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沐浴语文的芬芳——《爱如茉莉》教学例谈

2012-08-15江苏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茉莉个性化文本

江苏 丁 斌

“个性化阅读”,已为语文老师耳熟能详。那么,语文老师应如何让课堂呈现“个性化阅读”呢?试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一文的教学为例,谈一点做法和体会。

初读课文《爱如茉莉》,你便会感到有一股清新而又亲近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语言朴实,却爱意洋溢;事情很小,却真情怡人,读者容易感同身受。文题,成了贯穿全篇的主线,也对文中的真爱作了形象生动的表达,这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抓手。为了让孩子沉潜、畅游于课文意境,自主感受其中无声、无痕的真情至爱,在自由、愉悦的个性化阅读中经历爱的滋润,我从学生的角度进行了教学设计,给学生以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学习引导。

请看几个教学片断:

1.渐入文境,自读自悟

师:(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以后)同学们,生活中,真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你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了真爱吗?(学生简单交流父母、老师的爱)你们说真爱像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不同的感受总会有不同的答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爱如茉莉》,作者映子的答案是怎样的呢?(教师温馨提示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中体验文中所描写的生活画面,读出感情)

学生开始朗读课文,教师到学生身边去进行个别了解和指点。比如,文中几处人物对话怎样读?以其中的一处为例引导学生体会。再比如课文中哪几处情景描写让你感动?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又比如,文中爱如茉莉的答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妈妈给的答案,这并不是映子得到的答案,因为映子起初对此也不甚了了;二是映子由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得到的答案,这是映子从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中深切感受到的……相对于以往串讲式教学,学生自读自悟时空大、参与度广,能以个体性阅读代替“集体讨论”,从而摆脱教师的“牵制”和“束缚”。

2.自主对话,自研自悟

学生重点阅读九至十八自然段,找出那些让人感受到“爱如茉莉”的词句,反复朗读体会,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作个别了解与指导。比如,在学生找到“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并画出句中“怔住”、“恬静”、“紧握”等重点词语时,我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是怎么理解的,句子又是怎样读的,并适时进行指导。如:我一推开病房的门,眼前的一幕让我一下子愣住了,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睡在病床上的妈妈似乎完全康复,从她那恬静而微笑着的表情中,让人丝毫察觉不到她的病痛。爸爸呢,没有睡到陪床上,而是紧紧握住妈妈的手伏在床沿边睡着了,这是多么温馨而美好的情景啊!读“怔住”,语气要重一点,要读出我那时发愣、发呆的样子,读“恬静”要美美地感受妈妈内心的快乐与幸福,读“紧握”要强调爸爸爱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妈妈的想法……

在学生走进了文本以后,感受“爱如茉莉”便成了学生阅读理解课文,自由地与心灵对话、与文本对话的重点所在。在学生自由阅读、自主对话的过程中,老师给予恰当的激励、点拨,使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正确、合理,更具个性,从而加深了对“真爱”的理解、感受,对文中的细节描写也深有感触。

3.水到渠成,自感自悟

师: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呢?

生:茉莉花虽然平淡无奇却洁白纯净,而真爱又总是平平常常却深厚感人,所以妈妈说真爱就像茉莉。

生:因为茉莉花虽平淡无奇却芬芳宜人,而真爱是不用语言表达、不留任何痕迹的,就像盛开的茉莉花发出的清香,沁人心脾,所以妈妈说真爱就像茉莉。

师:说得真好!真爱无痕,至爱无声;看似平凡,但很伟大。可有人说:爱,是要用语言表达的,你们认为是这样吗?

生:我认为不对,用语言表达的爱未必就是真爱。

师:“未必”这个词用得好,思想有深度。

生:我认为有点对,因为语言交流也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师:为什么说是有点对呢?

生:因为,用刚才同学的话说,用语言表达的爱未必就是真爱,像爸爸妈妈之间相互关心、体贴,才是自然美好的真爱。

师:说得非常好!真爱,这一美好的情感往往就表现在生活中极其平凡简单的小事中。不是吗?在爸爸妈妈之间,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声叮咛、一分牵挂,无不渗透着他们浓浓的爱。你们喜欢《爱的奉献》这首歌吗?

生:(齐)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首歌告诉人们:真爱能使生活变得幸福,使世界变得美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生:这首歌还启迪我们每一个人懂得一个道理:如果每一个人都是爱的使者,做到既珍惜爱,又传递爱,奉献爱,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充满爱。

……

就像花儿需要阳光、土地、水分一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如果缺少必要的时间、空间和引领,那将会成为空头支票。

回顾和反思以往的教学,学生课堂上的自主阅读时间几乎被教师挤占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很少很少,仅仅是把课文读两遍而已。没有多少读书思考的时间,也就没有形成自己想法的可能。课上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转,学生所想的、说的和所要记忆的全都要符合老师的意志和要求,怎么可能进行个性化阅读呢?

在串讲式和问答式教学的课堂上,师生之间长时间的对话,往往替代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使学生失去自主阅读、思考和想象的自由,无暇顾及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感悟,不能用自己的心灵去观照文本、感悟生活、发现和超越自我。他们的阅读自由、阅读创意和个性就在教师预设好的串讲和问答声中泯灭了。

要让课堂呈现出“个性化阅读”,教师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表现出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尊重”在这里不只是表达情感的一个词,它应该是体现教师教学思想和策略的具体有效的教学行为。比如,合理安排学生的阅读时间,还给学生阅读的空间,除此之外,还要正确地予以引导。

引导,与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并不矛盾。“尊重”不是不要引导,有了正确的引导才能真正体现“尊重”。还拿上述教例来说,课堂呈现出“个性化阅读”就与教师的引导密不可分。

⒈生疑引导。阅读往往需要问题的指引。有时候,老师会有意设疑导读,比如教学课文《爱如茉莉》时,老师提出的问题是:真爱像什么?为什么爱如茉莉呢?以此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进文本;有时候,老师可引导学生读中生疑,再将他们提出的大大小小的各种疑问进行筛选、分辨、梳理、归纳,然后由他们带着大家和自己的问题深入阅读。

⒉探究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是他们真正的阅读,教师的引导是为了让他们的个性化阅读更加高效。比如,在学生自主阅读《爱如茉莉》一文时,教师所作的个别指导,有朗读性指导,有理解性指导,还有想象、感悟方面的指导。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所承载的精神内涵,探求和发现文本深远的意境。

⒊价值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和个性化的,在他们的理解与文本价值不相统一的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以帮助他们提升体验,或者进行价值取向的引领。比如,《爱如茉莉》教学中“水到渠成,自感自悟”这一环节,组织学生围绕“真爱”展开讨论与交流,还借助《爱的奉献》这首歌感受爱的美好、爱的无私与崇高,从而提升对爱的体验,让每个学生都能描绘出美丽的爱心,彰显出人性的光辉来。

猜你喜欢

茉莉个性化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水中的茉莉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茉莉雨
茉莉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茉莉情