太小导致表达不清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面带微笑投去鼓励的目光,并且要求每一位同学演讲完毕大家都要给予热烈的掌声。然后对每一位同学的演讲进行简要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随着演讲训练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会有明显提高,学生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克服了自身的心理障碍,体会到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台上获得的成就感也激励着自己,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普通话。
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对其语音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记录,见表1。
表1 XX级XX系X班课堂语音记录
将该记录放在教室里,学生可以随时翻看。通过建立语音档案,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语音错误、缺陷和存在的其他问题,在课后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二、进行“注音考试”,提高识字量
普通话测试包括: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朗读、说话,其中单音节字词和多音节词语主要考查学生的声、韵、调,是否有成系统性的语音缺陷,比如贵州方言中没有翘舌音,把 zh、ch、sh 读成 z、c、s,部分后鼻韵丢失,如ing→in,eng→en,边音l和鼻音n更是相互混淆,还有阳平和上声不分的情况,把“笔”bǐ读成bí,“法”fǎ读成fá等等,导致上声的变调把握不准,许多语感好的学生在测试中往往拿不到一个好的成绩,也是这个原因。这就对学生的拼音掌握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练习中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通过积累才会使自己的语音更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反复强调要多记,在期中以后安排一次注音考试,在3500个常用汉字中选出100个字成为注音考试的第一题,再选出100个字组词(当中包括轻音、儿化)为第二题,要求学生按照《汉语拼音方案》规范注音,80分合格,不合格的学生再反复进行识记,从而提高自己的识字量,为普通话表达打好基础。
三、开展新形式的课堂辩论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普通话水平测试最后一项——说话,是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条件下,运用普通话表达的标准程度,它不仅要考查语音面貌,还要考查运用普通话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和表达过程中的自然流畅程度。由于没有了文字材料的依托,所以除了语音水平外,该项测试还需应试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思维能力、临时组织语言及应变能力。因此对平时不讲普通话的人来说,在测试时说话项目将十分困难,会觉得表达起来很别扭。
贵州地区的学生日常都是用方言交流,普通话并没有成为日常交际所必须的工具,缺少普通话使用的语言环境,高师学生亦如此,本地学生之间交流用方言。贵州属于北方方言区,与普通话最大的差异在声调,因此省外的学生到了贵州,呆上一小段时间就能听懂当地方言,更有兴趣浓厚者十分认真地学习方言,这就加大了高师普通话教学中的难度。因此普通话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是老师正确的引导,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努力练习。
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要想说好普通话就得多读,读字、词,读作品。但也有一个弊端就是读得好却说得不好,一旦没有文字凭借,大部分学生则思维和表达不同步,说起话来语音标准和内容流畅无法兼顾。因此很多学生在进行普通话测试的过程中,前三题都还不错,第四题说话时就语无伦次、嗑嗑巴巴,还会出现口不择言的情况,把方言语汇和语法也一股脑儿地说进来。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课堂辩论赛。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灵活的句式和准确的逻辑推理等都是辩论的基本功。课堂辩论能促使学生运用普通话锻炼口语表达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大胆地表达的能力,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把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教学效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使每位同学都得到锻炼,比赛规程在传统的基础上稍有改动,见表2。
表2 辩论赛程序及时间规定
自由辩论的时间共30分钟(双方各15分钟),这一环节要求除辩手和工作人员外的同学参加,每人都必须发言,虽然场面稍显混乱,但是基本所有的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进行思考和辩驳。既培养了团队精神,又让思维表达得到锻炼,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自信,学会用流畅的普通话进行表达。
在36个课时中通过以上三种形式,课后再结合传统意义上的偏旁部首类推法、记少不记多法、绕口令记忆法等方法加以训练,学生在一个学期结束后普通话水平会有大辐度提高,在等级测试当中有明显表现,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5个班,1-3班进行以上三种形式训练,4、5两个班按传统讲练结合方式教学,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结果见表3。
表3 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
可见这三种方法具有可行性。普通话教学在传统的讲练结合模式下还有许多更好更新的方法,有待我们深入挖掘,再结合教学活动和示范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普通话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课,应在正音、辨析的理论讲解基础上,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设置一些适应学生性格和能力的项目,培养其自信,引发其兴趣,激发其热情,不断探索出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1]岑玲.普通话与教师口语[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蔡荷芳,陈淑萍.高师普通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05,(1).
[3]王玲玲.高师普通话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2).
[4]温艳玲,淮亚莉.浅谈高师普通话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7,(2).
[5]许湘云.西部民族地区高师普通话教学初探[J].教学探索,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